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现代学术经典(许寿裳卷)/励耘文库
内容
编辑推荐

许寿裳与鲁迅是一生的好友、莫逆之交,两人之间相知甚深,正如许寿裳所言:“我和鲁迅生平有三十五年的友谊,‘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在东京订交的时候,便有缟带纻衣之情,从此互相关怀,不异于骨肉。由刘勇编选的《中国现代学术经典(许寿裳卷)》所收《鲁迅的思想与生活》《亡友鲁迅印象记》以及一组以《再谈鲁迅》为题的文章,便体现出了许寿裳对于鲁迅的深厚情谊。《鲁迅的思想与生活》1947年6月由台湾文化协进会刊行,收录了十篇关于鲁迅的文章,涉及鲁迅的方方面面。《章炳麟》一书写于1944年,是应当时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副部长潘公展之邀而作,意在弘扬“学术先进”的前辈大师。《怎样学习国语和国文》《历代考试制度述要》均出版于1947年,实际上是许寿裳的两部讲稿。本书还收入了许寿裳一生所作的大量单篇文章,将它们分为杂论、怀人和序跋三类,罗列呈现出来,以此更加全面地展现许寿裳先生一生的成绩和他的思想、精神。

内容推荐

许寿裳一生投身于现代教育事业,同时还完成了大量撰述。《中国现代学术经典(许寿裳卷)》这本著作选收了他的五本著作:《鲁迅的思想与生活》《亡友鲁迅印象记》《章炳麟》《怎样学习国语和国文》《历代考试制度述要》;除此而外,这本著作选还收入了他发表于报刊的关于鲁迅的多篇文章,以及为数不少的各类单篇文章,基本上涵盖了许寿裳一生的主要著述,反映出了他多方面的成就。

《中国现代学术经典(许寿裳卷)》由刘勇编选。

目录

鲁迅的思想与生活

亡友鲁迅印象记

再谈鲁迅

章炳麟

怎样学习国语和国文

历代考试制度述要

杂文

试读章节

抗战到底是鲁迅毕生的精神。他常常说:“在青年,须是有不平而不悲观,常抗战而亦自卫……”(《两地书(四)》)又说:“血债必须用同物偿还。拖欠得愈久,就要付更大的利息!”(《华盖集续编·无花的蔷薇之二》)又说:“富有反抗性,蕴有力量的民族,因为叫苦没用,他便觉悟起来,由哀音而变为怒吼。……他要反抗,他要复仇。”(《而已集·革命时代的文学》)又在抗日战争开始的前一年,他临死时,还说:“因为现在中国最大的问题,人人所共的问题,是民族生存的问题。……中国的唯一的出路,是全国一致对日的民族革命战争。”(《且介亭杂文末编·论现在我们的文学运动》)到现今,抗战胜利后一年,他逝世已经十周年了,台湾文化协进会来信征文,指定的题目是《鲁迅的精神》,觉得义不容辞,便写出下面的几点意见:

鲁迅作品的精神,一句话说,便是战斗精神,这是为大众而战,是有计划的韧战,一口咬住不放的。这种精神洋溢在他的创作中。他的创作可分为两类:一是小说,即《呐喊》《彷徨》《故事新编》(历史小说)、《野草》(散文诗)、《朝花夕拾》(回忆文)等。二是短评及杂文,即《坟》(一部分)、《热风》《华盖集》和《华盖集续编》《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伪自由书》《南腔北调集》《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共三集)、《集外集》和《集外集拾遗》(一部分)等。

鲁迅的小说,以抨击旧礼教,暴露社会的黑暗,鞭策中国病态的国民性,对劳苦大众的同情是其特点。例如,《阿Q正传》(《呐喊》)是一篇讽刺小说,鲁迅提炼了中国民族一切传统的结晶,创造出这个阿Q典型。阿Q的劣性,仿佛就代表国民性的若干面,足以使人反省,他对于阿Q的劣性像“精神胜利法”等等,当然寄以憎恶,施以攻击,然而憎恶攻击之中,还含着同情。因为阿Q本身是一个无知无告的人,承受了数千年来封建制度的遗产,一直被士大夫赵太爷之流残害榨取,以至于赤贫如洗,无复人形。鲁迅对于那些阿Q像赵太爷之流,更加满怀敌意,毫不宽恕。他利用了阿Q以诅咒旧社会,利用了阿Q以衬托士大夫中的阿Q以及人世的冷酷,而对于阿Q的偶露天真,反觉得有点可爱了。又如《祝福》(《彷徨》),描写一个旧社会中的女性牺牲者,极其深刻,使知人世的惨事,不惨在狼吃“阿毛”,而惨在礼教吃“祥林嫂”。攻击的力量是何等威猛!又如《故事新编》中的《铸剑》,取材于《列异传》(《古小说钩沉》),是一篇最富于复仇精神和战斗精神的小说,表现得虎掷龙拿、有声有色、英姿活跃,可以使人们看了奋然而起。此外,如《理水》《非攻》,在描写大禹、墨子的伟大的傻子精神中,有他自己的面影存在。至于《野草》,可说是鲁迅的哲学。其中,《死火》乃其冷藏情热的象征;《复仇》乃其誓尝惨苦的模范;《过客》和《这样的战士》,更显然作长期抗战的预告呢!

鲁迅的短评及杂文,以锋利深刻明快之笔,快镜似的反映社会政治的日常事变,攻击一切黑暗的势力,指示着光明社会的道路——这特殊的战斗文体,是鲁迅所发明的,贡献于中国新文学至为宝贵。分量之多,占其创作的大部分。任举一例,如《论雷峰塔的倒掉》(《坟》),运用了妇孺皆知的传说白蛇娘娘和法海和尚,指出压迫制度的不会长久,而压迫者法海和尚的躲入蟹壳不能出头,倒是永远的,这样巧妙的艺术,使读者仿佛受到催眠,不能不俯首于真理之前。(参阅茅盾著《研究和学习鲁迅》)

鲁迅的战斗精神,分析起来,实在方面很多,有道德的、有科学的、有艺术的等等,现在略说如下:

(一)道德的 鲁迅表面上并不讲道德,而其人格的修养首重道德,因之他的创作,即以其仁爱为核心的人格的表现。例如《兔和猫》(《呐喊》)因为两个小白兔忽然失踪了,接着有一大串的话:

但自此之后,我总觉得凄凉。夜半在灯下坐着想,那两条小性命,竟是人不知鬼不觉地早在不知什么时候丧失了,生物史上不着一些痕迹,并S也不叫一声。我于是记起旧事来,先前我住在会馆里,清早起身,只见大槐树下一片散乱的鸽子毛,这明明是膏于鹰吻的了,上午长班来一打扫,便什么都不见,谁知道曾有一个生命断送在这里呢?我又曾路过西四牌楼,看见一匹小狗被马车轧得快死,待回来时,什么也不见了,搬掉了罢,过往行人憧憧的走着,谁知道曾有一个生命断送在这里呢?夏夜,窗外面,常听到苍蝇的悠长的吱吱的叫声,这一定是给蝇虎咬住了,然而我向来无所容心于其间,而别人并且不听到……

正义也是仁爱的一面,鲁迅的创作也重正义的表现。例如《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坟》),说革命先烈不主张除恶务尽,徒使恶人得以伺机反噬,“……咬死了许多革命人,中国又一天一天沉入黑暗里……这就因为先烈的好心,对于鬼蜮的慈悲,使它们繁殖起来,而此后的明白青年,为反抗黑暗计,也就要花费更多更多的气力和生命”。这样摘发纵恶当作宽容,一味姑息下去的祸患,真是“义形于色”。P9-10

序言

许寿裳,字季黻,号上遂,1883年生于浙江绍兴偏门外赵家坂。1899年春至1902年夏,许寿裳先后在绍郡中西学堂和杭州求是书院学习,1902年秋,他以浙江官费赴日本留学。到达日本之后,许寿裳进入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文,并在那里结识了鲁迅,两人自此结成终生友谊。1904年,许寿裳考入东京高等师范学校史地科。留日期间,许寿裳的生活态度积极,对政治问题怀有热情,他不仅编辑了杂志《浙江潮》,参加了反清革命组织光复会,还与鲁迅等人筹办了文艺杂志《新生》,一同前往民报社聆听章太炎讲学。1909年4月许寿裳归国,出任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学堂教务长。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蔡元培出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许寿裳应邀任教育部普通司第一科科长。1912年5月,随部迁往北京,先后但任了教育部佥事、科长、参事和普通教育司司长等职,同时兼任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其间,许寿裳策划、主持了许多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的规划设计与规章制度,并起草了《中华民国教育宗旨》等重要政府文件,在这一教育领域可谓开创先河。1922年,他出任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校长,1925年,北京爆发“女师大风潮”,许寿裳因支持鲁迅和进步师生的正义斗争,被段祺瑞政府通缉,而愤然离校,1927年初,他应聘赴广州中山大学任教。同年10月,蔡元培在南京创办了大学院(即后来的中央研究院),许寿裳应邀出任参事、秘书长,翌年改任中央研究院秘书处主任。1934年,许寿裳北上担任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院长。

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北平、天津的一些高校迁往西北继续办学,北平师大与北平大学、天津女子师范学院等联合组建西安临时大学,后又迁往汉中,改名为西北联合大学。许寿裳跟随学校西迁,先后担任了西北联大史学系主任、商学院院长、国文系教授,同时还兼任了华西大学教授等职。1946年夏,他应留日同学、同乡、台湾省行政长官陈仪邀请,远道赴任台湾编译馆馆长。陈仪被撤职后,他又到台湾大学任教授兼国文系主任。1948年2月18日夜,许寿裳在台北和平东路青田街6号寓所惨遭歹徒杀害。

许寿裳与北京师范大学渊源颇深,从初来北京便担任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到1922年出任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校长,直至抗战时期,与北师大一起西迁内地组成西北联大,许寿裳一直与北师大保持着关系,为北师大特别是该校文学语言学科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由他与黎锦熙共同撰词的《西北联合大学校歌》(1938年)至今仍陈列在北师大百年校庆纪念馆里。

许寿裳一生投身于现代教育事业,同时还完成了大量撰述。这本著作选收了他的五本著作:《鲁迅的思想与生活》《亡友鲁迅印象记》《章炳麟》《怎样学习国语和国文》《历代考试制度述要》;除此而外,这本著作选还收入了他发表于报刊的关于鲁迅的多篇文章,以及为数不少的各类单篇文章,基本上涵盖了许寿裳一生的主要著述,反映出了他多方面的成就。

许寿裳与鲁迅是一生的好友、莫逆之交,两人之间相知甚深,正如许寿裳所言:“我和鲁迅生平有三十五年的友谊,‘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在东京订交的时候,便有缟带纻衣之情,从此互相关怀,不异于骨肉。他在我的印象中,最初的而且至今还历历如在目前的,乃是四十余年前,他剪掉辫子后的喜悦的表情;最后的而且永远引起我的悲痛的,乃是十年前,他去世的两个月前,依依惜别之情。”许广平曾回忆道:“鲁迅先生无论工作多么忙,看到许先生来,必然放下,好像把话匣子打开,滔滔不绝,间以开怀大笑,旁观者亦觉其恰意无穷的了。”本书所收《鲁迅的思想与生活》《亡友鲁迅印象记》以及一组以《再谈鲁迅》为题的文章,便体现出了许寿裳对于鲁迅的深厚情谊。

《鲁迅的思想与生活》1947年6月由台湾文化协进会刊行,收录了十篇关于鲁迅的文章,涉及鲁迅的方方面面。以评论为主,间有回忆,一些文章,譬如《鲁迅的人格和思想》《鲁迅的精神》等,是对鲁迅所做出的最早的研究之一。《亡友鲁迅印象记》1947年10月由上海峨嵋出版社出版,虽不以传记名篇实则是一本鲁迅传,特别详细地叙述了两人之间的交往史实,成为了解鲁迅的第一手材料。许寿裳还曾先后在报刊上发表了多篇关于鲁迅的文章,本书将它们以“再谈鲁迅”为题合为一辑,这几篇文章是对《鲁迅的思想与生活》一书的很好补充。鲁迅研究专家林辰对《亡友鲁迅印象记》等赞不绝口,称其“是有关鲁迅的重要文献,而文笔淳朴,亲切动人,其本身也富有文学价值”(《(许寿裳文录)编后记》);著名学者孙郁对此也深有同感:“我读许氏的著作,深感其温和敦厚之气,内中有着质朴、纯正的风韵。许寿裳国学根底深,又通西学,故对鲁迅的感知,视界开阔,不拘于凡俗。虽然缺少哲人的目光,对鲁迅精神深广之处探赜有限,但对其人品、文风、境界的把握,独到深厚,非外入可及。”(《许寿裳的文字》)许寿裳的这些谈论、回忆鲁迅的文字,虽不一定是最精当的,却是异常珍贵的,是后来学者不可能拥有的,也是研究鲁迅不可或缺的珍贵材料。

《章炳麟》一书写于1944年,是应当时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副部长潘公展之邀而作,意在弘扬“学术先进”的前辈大师。许寿裳曾师从章炳麟,对乃师有更深的了解,他在一封信中讲道:“章先生为革命元勋,同时为国学大师,世人仅注意后一点,不足以明真相。拙稿双方并重,而文字力求简要,删而又删,成此字数。”这样的观点与鲁迅如出一辙,鲁迅在《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中谈及,他们几个青年当年去章太炎寓所听其讲学,“并非因为他是学者,却为了他是有学问的革命家”。许寿裳的这本《章炳麟》可谓展现了这位历史人物的“全貌”,这是难能可贵的。

许寿裳善写传记是出了名的,《章炳麟》乃至《亡友鲁迅印象记》两书都是作为传记来经营的;另据许世瑛《先君许寿裳年谱》所言,1940年就任华西大学文学院讲座教授时,许寿裳开设了一门课程——《传记研究》,同年5月2日还撰有《谈传记文学》一文,可惜讲稿和文章都没有流传下来。除了上述两种传记,许寿裳还撰写了《(宋平子先生评传)序》《宋师平子先生留别求是书院诸生的八首诗》《蔡孑民先生的生活》《俞曲园先生的思想》和《李慈铭(秋梦)乐府本事考》等传记文。台静农在《追思》一文中,怀念许寿裳时写道:“先生一生与章太炎、蔡孑民、鲁迅先生关系最深,这三位先生都是创造现代中国文化的大师,以先生长于传记的文笔,不幸仅写出章先生一传,蔡先生传尚未及下笔,鲁迅先生的止成印象记一书,而一代文献所寄的前辈,竟在深夜梦中死于柴刀之下,事变之来,真不知从何说起。”这的确是令人感到遗憾的。

《怎样学习国语和国文》《历代考试制度述要》均出版于1947年,实际上是许寿裳的两部讲稿。抗战胜利后,许寿裳任台湾省编译馆馆长,身处经历了半个多世纪殖民统治的台湾,许寿裳将工作重点放在编写中小学教科书之上,而重中之重是推广国语和国文。他主持创编了《光复文库》,第一本便是他亲自撰写的《怎样学习国语和国文》。编译馆虽存在不足一年,但许寿裳和他的同仁们为台湾文化的复兴和发展,特别是普通话与白话文的普及,做出了不容抹杀的功绩。

本书还收入了许寿裳一生所作的大量单篇文章,将它们分为杂论、怀人和序跋三类,罗列呈现出来,以此更加全面地展现许寿裳先生一生的成绩和他的思想、精神。许寿裳为人忠厚老实,从不与人相忤,颇有绅士风度,但亦有锋芒,且坚定不退让。在学术研究中,他更注重基础研究,学风扎实,认真严谨,其文风与北京师范大学的校风、学风是相辅相成的。有关许寿裳的文集亦有几种行世,我们这次汇集其中的精华,在北京师范大学的背景之下,再次呈现先贤的文章笔墨,这或许是本书的意义所在吧。

在本书的编选过程中,我的博士生许江,硕士生张弛、何致文、陈思等,为收集材料包括复印原作等工作付出了大量的辛勤劳动,在此深表谢意。同时还要特别感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的赵月华女士,她为本书的编选贡献了许多智慧。

刘勇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现代学术经典(许寿裳卷)/励耘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勇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3117826
开本 16开
页数 37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63
出版时间 2011-03-01
首版时间 2011-03-01
印刷时间 2011-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C53
丛书名
印张 24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1
171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21:0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