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日本鬼子来了(叶兆言中篇小说卷2)
内容
编辑推荐

《日本鬼子来了(叶兆言中篇小说卷2)》的作者叶兆言是当代作家中非常成熟的一位,具有极好的语感及冷静的分析能力。其老练的笔法令人想起其祖父叶圣陶先生。叶著不乏世故警醒的禀赋,因此在涕泪之外,别有所见。

内容推荐

叶兆言所著的《日本鬼子来了(叶兆言中篇小说卷2)》收录了《枣树的故事》、《最后一班难民车》、《日本鬼子来了》、《夜来香》、《风雨无乡》等十余篇中篇小说。叶兆言的创作题材并不单一,最耀眼的是追怀民国时期前尘旧事的小说,被文学史家称为“从民间的角度来重写民国史”。

目录

枣树的故事

最后一班难民车

日本鬼子来了

夜来香

风雨无乡

古岭事件及其他

试读章节

使用《日本鬼子来了》这个标题是一种剽窃行为。这是已故作家方之拟定要写的一篇小说,时间可以退回到十年以前。那时候我正在大学里念中文系,成天读世界名著,啃现代派小说,感觉良好,自信得像个人似的。方之是我父亲老朋友中的老朋友,虽然后来名重一时,害得好多小说家写评论,然而当时却是他最潦倒的日子。他刚从下放的农村回来,没一个合适的地方住,全家人挤在另外一位作家的一间不能算小的厨房里。厨房里能放两张床,住了三代人。那篇后来给方之赢来声誉、并荣获全国短篇小说奖的《内奸》,曾连续遭到两家退稿。作家面临的双重困难毫不含糊地出现在方之面前。想写,没地方写,生存环境不允许。写好了,没地方发表,不合时宜。记得方之曾经非常想不开地问我:“你为什么不写小说呢?”

“我为什么要写呢?”

“难道你就不想当个作家?”

“中国根本就没什么作家。”

“那也不一定,”方之不服气地嘀咕了一句,说谁谁谁不就是作家,还有谁谁谁,“你的眼界也太高了,中国有中国的特殊情况——”

“哼!”

“哼?”

时过境迁,每当我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便感到一种深深的歉意。我曾经不止一次当面取笑过方之。按照我糊涂的想法,是作家就应该有一大堆作品,应该有选集或者全集,必须获得世界性的影响。我的想法让方之狼狈不堪,他常常像犯了错误的小学生一样不吭声。明摆着他根本不服气,却又找不出任何有力的话来反驳。在父亲的老朋友中,方之是唯一一位极力鼓励我写作的长辈。鼓励这词甚至也不够确切,事实上他简直就是引诱或者干脆说哄我写作。他聚精会神听我瞎说八道,做出很有兴趣的样子,然后点头说:“这很好,很好,你干吗不把它写下来?写下来,对,把它写下来。”

《日本鬼子来了》这名字我听方之说了无数遍。这只是他无数个唠唠叨叨的故事中的一个小故事。他当时像个临产的孕妇,一肚子小说要写,找不到一个略为太平一些的小窝下蛋。方之的故事生来就是一篇极好的小说。他像流浪汉一样到处乱窜,用没休止的闲聊打发时间。小说写不出来,于是不厌其烦地出卖故事,为自己还未写的小说做广告。“这可以写小说,可以写!”他老是孩子气地这么说,兴致勃勃理直气壮。人瘦得像晒干的虾仁,嘴角上残留着唾沫星星,酒瓶底一般的眼镜片把眼珠都凸大了,眼珠子乌黑,颧骨更高,一口烟牙。我起码听方之说过一打的短篇小说的构思,因为不是在动笔写,他只能反反复复讲,讲得多了,听了都腻味。

我曾经打算在方之逝世十周年之际,写一篇纪念文章,糊里糊涂地便错过了时间。方之说过的那些故事像天上飞过的白鸽,常常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一道道一划而过的影子。早已消逝的往事,仿佛是卡在眼睛里的沙子,它使得过去变得模糊,让我止不住地流泪,让我感到内疚,同样也感到亲切。时至今日,我想到方之想写不能写的情景,心头就堵得慌,就别扭得想说句什么粗话。别人的不幸是我们体会自己幸福的源泉。当我躲在小书房里安心写作,去参加那些白吃白玩的笔会,向编辑抱怨稿酬太低,在大学的课堂上对文学青年振振有辞的时候,方之脸上出现过的苦难的阴影,常常令我感到不安和难堪。说老实话,没必要给作家那么优厚的待遇,作家贱得很,条件太好了,有时反而写不出。作家只要让他有机会凑合着写就行,给作家个机会这条件并不高。问题是只要给他一个机会。

驱使方之要写《日本鬼子来了》的直接动机是因为一番感叹。记得那天他气喘吁吁跑到我们家,恨得咬牙切齿地说:“不像话,真妈妈的不像话!”与任何一位不拘小节的作家一样,方之的语言生动却不够文明,“乖乖,真是日本鬼子来了,比什么红头文件都管用。”他显得非常的激动,红着脸,就像刚和谁吵过架一样。“那一大堆垃圾,臭了一夏天,电话打了不知多少,求了多少人,贴了多少布告,都没用,没用。这下好了,说是日本人要来了,乖乖,一个个屁颠颠,忙得鼻青脸肿。活见妈妈的鬼!”方之那时候在市文联挂职,有地方上班,没地方写东西,晃膀子不甘心,便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正要创刊的《青春》杂志上面。和各式各样的衙门打交道,远非方之所擅长,他到处碰壁到处看人脸色。在机关前面的广场上是一大堆人为的垃圾,起先只是一小摊树叶,后来不知谁偷偷倒了一板车垃圾,紧接着你也糟蹋我也糟蹋大家糟蹋,越堆越多越堆越来劲。夏天里新添了西瓜皮,南风吹过,一阵阵臭味扑鼻。方之为办杂志奔走得七荤八素,回到机关里就拿这一堆垃圾出气。他有一张哕哕嗦嗦喋喋不休的碎嘴,那段时间只要和他待在一起,没人不听过他对那堆垃圾的愤怒控诉。“实在是不像话,天天那么臭,都快把人熏死了。”谁也不肯过问垃圾的事,牢骚大家发,那垃圾像小山一样逐渐升高。高到一定程度,也不知谁贴出了一张布告,明令严禁再倒垃圾。隔了一段时间,又贴出了一张布告,偷倒垃圾者予以重金罚款。垃圾依然悄悄增长,烈日炎炎,臭味疯狂得让人喘不过气来。

我无心把方之没写的小说写出来,虽然我知道他打算写什么,并且知道他打算怎么写。可以写的东西实在太多,我没必要打着方之的招牌混稿费。今年元旦,我去乡下参加表妹的婚礼,婚礼热闹非凡,好多人喝醉了酒。醉得最凶的是新郎,挨桌喝过来,艺高人胆大,一碰杯一仰头,叫声“好”,挪地方再喝。第三道热菜刚上来的时候,便有一位率先喝醉酒的,理直气壮地非要往桌子底下钻。喜宴上有人喝醉了才热闹。于是起哄逼着新娘子唱歌,新娘子不肯唱,众人就嚷着要罚酒。

“罚就罚,大不了也喝醉了。”身着一套粉红西装裙的表妹仰起脖子,一饮而尽,向全桌的来宾照杯。新娘的气势吓退了打算把她灌醉的念头。新郎新娘都喝醉了,闹新房便失去意义。

闹完新房已是半夜。我们毫无睡意,移坐到堂屋开始吹牛。新郎躺在灶间的地上一会儿吐,一会儿呼呼大睡。新房里就剩下新娘和我的另一位也快出嫁的表妹。在堂屋里坐了大约半小时,两位表妹出来,要我们相帮着将醉成一摊稀泥的新郎抬进新房。新郎总算相信自己醉了,连连向大家表示歉意,大着舌头说了没几句,哇的一声又作呕吐状。我们笑着重回堂屋谈天说地,继续吹牛,继续刚刚说过的主题。主讲是我的三舅。三舅一向话多,喝足了酒,更是大摆龙门阵。话题不知不觉落到了几十年前,那时候正好是三舅出生的年头,日本鬼子来了,三舅向我们大谈日本鬼子当年怎么样怎么样,绘声绘色,仿佛亲眼目睹。谈日本鬼子免不了谈他们如何烧杀奸淫,新郎的爷爷就是死在日本鬼子的刀下,话出有因,说起来便没完没了。事实上,正是这次随意的谈话,让我产生了写这篇小说的念头。

P105-109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日本鬼子来了(叶兆言中篇小说卷2)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叶兆言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20091966
开本 32开
页数 35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5
出版时间 2012-07-01
首版时间 2012-07-01
印刷时间 2012-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1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11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7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21:3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