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地方商绅国家政权与近代潮汕社会/潮学研究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关于近代商人的研究,按其内容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研究商人个体的商业活动、社会活动及其关系,大多以某一商人或家族为对象;另一类是研究商人阶层或者团体的社会公共活动及其与政治、社会的关系,主要考察会馆、同乡会、商会、同业公会等。陈海忠、黄挺的《地方商绅国家政权与近代潮汕社会》的研究属于第二类,即以地方公共工程建设为中心,讨论商人阶层与地域社会的关系问题,这必然涉及商人与政府的关系、国家与地方的关系等方面。我们期望本书的研究成果既可以给对潮汕社会有兴趣的读者阅读,也可以给研究近代中国社会的同行们提供参考。这就是我们强调的,潮学研究不仅是研究“潮汕”,更重要的是“在潮汕”研究。

内容推荐

陈海忠、黄挺的《地方商绅国家政权与近代潮汕社会》主要围绕三方面的内容展开研究:一是重建清末民初潮汕地区各主要公共工程建设的基本史实,包括工程建设的缘起、建设过程、经费筹集、建成效果等;二是探究近代潮汕公共工程建设所反映的社会背景,包括其与国家制度变迁以及与地域社会中经济、政治、文化发展问的关系;三是考察公共工程建设对于地域社会的影响及其意义,包括城乡景观的变化、交通运输、公共游乐、住房救济等。研究的重点是考察公共工程建设中,国家与社会、政府与民间的关系。

我们认为,对近代潮汕社会加以解释既要立足地方性,又须在国史的框架下审视,故《地方商绅国家政权与近代潮汕社会》的第一章主要叙述了近代潮汕社会概况,并以此作为全书的背景,强调潮汕虽然处于传统政治秩序的偏远地区,但由于长期的海外拓展,其在近代社会变迁的风云际会中及近代史上的地位应该得到正视。

随后,按照历史线性发展脉络,分章逐次考察晚清潮汕铁路风波、民国初年的韩江治河处、中山公园与平民新村等公共T程建设的史实、影响及其意义。

第二章考察近代中国第一条商办铁路——潮汕铁路建设的缘起、过程及其风波。在190,4—1909年,潮汕铁路公司与潮属士绅在铁路路线、购地价格、公司股权等问题上持续发生冲突。研究显示,清朝政策的变化、国内社会舆论焦点的转移都非常深刻地影响着社会各阶层对潮汕铁路的态度和采取的行动。从一个更广阔的视野来审视这一段史事,尤其是把潮汕铁路风波置于具体的晚清政情之中,它绝不只是在一个狭窄的区域社会中发生的一个孤立事件,而是自始至终与清朝左右摇摆的铁路政策息息相关。潮属士绅面对涉及切身利益的铁路建设时,通过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对外来侵略的抗争也从最初的肓目排外主义逐步向理性的、以国权和民利为主要内容的近代民族主义转变。在此过程中,地方士绅也逐步思考并努力建构新的“乡土一国家”关系。

第三章全而考察1921—1929年的韩江治河处。一开始它是一个以商人为主体的民间机构,经费来源于商人乐捐。,与支付的治河经费相对应,商人们也因而获得权力,把韩江治河处的工作重点定在开新河、通航运上=。但商人的权力不足以应对治理韩江所牵涉的复杂社会关系,商人的财力也不足以应对韩江治理所需要的巨额经费。随着国家权力及其对地方社会控制力度的加强,促成了韩江治河处权力形式的嬗递,即由商人/民间让渡给官方/国家。形式上的权力让渡,并没有损害商人的利益,反而使商人可以利用权力形式的让渡,从国家所掌握的有限资源里面分得一杯羹。汕头开埠以后,韩江流域的经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显然提高了商人特别是致力于海外贸易的华侨商人的社会地位,使得他们能够在同时变化着的地方权力结构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韩江治河处的个案说明商人作为一种社会势力,其强大程度已经超过乡村士绅。但是,这种地方社会权力的支配关系并不是一个静止结构,地方政府、各种民间社会势力、团体和个人,不断在其中表现他们相互问的紧张与和缓、矛盾与协调关系。

第四章考察民国时期汕头的重要地标——中山公园,叙述了公同理念的传人、中央公同到中山公园的演变以及公同建设过程中的各种关系及公园象征意义的变化。中山公园建设的初衷是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公众卫生质量。公园建成后,人群的聚集给其带来了商机,使公同逐步变成一个融休憩、娱乐、消费、交往于一体的城市公共空间。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具体的社会背景下,公园的功能不断被开发、叠加,赋予象征意义,使之成为一个充满意识形态的政治空间。公同意义的不断叠加,源自于公园承载了清末民初时期社会精英对于建设一个新巾国的理想与努力。但我们对公园的政治象征不能无限度地拔高。国民党地方政府财力有限,不愿意或无能力独自完成庞大的中山公园建没,于是动员社会力量“共襄盛举”,这对于一个依靠武力获得政权的政党而言显得更具意义。不料,在他们不遗余力地建构公园的象征意义的同时,一般的民众,包括为公同建设出钱出力的商人阶层,电在游园与建没公园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解构着空间意识形态。

第五章考察汕头平民新村建设与民国都市住房救济的问题。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初期,各地陆续建筑了一批平民住宅,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r都市房荒状况c各都市在建设理念、管理制度上比较相似,都具有明显的欧美国家制度影响的痕迹。但是,无论是在政治中心城市,还是在沿海商业城市,民国乎民住宅建设都存在制度缺乏的共性特征。这决定了民国都市平民住宅建设缺乏系统性、长期性,使社会救济效益大打折扣。汕头平民新村的案例说明,都市住房救济是一项整合了政府、商人阶层和贫民群体三方共同利益的社会工程,一项成功的住房救济项目,必定可以使政府、商人阶层与贫民群体符得其所,而商人阶层是平民住宅建设最大的受益者。无论是在政治巾心城市,还是在沿海商业城市,平民住宅建设客观上推动了近代中国城市市政建设,为商人阶层带来诸多投资机会,使商人阶层获益匪浅。在地方商人势力强大的汕头,有产者阶层积极参与到平民住宅的建设、管理中,成为政府组织的筹建委员会的主体,为平民新村的建设筹集r90%的经费,握有建设平民住宅的主导权。商人阶层利用这一特权,使有产者尤其是大商人在为贫民建筑住宅的过程中避免承担较重的经济成本。

目录

第一章 近代潮汕社会概况

一、明清以来国家移民政策与潮汕社会

二、中国近代经济史中的潮汕

三、近代政治史中的潮汕

第二章 晚清潮汕铁路风波

一、潮汕铁路的兴建

二、一年的潮汕铁路风波

三、小结

第三章 —年的韩江治河处

一、引言

二、韩江治河处的成立

三、治河计划与实施

四、个案剖析:年赤窖崩堤事件

五、韩江治河处的结束

六、小结

第四章 中山公园与城市公共空间

一、从园林到公园

二、汕头中山公园的建设

三、中山公园建设中的政府与商人

四、作为公共空间的中山公园

五、小结

第五章 平民新村与都市住房救济l

一、建设平民住宅理念及其在中国的实践

二、汕头市平民新村的建设与管理

三、住宅救济与城市开发

四、住房救济与官商关系

五、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地方商绅国家政权与近代潮汕社会/潮学研究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海忠//黄挺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暨南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6806888
开本 16开
页数 16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8
出版时间 2013-09-01
首版时间 2013-09-01
印刷时间 2013-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中国经济
图书小类
重量 0.276
CIP核字 2013178473
中图分类号 F129.5
丛书名
印张 11.5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30
171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15:1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