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学关系的里程碑(1898-1979)》(作者马立安·高利克)第一章分析了代表着中国现代文学的史前史时期(1898-1904)的“里程碑”的重要批评著作。第二到第五章描述1918年到1933年间短篇小说、诗歌、长篇小说和戏剧创作领域中最富于创造性和开辟性的一些作品。第六到第十章用于1933年到1947年间出版的诗歌、散文、小说和戏剧中的有价值的作品。第十一和十二两章涉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的戏剧和短篇小说。
图书 | 中西文学关系的里程碑(1898-1979)/北京大学比较文学研究丛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中西文学关系的里程碑(1898-1979)》(作者马立安·高利克)第一章分析了代表着中国现代文学的史前史时期(1898-1904)的“里程碑”的重要批评著作。第二到第五章描述1918年到1933年间短篇小说、诗歌、长篇小说和戏剧创作领域中最富于创造性和开辟性的一些作品。第六到第十章用于1933年到1947年间出版的诗歌、散文、小说和戏剧中的有价值的作品。第十一和十二两章涉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的戏剧和短篇小说。 内容推荐 《中西文学关系的里程碑(1898-1979)》(作者马立安·高利克)是当今欧洲著名汉学家、斯洛伐克科学院研究员马立安·高利克博士的集大成之作。作者以广博的世界文学知识、训练有素的比较文学研究方法和深刻的分析能力,梳理和分析了粱启超、王国维、鲁迅、郭沫若、曹禺、洪深、冯乃超、冯至、巴金、老舍等中国作家的文学思想和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揭示了他们与西方文化的戋系。《中西文学关系的里程碑(1898-1979)》被学术界誉为欧洲汉学家研究中西文学关系的成功之作,其显示出的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和国际视野为学者们所重视。 目录 致中国读者——写在《中西文学关系的里程碑》重印时 序 导论 第一章 梁启超和王国维:外国现代观念对中国文学界的第一次冲击 第二章 鲁迅的《呐喊》:与迦尔洵、安特莱夫和尼采的创造性对抗 第三章 郭沫若的《女神》:与泰戈尔、惠特曼、歌德的创造性对抗 第四章 茅盾的《子夜》:与左拉、托尔斯泰、维特主义和北欧神话的创造性对抗 第五章 曹禺的《雷雨》:与欧里庇得斯、莱辛、易卜生及高尔斯华绥的创造性对抗 第六章 洪深的《赵阎王》:与奥尼尔和贝克的文学问关系 第七章 冯乃超的《红纱灯》:与法国象征主义 第八章 何其芳的《梦中道路》:与英法象征主义和希腊神话的文学问关系 第九章 冯至的《十四行集》:与德国浪漫主义,里尔克和凡·高的文学间关系 第十章 巴金的《寒夜》:与左拉赫王尔德的文学间关系 第十一章 老舍的《西望长安》:与果戈理的《钦差大臣》 第十二章 卢新华与其作家:“文化大革命”的游历 结论 译者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西文学关系的里程碑(1898-1979)/北京大学比较文学研究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斯洛伐克)马立安·高利克 |
译者 | 伍晓明//张文定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101024202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69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80 |
出版时间 | 2008-04-01 |
首版时间 | 1990-08-01 |
印刷时间 | 2008-04-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文学理论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8 |
CIP核字 | 2008038691 |
中图分类号 | I0-03 |
丛书名 | |
印张 | 18 |
印次 | 2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0 |
宽 | 155 |
高 | 15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WIESBADEN 1986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