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为寨而来为歌而来(天堂不过黔东南)
内容
试读章节

这是一座人口不到50万的“小城”,却有30多个少数民族共同生活在这里。这里的人们热爱生活,热爱土地,用丰富多彩的特色节日来展现自己的民族风姿。这是一座举国无双的民族熔炉,把汉、苗、侗等民族锻打在一起,生生世世永不分离,也把来自远方游人的眼泪和乡愁,用那如同在极寒之夜燃起的熊熊圣火一般点亮,温暖着他们的归乡之路。

火车紧贴着苗岭的峭壁,滚滚前行。清水江在阳光的照射下,散发出鸭蛋绿一般的色彩。汽笛长鸣,凯里站到了,我和凯里火车站说声“再见”,然后爬上了如沙丁鱼罐头一般的l路公交车,在凯里市区的大街小巷一路游荡。当公交车穿过一座黑暗幽深的隧道之后,眼前的光明以及那些在大街上跳舞的人,被高楼大厦下的繁华景象包裹起来。我下了车,他们告诉我这里是“大十字”。我感到奇怪和诧异。一直以来,我以为只有在中国的大西北回民聚集区,人们才用十字来形容街区的十字路口。我觉得自己孤陋寡闻,差点被街上五颜六色的广告牌和少数民族服饰刺得满眼泪水。我觉得自己来到了一个很难用合适的言语来形容的地方。

大巴在高速公路上疾驰。夜幕降临了,街边的行人在清明上河图一般的民族男女彩绘下,变得柔软起来。最后大巴缓缓拐进了文化北路的汽车站。在一片“西江”“西江”的拉客叫喊声中,我仓惶逃窜。一个胖子拦着我问去不去西江,我说今夜就住在凯里。他很轻蔑地说凯里有什么好玩的。我说那你带我走吧,带我去麻江台江榕江从江什么江都行,就是别带我去西江。他笑了一声摇着头走开了。于是眼前的世界终于清净了。

晚上我先去亮欢寨去吃酸汤鱼,然后去侗寨楼吃羊瘪和腌肉。作为一个吃货,我总是亲力亲为,身先士卒。我住的“一家快捷酒店”楼下,就有好吃到让我流眼泪的王记牛肉粉和肠旺面,这足以让我心花怒放。  清晨我被洒进酒店的第一缕阳光所沐浴。起床后我爬上城北的大阁山公园,俯瞰着被现代化笼罩着的凯里新城。那一派欣欣向荣的新城,是未来人口增长和迁徙的重地。就像我在榕江县城所看到的那样,整个城市仿佛一块巨大的蛋糕,被一把无形的利刃恰如其分地切割开来,形成鳞次栉比的新城和富有生活气息的老城。从明清时期便享有“小京州”美誉的凯里,正处于一个最好的时代,旅游业和交通运输业的蓬勃发展,能让她的未来仿佛看得见一般的清澈透明。凯里应该变得更有野心,而不应该这样含蓄和遮遮掩掩。

她的野心也的确正在张扬着。凯里黄平机场在2013年10月正式通航,可以通过飞机直航北上广。这让那些对少数民族地区充满向往的都市游客,能够更便捷地抵达这片灵境之地,再也不用像从前那样取道贵阳或者黎平,这无疑对当地的经济发展是一个巨大的推动。而在铁路方面,沪昆高铁也将经凯里直抵昆明,届时凯里与上海之间仅需5个小时左右的车程。而更让人觉得有些惊诧的是,从三棵树到下司镇的凯里轻轨也在规划并招标之中。这标志着这片风水宝地在不久的未来,将形成一个立体的交通网。

就像今天在凯里汽车站和火车站那样,这些来自城市里熙熙攘攘、对一切带着天真和好奇的背包客们,不久之后便将拥向充满现代感的新机场和独具民族特色的高铁火车站。不同的只是搭载的方式以及集散地,相同的仍旧是这座叫做凯里的城市。

凯里有两座引以为豪的地标建筑:一座是民族博物馆,另一座是民族体育场。这两座建筑都拥有气势恢宏的外观和精致绝伦的内在。就像大多数城市的博物馆,凯里的民族博物馆也是免费参观的。因此总能吸引不少游客,在各种苗侗文化的展品前流连,惊叹不已。如果你错过了游览黔东南各种民族风情的机会,可以在这座博物馆中体验一下,至少还能从别人的照片中见识一下这里的独特风韵。

民族博物馆不远处的民族体育场,是一座瞬间可以秒杀我感官的华丽场所,它集合了苗族、侗族最具特色与代表的建筑,如民居、鼓楼、风雨桥等经典造型。而体育场四周的风雨长廊,也是别具匠心的设计,全长585米,堪称世界之最。民族体育场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格以及其体现出的独一无二的创造性,都成为凯里人引以为豪的资本。

体育场内,红色的塑胶跑道和翠绿色的草皮,以其强悍的色差呈现出一种华美的生机。我甚至都能闻到那片青葱草地之上,泥土所散发出的清新气息。而在远处的跑道上,一名身着白色衬衫的老人在奋力奔跑。当他从我身边经过的时候,还把身上的衬衫脱了下来,露出白色的跨栏背心以及并不松弛的肌肉。仿佛害怕被看轻一般,老人誓不认输,像一头倔强的蛮牛。

说到牛,就不得不提这里的节日。斗牛是凯里苗族人喜闻乐见的传统活动,不同于西班牙的“人与牛斗”,凯里的斗牛是“牛与牛斗”。这里的人究竟有多喜欢斗牛?全市大大小小100余座斗牛场似乎已给出答案。每逢五一劳动节和国庆节等重大节日,这里都要连续举行三天斗牛比赛,届时来自云南、广西和省内各地的膘肥牛王都会参加比赛。场内一片人山人海,比赛场面波澜壮阔,精彩纷呈,令人心跳加速,目瞪口呆。包括斗牛节在内,凯里一年之中竞有130多个充满浓郁民族风情的节日,“百节之乡”的美誉不胫而走。这里比较知名的少数民族节日有:苗年节、牯藏节、芦笙节、吃新节、爬坡节、斗牛节等。

然而我自己终究只是一个属于远方的游子,而不是在这片土地上生老病死的原住民。节日再美好,也只能一而再地与其擦肩而过。我在黄昏时出发,乘上一辆红颜色的火车,踏上了漫长而又艰涩的又一程旅途。我在硬座车厢里发呆,在方便面啤酒饮料的叫喊之中打起瞌睡。在梦里我又一次置身于那些侗寨苗寨的青石板路之上,就像从来都不曾离开一样。

P3-7

后记

到这里为止,这本书总算要收尾了。感谢你一直坚持读到了最后,不知道在你眼里,黔东南会是一副什么模样?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我想不管怎样,你一定能收获一个你心中的黔东南。或者迷人,或者古老,或者奇幻,或者神秘,或者难以用言语描述。她总会以一个你所期待的形象,深深扎根于你的脑海里。

黔东南的无穷魅力,恰恰在于她是一个复杂的多面体。她的美丽,绝非三言两语所能概括。而她展现婀娜的方式,更是繁复而多样的。在这里,我们既能看到连绵不绝的山川、绿意弥漫的森林、壮观秀丽的梯田、奔流不息的江河、依山而建的吊脚楼、独一无二的鼓楼,还能亲身体验那数之不尽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诸多神秘莫测的祖传秘方和民俗。让大家大饱眼福的同时,也让人们那颗尘封已久的心激荡开来,并且会情不自禁地思忖自已那看似风光却实则脆弱的生活。

我们庆幸,世界上还有像黔东南这样天人合一的乐土。我们懊悔,曾经脚下也有如此古典曼妙的庄园,但都毁于我们的急功近利。如果我们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稍微有点保护传统文明的头脑,恐怕也不至于要沦落到今天不远万里、跋山涉水,跑到一个个陌生的古镇去抚慰那颗受伤的心灵。

这是多么可悲的事情,为什么一定要在失去时才能懂得珍惜?那些在此建立生态博物馆的组织,还有那些默默为这片土地无私奉献着的人们,大家都在努力推广和保护黔东南这一人类共同的生态家园。当然这还远远不够,黔东南需要得到更多热心朋友的了解和关怀。但我相信,当你把脚步迈向她那青葱之地的时候,你就已经在为这片美丽的大地作出一份贡献了。

在我为数不多的来到黔东南的时日里,我曾经有一个略显天真的想法:我希望通过对她的有限接触,能够从多种角度还原一个清澈透明的她。现在看来,无论我用尽何种程度的努力,她的身影却愈加模糊。也许,我的初衷就是一个巨大的错误。黔东南,或许就是这样一个不落世俗、绰绰约约又以独立姿态隐匿在高山之巅的人间秘境。就像他们不屈不挠的苗侗先祖那般,虽然曾被打上蛮夷的标签受尽欺凌,却怀着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带着对故土的怀念,最终在贵州的大山深处扎根落户,开创出了属于他们自已的人间天堂,并且世代延续下来。而正是这种韬光养晦和自给自足,让外人只能无限接近于他们,而永远无法抵达他们的内心深处。一如当年出埃及记的巴比伦囚徒那样,黔东南就是他们心中的迦南,也是一个异乡人永远无法真正领会的“应许之地”。

我想这也是黔东南最大的魅力,甚至可以称之为“魔力”。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大师安东尼奥尼,在他那部著名的纪录片《中国》里曾引用了一句古老的名言:“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以此来表达一个远道而来的意大利人对当时特殊情况下那个神秘而古老的东方大国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在他看来,浮现在眼睛里的事物永远都是一个表象。东方人心中有太多难以形容的细腻情感,低调内敛地存在于他们波澜不惊的内心深处。而我在黔东南的一切所观所感,也不过是一个异乡人心中自我解读的“理想化”黔东南,根本无法真正还原出她本来的面目,更何况她还是一个立体而复杂的存在。我也只能一而再地,带着管中窥豹般的不经意,盲人摸象似的猎奇,轻轻地触及一下她的表皮,然后把一个又一个巨大的惊叹号和疑问号带走,目瞪口呆地看着她在无数人的故事和文字里,成为不朽的传奇。

当传奇没有被发现时,她只是秘境;当秘境被发现的时候,她便成了传奇。

目录

前言 最好的时光

第一章 苗乡侗寨

1 凯里:出城记

2 镇远:低调隐忍的太极古城

3 西江:千与千寻的神隐

4 隆里:寂静的理想国

5 肇兴:侗乡风情代言人

6 岜沙:传说中的枪手部落

7 黄岗:隐秘的乌托邦

8 小黄:陌生老人的恩赐

9 宰荡:你听那天使在歌唱

10 黎平:红色黎明

第二章 在路上

1 永不消逝的绿皮车

2 永恒的一天

3 天路

4 秘境中的潜行者

5 她们眼中的大胡子美术老师

6 古州纪行

7 雷山苗寨一日游

第三章 遇 见

1 世界上最大的高屯天生桥

2 舌尖上的黔东南

3 当我们混在一起——在西江998的日子

4 神秘的黔东南

5 数不胜数的遗落——那些错过的景致

后记

序言

多年以前,当我即将踏上我的第一次黔东南之旅时,一个朋友来为我饯行。酒过三巡,他拉着一张微醺后涨得发红的脸,拍着我的肩膀说:“你去贵州啊?贵州有啥好玩的,不就一个黄果树瀑布吗?”他就这样轻易地扔下了一个让我不知道该怎样回答的问题。

这个问题,其实也是很多不了解贵州的人一直抱有的一种刻板印象。在他们心目中,贵州似乎除了茅台酒和黄果树瀑布外一无所有。我们从小学课本上便了解到的云贵高原,诱使着人们争先恐后地纷至沓来,可大多数人只是把脚步踩在了“云”上面,却无视其另一半的“贵”。即便从地缘角度上讲,云南比贵州更加偏远一些。

这是一个让人倍感无奈的现状。可能连一个从来不出去玩的人,都知道云南有丽江,湖南有凤凰,却说不出贵州有什么古镇。

众所周知,因为贵州交通不便,阻隔了当地人和外界的联系,这也使得当地旅游业的发展速度十分缓慢。“贵州到,汽车跳”,这是贵州人常拿来自我调侃的一句话,却也深刻反映了当地的路况。

相比之下,贵州的旅游资源却相当丰富。以黔东南为例,这片少数民族人口比例最高的自治州却仍旧延续着传统的农耕文明,并且保留了无数鲜为人知的神秘习俗。这些都足以吸引无数游客,来到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一探究竟。而遍及全省的喀斯特地貌,虽然加剧了筑路工程的难度,却也给这片土地带来了无数奇秀的景致,让人叹为观止!

近年来,古镇热让很多都市人走出城市来到乡村,去体验那种慢下来的生活。在这个大环境下,国内的一些古镇在过度商业化的开发下,已经面目全非,留下的只是一具徒有其表的躯壳。与之相比,黔东南地区则始终在现代文明与农耕传统的夹缝中,努力寻求着一种平衡:一方面,以西江千户苗寨、肇兴侗寨等为代表的少数民族风情村寨,已经在旅游公司的大力开发下,呈现出商业化的强烈姿态,也吸引了更多的中外游客前来游览;另一方面,还有更多不为人知但更为原生态的古朴村寨等待着开发。

对于我们游客而言,因为对这片钟灵毓秀的大地以及这些苗族侗族人文风情的无尽向往,我们渴望能够近距离接触她古老神秘甚至原始荒芜的那一面,并且感受先祖留下来的那种“筚路蓝缕,以启山林”般的拓荒精神。我们甚至会一厢情愿地希望这片土地能永世保留那份安宁祥和、清新隽永,并且保护这些古老传统不为商业所侵袭和破坏。然而,这又是一个多么不负责任的想法!在这片大地上生长又背上行囊前去大都市打工的年轻人,他们要的可不是我们向往和赞叹的眼光,而是摆脱贫穷和困苦的现实生活。

我们能做的,也许只是身体力行地在这片土地上传达全部的爱与美好。我们可以对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报以微笑,这是走遍全世界最好的通行证,而我们收获的同样也是他们的一份笑容,只不过更加淳朴和真诚。我们可以给那些留守儿童和老人捐一些书本和衣服,把相机里为孩子们拍的照片寄给他们,让他们骄傲地发现,自己曾经拥有那么温馨、欢快的瞬间。

目前,黔东南地区已拥有一座机场和两条高铁:贵广高铁和沪昆高铁。再加上高速公路的大力发展,这些都将改变黔东南的历史。届时那些拥有几百年历史的古老村寨,以及沿袭至今的苗侗文化,又会面临怎样的冲击呢?我们不敢想象,也无法去想象。我们所能做的,也只是拭目以待。至少,交通状况的极大改善,必将给这片土地带来更多生机,以及更多慕名而来的旅行者。

或许对于旅行者来说,与其感慨,不如庆幸。至少在这个当下,黔东南仍旧保留着那份原生态的美丽和淳朴。没有什么比这更美好、更刺激的事情了。对于我而言,第三次踏上黔东南的土地,感受她的古老和神秘,这便是最好的时光。  至于本书,也只是对这段“最好的时光”的一种记录和分享。里面所写下的点点滴滴,也不过是整个黔东南地区数之不尽的奇趣事物之一隅,宛若沙滩上的一粒贝壳,你拾起了它,不代表拥有了整个沙滩。有更多的贝壳,等待着你的慧眼去发现。

感谢你打开了这本书,请跟随我的脚步,一起去感受这片多彩奇幻的人间净土吧!

内容推荐

《为寨而来为歌而来(天堂不过黔东南)》作者齐栋三次进出黔东南,为当地的民族风情所打动,醉美于它的原生态,流连忘返。《为寨而来为歌而来(天堂不过黔东南)》是作者旅行黔东南的游记,通过苗乡侗寨、在路上、遇见这三部分内容与广大的读者分享了自己探访黔东南的见闻与感受,令心驰神往。

编辑推荐

齐栋在《为寨而来为歌而来(天堂不过黔东南)》里面所写下的点点滴滴,也不过是整个黔东南地区数之不尽的奇趣事物之一隅,宛若沙滩上的一粒贝壳,你拾起了它,不代表拥有了整个沙滩。有更多的贝壳,等待着你的慧眼去发现。

感谢你打开了这本书,请跟随我的脚步,一起去感受这片多彩奇幻的人间净土吧!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为寨而来为歌而来(天堂不过黔东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齐栋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111457558
开本 32开
页数 19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5
出版时间 2014-03-01
首版时间 2014-03-01
印刷时间 2014-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8
CIP核字 2014024364
中图分类号 I267.4
丛书名
印张 6.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2
150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20: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