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古代天文历法
内容
编辑推荐

徐潜主编的《中国古代天文历法》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内容推荐

徐潜主编的《中国古代天文历法》主要介绍中国的古代天文历法,在早期新石器时代的母系氏族社会时期,人们已经能够利用星体的位置辨别方向,判断时间,识别季节,因而积累了丰富的天文知识。古代天文历法是中华传统文化核心,它的影响一直延续到现代,可谓源远流长,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中国古代历法和天文紧密联系,有的甚至只用天文记事作为记时的标志。《中国古代天文历法》介绍了:二十四节气、天干与地支、浑天仪与地动仪、古代天文历法等内容。

目录

一、二十四节气

二、天干与地支

三、浑天仪与地动仪

四、古代天文历法

试读章节

1.立冬(11月7—8日)

立冬是农历十月的节气。对“立冬”的理解,我们还不能仅仅停留在冬天开始的意思上。追根溯源,古人对“立”的理解与现代人一样,是建立、开始的意思。但“冬”字就不那么简单了,“冬”有终止、藏匿的意思,时序进入冬季,一切活动终止了,秋季作物全部收晒完毕,收藏入库,动物也已藏起来准备冬眠,因此称之为立冬,表示冬季开始,万物收藏,规避寒冷的意思。

我国古代将立冬分为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此节气水已经能结成冰,土地也开始冻结,三候“雉入大水为蜃”中的雉即指野鸡一类的大鸟,蜃为大蛤,立冬后,野鸡一类的大鸟便不多见了,而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与野鸡的线条及颜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认为雉到立冬后便变成大蛤了。

立冬时节,太阳已到达黄经二百二十五度,北半球获得的太阳辐射量越来越少,由于此时地表下贮存的热量还有一定的剩余,所以一般还不太冷。晴朗无风之时,常有温暖舒适的“小阳春”天气,不仅十分宜人,对冬作物的生长也十分有利。但是,这时北方冷空气也已具有较强的势力,频频南侵,有时形成大风、降温并伴有雨雪的寒潮天气。从多年的平均状况看,十一月是寒潮出现最多的月份。剧烈的降温,特别是冷暖异常的天气对人们的生活、健康以及农业生产均有严重的不利影响。注意气象预报,根据天气变化及时搞好人体防护和农作物寒害、冻害等的防御,显得十分重要。

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在古代的农业社会里,立冬是个重要的日子,皇帝必须率领文武百官到北郊祭祀迎冬,在迎冬大典结束之后,回到皇宫立刻办理因公殉职文臣武将的抚恤、赏赐及救济等事宜。

立冬节气,有秋收冬藏的含义。我国过去是个农耕社会,民间在立冬时节除了祭拜,普遍有“补冬”的习俗,以便摄取大量蛋白质和脂肪,抵御寒冬。劳动了一年的人们,利用立冬这一天要休息一下,顺便犒赏一家人一年来的辛苦。有句谚语就是“立冬补冬,补嘴空”。

2.小雪(11月22—23日)

立冬之后第十五天就是小雪,这是农历十月的中气。在小雪天里,天空是灰暗的,大地是阴晦的,树枝一片光秃,四周给人一种阴森森的感觉。天气开始寒冷了,但还不太冷,天上飘着小雪花,因此称之为小雪。

我国古代将小雪分为三候:“一候虹藏不见;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降;三候闭塞而成冬。”由于天空中的阳气上升,大地中的阴气下降,导致天地不通,阴阳不交,所以万物失去生机,天地闭塞而转入严寒的冬天。农谚“小雪封地,大雪封河”是说,在小雪天里,地全冻成像冰块一样硬,过了十五天,到大雪时,则冷得连河水也全冻结了。另一首农谚又说:“小雪不种地,大雪不行船。”地冻河封了,当然无法种地行船。在小雪来时,最好开始飘雪,雪能把蝗虫的卵冻死,这样明年就不会有蝗灾了。“瑞雪兆丰年”“小雪雪满天,来岁必丰年”理由也在于此。

随着冬季的到来,气候渐冷,不仅地面上的露珠变成了霜,而且也使天空中的雨变成了雪花,下雪后,大地披上洁白的素装。但由于这时的天气还不算太冷,所以下的雪常常是半冰半融状态,或落到地面后立即融化了,气象学上称之为“湿雪”;有时还会雨雪同降,叫做“雨夹雪”;有时降如同米粒一样的白色冰粒,称为“米雪”。小雪节气降水依然稀少,远远满足不了冬小麦的需要。晨雾比上一个节气更多一些。

小雪表示降雪的起始时间和程度。雪是寒冷天气的产物。小雪节气,南方地区北部开始进入冬季。“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已呈初冬景象。因为北面有秦岭、大巴山作为屏障,阻挡冷空气入侵,刹减了寒潮的严威,致使华南“冬暖”显著。全年降雪日数大多在五天以下,比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少得多。大雪以前降雪的机会极少,即使是隆冬时节,也难得观赏到“千树万树梨花开,,的迷人景色。由于华南冬季近地面层气温常保持在零摄氏度以上,所以积雪比降雪更不容易。偶尔虽见天空“纷纷扬扬”,却不见地上“碎琼乱玉”。然而,在寒冷的西北高原,十月一般就开始降雪了。高原西北部全年降雪日数可达六十天以上,一些高寒地区全年都有降雪的可能。

小雪前后,我国大部分地区农业生产开始进入冬季管理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阶段。黄河以北地区已到了北风吹,雪花飘的孟冬,此时我国北方地区会出现初雪,虽然雪量有限,但还是提示我们到了御寒保暖的季节。小雪节气的前后,天气时常是阴冷晦暗的,此时人们的心情也会受其影响,所以在这个光照少的节气里一定要学会调养自己。

3.大雪02月6—8日)

大雪是农历十一月的节气,每当仲冬时,天寒地冻,大雪纷飞,整片大地被厚厚的白雪所覆盖,因此称之为大雪。

我国古代将大雪分为三候:“一候鹃鸥不鸣;二候虎始交;三候荔挺出。”

这是说此时因天气寒冷,寒号鸟也不再鸣叫了。由于此时是阴气最盛的时期,正所谓盛极而衰,阳气已有所萌动,所以老虎开始有求偶行为。“荔挺”为兰草的一种,也感到阳气的萌动而抽出新芽。

大雪时节,除华南和云南南部无冬区外,我国辽阔的大地已披上冬日盛装,东北、西北地区平均气温已达零下十摄氏度以下,黄河流域和华北地区气温也稳定在零摄氏度以下,冬小麦已停止生长。江淮及以南地区的小麦、油菜仍在缓慢生长,要注意施好腊肥,为安全越冬和来春生长打好基础。华南、西南小麦进入分蘖期,应结合中耕施好分蘖肥,注意冬作物的清沟排水。这时天气虽冷,但贮藏的蔬菜和薯类要勤于检查,适时通风,不可将窖封闭太死,以免升温过高,湿度过大导致烂窖。在不受冻害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地保持较低的温度。

人常说“瑞雪兆丰年”。严冬积雪覆盖大地,可保证地面及作物周围的温度不会因寒流侵袭而降得很低,为冬作物创造了良好的越冬环境。积雪融化时又增加了土壤水分含量,可供作物春季生长的需要。另外,雪水中氮化物的含量是普通雨水的五倍,还有一定的肥田作用。所以有“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的农谚。

大雪以后天气逐渐变冷,人们屋里屋外都十分注意保暖,纷纷穿上冬装,防止因受冻而出现冻疮。鲁北民间有“碌碡顶了门,光喝红黏粥”的说法,意思是天冷不再串门,只在家喝暖乎乎的红薯粥度日。此外,逢下雪到户外赏雪、堆雪人也是此时常有的景致,而溜冰和滑雪更是年轻人最喜爱的户外活动。P21-24

序言

民族的复兴离不开文化的繁荣,文化的繁荣离不开对既有文化传统均继承和普及。该书就是基于对中国文化传统的继承和普及而策划的。我们想通过这套图书把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展示出来,止具有初中以上文化水平的读者能够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国的历电和文化,为我们今天振兴民族文化,创新当代文明树立自信心和责任感。

其实,中国文化与世界其他各民族的文化一样,都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综合体”,是一种长期积淀的文明结晶。就像手心和手背一样,我们今天想要的和不想要的都交融在一起。我们想通过这套书,把那些文化中的闪光点凸现出来,为今天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有价值的营养。做好对传统文化的扬弃是每一个发展中的民族首先要正视的一个课题,我们希望这套文库能在这方面有所作为。

在这套以知识点为话题的图书中,我们力争做到图文并茂,介绍全面,语言通俗,雅俗共赏。让它可读、可赏、可藏、可赠。吉林文史出版社做书的准则是“使人崇高,使人聪明”,这也是我们做这套书所遵循的。做得不足之处,也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14年2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古代天文历法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徐潜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吉林文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7215197
开本 16开
页数 18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0
出版时间 2014-02-01
首版时间 2014-02-01
印刷时间 2014-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天文地理
图书小类
重量 0.254
CIP核字 2013063613
中图分类号 P1-092
丛书名
印张 12
印次 1
出版地 吉林
239
168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13:5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