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古代诗词歌赋
内容
编辑推荐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是一个勤劳勇敢的民族,是一个富于创造精神的民族。从遥远的古代起,中华各民族人民的祖先就劳动、生息、繁衍在我们祖国的土地上,共同为中华文明和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贡献着自己的才智。徐潜主编的《中国古代诗词歌赋》包括五部分内容分别是:《诗经》、屈原与楚辞、乐府民歌、司马相如与汉赋和《古诗十九首》等内容。

内容推荐

中国古代诗词歌赋颇丰,如《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至今为人民珍视的乐府诗,就是那些来自民间、描写民生疾苦、真实地揭露封建社会种种矛盾的乐府诗歌,即乐府民歌。楚辞又称“楚词”,是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中国古代诗词歌赋》运用楚地(今两湖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徐潜主编的《中国古代诗词歌赋》是以知识点为话题的图书中,图文并茂,介绍全面,语言通俗,雅俗共赏。

目录

一、古代诗歌总集——《诗经》

二、屈原与楚辞

三、乐府民歌

四、司马相如与汉赋

五、千古五言之祖——《古诗十九首》

试读章节

二、《诗经》的收集与流传

(一)振木采诗

《诗经》共有三百零五篇,包括公元前11世纪(或更早)至公元前6世纪,即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问的作品。它产生的地区,东临渤海,西至六盘山,北起滹沱河,南到江汉流域,相当于今天的陕西、山西、山东、河南、河北、湖北的大部。

这些上下五百年、纵横数千里的作品是怎样搜集、汇总成册的呢?先秦典籍没有明确的记载,但古代有采诗说。

汉代的历史学家提出关于周代时有“采诗”制度的说法。班固《汉书·食货志》记述说:“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大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这就是说,每当春天来到的时候,集居的人群散到田间去劳作,这时就有叫做“行人”的采诗官,敲着木铎(以木为舌的铃)在路上巡游,把民间传唱的歌谣采集起来,然后献给朝廷的乐官太师(乐官之长),太师配好音律,演唱给天子听,让天子“足不出户而知天下”。另外,同书《艺文志》中还记述说,古代设置采诗官采集诗歌,目的是“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汉代记载“采诗”之说的还见于何休的《公羊传》注:“五谷毕入,民皆居宅,男女同巷,相从夜绩。从十月尽正月止,男女有所怨恨,相从而歌,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男年六十、女年五十无子者,官衣食之,使之民间求诗,乡移于邑,邑移于国,国以闻于天子。故王者不出牖户,尽知天下所苦,不下堂而知四方。”(《公羊注疏》卷十六)关于“采诗”和“采诗”的目的,与班固《汉书》记载大致相同,惟说“采诗”者是男女年老无子的人,而不是“行人”,或者方式不止一种。这些虽然出于汉代人的记述,可能还是有一定根据的。因为在古代交通十分不便的情况下,如果不是由官府来主持采诗工作,靠一己之力来完成这样一部时代绵长、地域广阔的诗集采集工作,恐怕是不可能的。

至于当时统治者采诗的目的,即为什么要花这么大力气广收这些民间诗歌,除了要考察人民的动向,了解施政的得失,以利于他们的统治以外,大约还有搜集乐章的需要。我们知道,周王朝是很重视所谓“礼乐”的。按照当时制度,举凡在一切祭祖、朝会、征伐、狩猎、宴庆等场合,都要举行一定的仪式,在举行各类仪式、礼节的时候,就要配合演奏乐章。所以,当时朝廷,专门设有乐宫“太师”等,乐宫的职务就是专门负责编制和教演各种乐曲,供上述各个场合使用。可以想见,当时乐官们在编制乐章时,除了自己创制以外,一定还要利用或参考许多民间唱词和乐调,这样收集流传的一些民间乐歌作品,也会是他们经常的一项不可缺少的工作。当然,这是指《诗经》中的那些流传于各地的民谣俗曲说的。

(二)献诗  《诗经》中还有很多颂诗和贵族文人所作的政治讽谏诗,是如何得来的呢?即通过所谓“献诗”的渠道,而汇聚到当时朝廷中来的。献诗说认为古代天子为了考查时政,命诸侯百官献诗。宋朱熹在《诗集传·(国风>注》中认为“风”诗是诸侯采来作为贡物献给天子,天子得到后就拿给受乐官看,通过这些诗来考察民风的好坏,以此来了解政治的得失。采诗与献诗,目的是一致的。根据《国语·周语》记载,周王朝是有让公卿列士即贵族官员和文人献诗的制度。P7-8

序言

民族的复兴离不开文化的繁荣,文化的繁荣离不开对既有文化传统均继承和普及。该书就是基于对中国文化传统的继承和普及而策划的。我们想通过这套图书把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展示出来,止具有初中以上文化水平的读者能够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国的历电和文化,为我们今天振兴民族文化,创新当代文明树立自信心和责任感。

其实,中国文化与世界其他各民族的文化一样,都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综合体”,是一种长期积淀的文明结晶。就像手心和手背一样,我们今天想要的和不想要的都交融在一起。我们想通过这套书,把那些文化中的闪光点凸现出来,为今天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有价值的营养。做好对传统文化的扬弃是每一个发展中的民族首先要正视的一个课题,我们希望这套文库能在这方面有所作为。

在这套以知识点为话题的图书中,我们力争做到图文并茂,介绍全面,语言通俗,雅俗共赏。让它可读、可赏、可藏、可赠。吉林文史出版社做书的准则是“使人崇高,使人聪明”,这也是我们做这套书所遵循的。做得不足之处,也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14年2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古代诗词歌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徐潜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吉林文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7215135
开本 16开
页数 20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0
出版时间 2014-02-01
首版时间 2014-02-01
印刷时间 2014-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272
CIP核字 2013063496
中图分类号 I207.2
丛书名
印张 13
印次 1
出版地 吉林
239
168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3:5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