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新世纪小说大系(科幻卷2001-2010)
内容
试读章节

阿瓦登推开鼠标,把脑袋向后仰去,长长地呼了一口气。(至少“呼”这个字还没有被屏蔽。)这是空虚的表现,他想哼些歌,但却又不记得什么,转而吹了几下口哨,但那听起来与一只生了肺结核的狗在叫差不多,只得作罢。有关部门像幽灵一样充斥在整个房间里,让他无法舒缓自己的烦闷。就好像一个人在泥沼里挣扎,刚一张口就被灌入泥水,甚至无法大声呼救。

他的头不安分地转了几转,眼神偶尔瞥到了摆在地板上的老式电话机,他忽然想到还必须要去有关部门申请自己的BBs论坛浏览许可证。于是他关掉“工作”和“电子邮件”窗口,退出了网络。阿瓦登在做这些事的时候毫不犹豫,他很高兴能够暂时摆脱互联网络,在那上面他只是一串枯燥的数字和一些“健康词汇”的综合体。

阿瓦登找出一件破旧的黑色呢子大衣,那件大衣继承自他的父亲,袖口和领子已经磨损得很严重,个别地方有灰色的棉花露出来,但还是很耐寒。他把大衣套到身上,戴上一副墨绿色的护镜,用过滤口罩捂住嘴。他犹豫了一下,拿起“旁听者”别在耳朵上,然后走出家门去。

纽约的街上人很少,在这个时代,互联网的普及率相当高,大部分事务在网上就可以解决,有关部门并不提倡太多的户外活动。太多的户外活动会导致和其他人发生物理接触,而两个人发生物理接触后会发生什么事则很难控制。

“旁听者”就是为了防止这种事发生的,这是一种便携式的语言过滤器,当携带者说出敏感词汇的时候,它就会自动发出警报。每一位公民外出时都必须要携带这个装置,以便随时检讨自己的言语。当人们意识到“旁听者”存在的时候,他们往往会选择沉默,至少阿瓦登是如此。有关部门正逐步试图让网络和现实生活统一起来,一起“健康”。

这时候正是11月份,寒风凛冽,天空漂浮着令人压抑的铅灰阴云,街道两旁的电线杆仿佛落光了叶子的枯树,行人们都把自己包裹在黑色或灰色的大衣里面,浓缩成空旷街道上的一个个黑点飞快移动着。一层若有若无的烟雾将整个纽约笼罩起来,不用过滤口罩在这样的空气里呼吸将会是一件很有挑战性的事情。

距离上一次离开家门已经有两个月了吧,阿瓦登站在公共汽车站的站牌下,不无感慨地想,周围的一切看起来很陌生,泛黄,而且干燥。那是上一次沙尘暴的痕迹。不过沙尘暴这个词也已经被屏蔽了,因此阿瓦登的脑海里只是闪过那么一下,思想很快就转移到别的事情上去了。

站在阿瓦登旁边的是一个穿着蓝色制服的高个男人。他先是狐疑地看了阿瓦登一眼,看到后者沉默地裹在黑色大衣里,他的两只脚交替移动,缓慢地凑了过去,装做漫不经心对阿瓦登说:  “烟,有吗?”

男人每一个字都说得很清晰,而且词与词之间间隔也足够长。这“旁听者”还没有精密到能够完全捕捉到每一个人语速和语调的程度,因此有关部门要求每一位公民都要保持这种说话风格,以方便检测发言人是否使用了规定以外的词汇。

阿瓦登转过头去,看了他一眼,舔舔自己干裂的嘴唇,回答说:“没有。”

男人很失望,又一次不甘心地张开嘴。

“酒,有吗?”

“没有。”

阿瓦登又重复了一次这个词,他也已经很久没有收到烟和酒了,也许是缺货的关系吧,这是常有的事。不过有一点很奇怪,“旁听者”这一次却没有发出警报。以阿瓦登的经验,以往一旦烟、酒或者其他生活必需品发生短缺现象,这个词就会暂时成为被屏蔽掉的敏感词,直到恢复供给为止。

这个男人看起来很疲惫,红肿的眼睛是这个时代的人们普遍的特征,这是长时间挂在网上的关系。

P96-P97

目录

《新世纪小说大系2001-2010》总序

编选序言

一日囚

伤心者

诗云

寂静之城

转生的巨人

昆仑

无中生有的三个故事

一九二三年科幻故事

迅行十载

城市,城市

永不消逝的电波

湿婆之舞

泪罗江上

陈楸帆

飞氘

韩松

附录:长篇存H

《新世纪小说人系2001-2010》总日录

序言

上海文艺出版社邀约我主编一套《新世纪小说大系》,经过我们同人两年多的努力,现在呈现在读者眼前的是一套九卷近三百万字的小说选集,时间期限为2001年到2010年,新世纪第一个十年,内容分为记忆(张新颖编)、乡土(李丹梦编)、生态(王光东编)、都市(王宏图编)、底层(黄平编)、科幻(严锋、宋明炜编)、奇玄(潘海天编)、武侠(姚晓雷编)、青春(金理、李一编)九大主题,十一位编者对自己负责的主题作了深入研究,他们将心得写入了各卷序文,综合起来看是对新世纪小说做的一份继往开来的总结。但是我们希望这套系列不仅是新世纪小说成就的总览,也是我们站在世纪初的门槛上直面现实、拓展未来的一份思考和实践。

虽然说“新世纪”只是一个时间的标志,但是在人文心理上,“新世纪”隐喻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当我们回顾此前百年,从甲午海战辱国、维新变法失败、义和团群氓暴乱、八国联军侵华等事件开始,现代中国进入了一个屈辱与自残的苦难历程,而新世纪的到来,让我们隐隐约约地感觉这种屈辱和自残的怪圈行将终结,苦难历程似乎有了转机。911事件发生、冷战思维结束、反恐和世界主要冲突的转移、金融危机、中国进入WTO和经济迅速崛起,等等,都是新一轮世纪交替时出现的令人瞠目的信息,而中国在“潜龙腾飞”的过程中造成的山崩海啸、拖泥带水、沉渣泛起的滚滚乱象,又给未来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活力。在这样一个方生未死的大时代里,我们的小说家通过自己的作品不仅证明自己的存在,也表达了他们对这个大时代的积极思考和深切感受。

新世纪小说创作是携带着上世纪最后十年的历史阴影走过来的。90年代“无名”的文化特征深深楔入了新世纪的精神领域,并且更加普遍和深化。所谓“无名”状态,是指文化上出现价值多元、共生共存的状态,而某些重大而统一的时代“共名”的主题早已经拢不住民族精神走向,在文学上便显现出更加散漫混乱而又丰富复杂的景象。这种现象不仅体现在小说价值观的多元并存,也体现在不同文类的多元并存,在各自的地盘上大领风骚。纸质媒体与新媒体争宠于读物市场,主流文学与网络文学都得到了长足的竞争力:前者的高标是2000年和2012年相隔十二年高行健与莫言相继获诺贝尔文学奖,以及一大批主流作家的创作井喷现象,标志“五四”新文学传统的主流地位在新环境下获得了世界性的确认;后者的证明是新媒体各类写作已成蔚然大观,网络小说中不同文类都有迅速发展的势头,与一百年前的晚清小说潮流竟有了暗暗对接的奇观。现在还不能说,主流文学和网络文学是否有可能进一步汇合而产生新的小说实验和新的流派,但是,两大类小说之间观念上的鸿沟开始慢慢地缩小、有了互相吸收的可能。其实,这也是我们期待于新世纪文学未来的理想图景。这个理想促成了我们策划这套大系九大主题的动机。  大胆一些说吧,我认为新世纪小说整体艺术水准上达到了百年来中国文学可能达到的高度,其标准当然不是指小说这种艺术样式在当下现实生活中产生了多大的影响,或者为哪一派系的政治思想所利用是否得力;而是指小说在反映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其艺术表现的手法的创新上,都产生了一批风格独特的典范作品。一批持续了三十多年创作实践经验的作家已经建立起自己的成熟的艺术风格,他们从笼罩了半个多世纪的“文艺为政治服务”的意识形态下走出来,恢复了“五四”新文学的传统:站在民间立场上从事创作,坚持知识分子的现实批判精神,艺术地、无伪地、血肉地描写这个大时代的一切方面,严肃反思和总结百年历史的经验教训,提出了个人对于历史的独立见解。这批小说艺术家的创作艺术经验亟需学术界从理论的高度给以总结,提升其创作精神,巩固其已经获得的成就。

但我们也绝不回避另外一个现实:新世纪的文学发展确实到了一个“中年危机”的阶段,现在处在瓶颈状态的关键时刻,一方面是凝聚了三十年创作经验和半个世纪生命体验而成就的艺术业绩;但同时也必须关注到,转型期的社会本身也在发生深刻变化,尤其是上世纪80年代末发生的风波以后,历史的经验被遮蔽,人文的传统发生了断层,尽管知识分子的理想和血脉继续在传承中薪尽火传,但毕竟失去了整体性地普及致远的力量,而同时,填补了这一空白的是依凭新媒体崛起而生的大众娱乐文化。在这一方面,新媒体文化的迅速普及和广泛影响催生了新一代文学创作及其受众,回归民间的文学在自发的大众文化基础之上又有了进一步的变化,似乎返回到上世纪初蓬勃萌发的晚清文学状态,原先“被压抑的现代性”的前提被抽取,各类文学在民间和市场的土壤里有了自由生长的可能性。但是,这种新媒体文学与“五四”新文化传统教育下延续而来的主流作家的文学之间有着鸿沟、隔膜以及某种潜在对立情绪。所谓“中年危机”,也包含了代际的传承和反叛的冲突,我们认为这正是新世纪小说活力所在。两大文类之间没有根本对峙的内在理由,也没有老死不相往来的外部环境,事实上,文化传统的发展壮大是需要在与其对立面的冲突、交锋与融汇过程中完成的,我们从主流文学吸取大量民间营养而从事创作的现象,从新媒体文学努力靠拢主流精英因素的现象中都可以意识到,一个新的融合和提升、进而传承而开拓的文学(小说创作)局面,将会在共同的努力下出现于未来。

鉴于此,我们策划这套大系的前提,是自觉抛弃“五四”以来划定的以邻为壑的思维模式,我们努力避免用“高雅文学”/“娱乐文学”、“纯文学”/“俗文学”、“精英文学”/“大众文学”、“严肃文学”/“消遣文学”等二元对立的原则来规划和选择文学,在我们眼中,“科幻”、“奇玄”、“武侠”与“记忆”、“乡土”、“都市”只有主题之分而无轻重之分,更无正邪之分;“底层”、“生态”、“青春”与其他文类也只有主题之分并无新旧之分,它们是在同一个时代环境下展示的文学现象,也是人们面对现实而产生的幻想、奇想和梦想。人类的任何念想都应该被人类自己尊重,只是我们对文学创作能够反映现实生活中涌现出来的新的社会现象及其思考,尤其重视。我们关注新媒体文学也许有点趋时,关注底层题材、生态题材、青春题材也许有点趋新,但从基本动机上出发,我们寻求的仍然是多元的融汇、丰富的创意和好作品的出现。

当我读完同人们精心挑选的九卷小说大系后,一种难以想象的惊喜洋溢在胸间,因为我看到了一种全新的文学图景。为了与读者分享我此刻的心情,我特意借用一点篇幅,将九卷大系入选作品的作者名单排列于下面,他们是:方方、贾平凹、宗璞、迟子建、白桦、杨显惠、阿来、严歌苓、毕飞宇、苏童、魏微、莫言、林白、阎连科、李洱、铁凝、刘醒龙、王安忆、张炜、石舒清、王新军、张学东、葛水平、李锐、李约热、王祥夫、温亚军、乔叶、红柯、孙惠芬、刘庆邦、田耳、尤凤伟、杨争光、董立勃、周大新、范小青、刘震云、杜光辉、陈应松、叶广芩、苦金、白雪林、卢一萍、雪漠、万玛才旦、次仁罗布、尹向东、杨志军、郭雪波、孙未、姜戎、蒋子丹、郭文斌、唐颖、张生、王宏图、吴玄、陈希我、盛可以、陈家桥、潘向黎、徐则臣、须一瓜、任晓雯、走走、林那北、韩东、滕肖澜、刘恪、宁肯、格非、艾伟、曹征路、马秋芬、罗伟章、刘继明、胡学文、葛亮、朱山坡、王十月、柳文扬、何夕、刘慈欣、马伯庸、王晋康、长铗、shakespace、赵海虹、陈茜、万象峰年、拉拉、江波、夏笳、陈楸帆、飞氘、韩松、七格、潘海天、骑桶人、斩鞍、AK·冯·林檎、焚狐、文舟、揽云生、杨贵福、本少爷、楚惜刀、雷文、醍醐、徐来、丽端、COMMANDO、骆灵左、Bruceyew、白亚、舒飞廉、李多、今何在、萧鼎、树下野狐、沧月、南派三叔、阿越、碎石、踏雪、江南、王晴川、步非烟、伊人无恨、小椴、王乃飞、子茱、杨叛、萧拂、方白羽、华发生、李亮、黄海涛、孙晓、凤歌、王松、榛子、凌可新、姚鄂梅、薛舒、鲁敏、傅爱毛、路内、张悦然、徐敏霞、秦贵兵、苏瓷瓷、甫跃辉、张怡微、叶弥、夜x、韩寒。

无论是哪一类读者,面对这份名单大约都会有一种半生半熟的感觉,你可能对一类名字的创作很熟悉,但是对另外一类的名字完全感到陌生。如今我们把这些名字排列在一起视为一个完整的小说家方阵,勾勒了新世纪初中国小说作家的新阵容和新面貌。虽然与全国小说创作的所有作家相比,他们仅仅是沧海一粟,但即使是一个小小的浪花,也打破了以往单调片面的格局,让我们看到了大海般的波澜壮阔和无限丰富。

也许,我们在努力营造一个小说乌托邦。近几年,我们一直在这个方向下努力寻求——2008年,我们在复旦大学举办了著名学者范伯群教授学术思想的研讨会,围绕范教授的新著《中国现代通俗文学史》的出版,深入讨论通俗文学如何进入现代文学史的问题:2010年,复旦大学再次举办当代文学六十年的国际研讨会,特别设立了一个议题:“断裂的美学:新世纪文学十年”,邀请了科幻作家韩松、飞氘,惊悚小说作家蔡骏,打工文学诗人郑小琼、80后女作家张悦然等进行专场讨论;现在我们编出《新世纪小说大系》,是这一系列努力探索的结果,也是进一步深入文学创作现场所做的探索工作。只要觉得这项工作有意义,我们还将探索下去,伴随着文学创作的发展,我们将与作家们一起,书写当代,开创未来。

内容推荐

《新世纪小说大系(科幻卷2001-2010)》根据新世纪以来文学创作百花齐放、丰富多样的特点,打破传统的编选方法,以在图书市场上活跃的文学作品类型,如记忆、乡土、都市、生态、武侠、底层、青春、科幻、奇幻、时尚等,对新世纪十年文学作品进行全新选编。

《新世纪小说大系》为“科幻卷”,内容包括《一日囚》、《伤心者》、《诗云》、《寂静之城》、《转生的巨人》、《昆仑》、《无中生有的三个故事》等。

《新世纪小说大系(科幻卷2001-2010)》由严锋、宋明炜编著

编辑推荐

如果我们把以刘慈欣为代表的科幻文学放到一个更大的谱系中来观照,会发现他们与主流文学处于既延续又悖离的微妙复杂的关系中,而这些关系又恰恰对我们理解中国现代文学的特质、困境及其未来走向,提供了重大的启示。

在《新世纪小说大系(科幻卷2001-2010)》里,昔日顶戴着灵魂工程师桂冠的作家成了不折不扣的偷窥者。他们并不摆出趾高气扬的姿态,并不急切地在大庭广众中占据制高点,以期达到振臂一呼万人相从的效应,而是隐姓埋名地混迹于庞杂汹涌的黑黝黝的人潮中,充分调动开掘听觉视觉嗅觉触觉的潜力,好奇贪婪地从滚滚而过的生活之流中汲取、抓捏、抢夺着光鲜、浮浅、转眼即逝的残片断瓦,随后将它们精心拼缀浇铸成惊艳炫目的人工制品,它们或发人深省,或可悲可叹。本书由严锋、宋明炜编著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新世纪小说大系(科幻卷2001-2010)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严锋//宋明炜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2150007
开本 16开
页数 54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32
出版时间 2014-01-01
首版时间 2014-01-01
印刷时间 2014-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7
CIP核字 2013294722
中图分类号 I247
丛书名
印张 3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30
157
2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18:2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