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喧嚣与轮回(中国商业记忆1950-2012下)
内容
编辑推荐

《喧嚣与轮回(中国商业记忆1950-2012下)》由吴比、郭亮所著,1978年至2012年,商业在中国社会的地位边缘化即便如此,依然有一些影响了未来中国商业格局的人物和事件值得记录。

现在,就请跟我们回溯历史,把那些在时光洪流中浮沉的人物和事件打捞上岸,加以还原……

内容推荐

《喧嚣与轮回(中国商业记忆1950-2012下)》由吴比、郭亮所著,《喧嚣与轮回(中国商业记忆1950-2012上)》的内容如下:

1978年至2012年,几乎所有人都想不起这些年里的商业细节。事实上,商业从来都是改变人类的固有途径,它不因战争、人祸、道德、生死等因素而消亡,它永远默默地存在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和光同尘。

懂得商业的力量,就懂得了人类的—切故事,即使是在现代中国。

采集新中国的商业样本,目的无外乎此。每一年都有值得铭记的人和事,他们代表着商业的力量——不仅没有被历史摧垮,反而成为铸就历史的棋子。

目录

第六部 草莽争流(1978—1984)//001

1978 荣智健:断裂与传承//002

1979 霍英东:红顶巨贾//014

1980 陈春先:中关村商业探路者//023

1981 年广久:另一种商业符号//033

1982 “八大王”//043

1983 步鑫生:改革明星的悲喜剧//059

1984 柳传志与张瑞敏:一年两“大佬”//070

第七部 骤雨将至(1985—1988)//081

1985 艾柯卡:中国商业新偶像//082

1986 温州人:从地狱到天堂//091

1987 马胜利:豪迈记忆//107

1988 海岛不平静//115

第八部 启蒙(1989—1992)//127

1989 李东生:轮回的开端//128

1990 倪润峰:长虹正在升起//140

1991 仰融:一个商业天才的宿命//152

1992 袁庚:启蒙者的告别//162

第九部 谁主沉浮(1993—1998)//171

1993 禹作敏:庄主之劫//172

1994 史玉柱:奔涌巅峰//181

1995 周冠五:“厂长”时代终结//193

1996 金宇中:引发中国梦的韩国人//202

1997 任正非:锋芒毕露//210

1998 “国退民进”的记忆//217

第十部 盛世悲欢(1999--2001)//225

1999 褚时健:烟王光环褪尽//226

2000 马云:《福布斯》封面的中国企业家//236

2001 龙永图:中国入世,其兴乎焉//246

第十一部 失足者的故事(2002—2004)//257

2002 顾雏军:大限将至//258

2003 戴国芳:一失足成千古恨//266

2004 唐万新:绰影红尘//277

第十二部 交锋与重生(2005—2012)//289

2005 江南春:诗意追梦人//290

2006 张茵:首富之名//299

2007 宗庆后与范易谋:正面交锋//309

2008 “朱坚强”:像“猪”一样“苟活”//319

2009 中国:有形之手//329

2010--2012 别人的铜币//336

结语//351

后记涅槃已至//353

参考资料//357

试读章节

这一年,如同胡成中、鲁冠球一般,多数人不显山不露水,他们的“出格”往往只是被诠释为生存使然,创业之初注定鲜为人知,而之所以被历史提及,缘于日后的辉煌。

1978年,却也注定不只是企业家们发迹的开端之年。这群先知先觉的人物中,或许唯一算得上“大人物”的只有荣智健。日后,荣智健的功成名就为人们津津乐道,也成为官方与民间理直气壮论证改革正确性与必要性的一个有力佐证。

荣毅仁长子荣智健选择南下香江,迈出了延续荣氏家族神话的第一步。尽管他一再声称,“对于个人来说,没有想靠父亲来做些什么。靠别人名望做事,长不了。也许一时一事可以,并不能解决自己的根本问题”,但是,有父亲这块金字招牌,荣智健注定将走出一条与众不同的人生轨迹。

有人称,荣智健是中国的最后一位贵族。

1942年,荣智健出生于上海。7年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很多资本家从天堂坠入地狱,命运为之改变。而荣家顺应时代,捐出万贯家产,“纺织大王”、“面粉大王”的虚名摇身转化为崇高的政治荣誉。

荣智健则在此庇护下,进入天津大学电机系。

当时正值“大跃进”时期,荣家已不复昔日风光,但“荣公子”的大学生活仍令人艳羡。据他日后回忆,“在天津大学的时候,生活比在家里时候要艰苦、严格得多,可是我却有条件请大伙儿吃饭,上学校小食堂吃排骨,虽然贵一点,只要有钱,还是可以吃得到。因此,我在同学们的眼中显然是一个明珠。”

当时普通学生连馒头都吃不上,荣智健却可以请客吃排骨。

日后荣智健在香港发迹,骨子里的贵族做派死灰复燃,生活之奢侈令人侧目。他不像大多本土富豪那样热衷于豪车,而是像英国老牌绅士,喜欢物色豢养名马。2000年,他甚至花3亿港元购入一架私人飞机。

天津大学电机工程系毕业后,他到吉林长白山水电站实习。基层锻炼不到一年,“文化大革命”爆发了,荣氏家族横遭磨难,荣智健也被发配到极其偏远的四川凉山。在那里,等待他的是从未经历的事情,“很艰苦的体力劳动,抬路轨、大石头,背75公斤重的烧焊氧气瓶上山下乡,高空安装高压电缆……吃的是四川人叫做红苕的地瓜(即山芋)。我们是知识分子接受教育,又在审查中,头一年基本上失去了自由,起居劳动都有人看管”。

6年后,30岁的荣智健重回北京,进入清华大学电机系的华北电力系统稳定研究所。这期间,荣智健一直与父亲住在一起,终于有机会静心聆听父亲的经商之道。香港故事

1978年,荣毅仁得以平反,荣智健的命运也出现了转机,荣家再次有了重现政治与经济荣光的可能。荣智健对科研和政治均不感冒,且很多在外的荣氏子弟都在商界打拼,这让他有了经商的打算。

反观此时内地,荣家资产经过“文化大革命”浩劫所剩无几,荣智健要白手起家并非易事,倒是香港成了最好的选择。在那里,荣氏子弟已经打拼多年。

当年6月,他只身一人,只带着简单行李和一张单程通行证,到了香港。

荣智健变卖了荣毅仁的股份,获得600万港元。这笔资金,成了他与堂兄弟合资成立“爱卡”电子厂的本金。这家工厂主要生产电容器、电子表和电子玩具,产品制造完成,再回内地贩卖。

轻工产品恰恰是当时内地最缺乏的商品。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一直学习、效仿前苏联,经济建设集中在重工业领域,日化轻工业相当薄弱,这给起跑期的荣智健们一个很好的机遇。随着加入此行的竞争者日益增多,改革开放10年之后,中国人已可以用积压的此类产品换苏联的飞机。

荣智健最初的顺利,正是无意间抓住了中国计划经济的软肋:轻工业。另一方面,当时的政治背景下,获准“内地贩卖”几乎是一个难以想象的特权。有了先天的背景优势、后天的现实情况,荣家的电子产品无疑成为时髦品。

不过,电子产品毕竟是“小生意”,他又把目光瞄向了美国市场,在销售了一系列针对美国市场的产品之后,“爱卡”打出了名头。

P5-6

后记

自20世纪90年代之后,中国的经济增长渐渐成了以数据指标为唯一标准,以特殊的扶持优势为条件的发展模式。这种模式对于中国的商业成长,也产生了直接影响。于是,众多富豪的上位与落马、官员落网牵出商业丑闻、畸形的商业思维引发社会问题,诸如此类,都是处于转型期的巨大阵痛。

这是我们过去的岁月中始终成长的代价。

从一个相对平等的社会急速演变成一个差距极为悬殊的社会,被压缩的潜在情绪可想而知。现在,一个涅槃的时刻似乎到来了。

2010年,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上,转变发展方式、注重民生问题成了关键词。通过历史经验,我们可以得知,以五年计划为发展纲要的中国,已经作出了改变的姿态。对于商业而言,如果固守过去的江湖规则显然是危险的。

两年前引起轩然大波的“毒奶粉事件”,暴露的正是当今中国在文化精神层面这种最危险的规则。在这方面,一些地方主政者在经济增长上所展现出的机会主义,为这种规则的形成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金融危机爆发后,一方面引发了关于商业未来的讨论,一方面也令中国的走向与机会面临新的选择。如果说前面10多年是以美国为中心的全球体系急剧扩张的时代的话,那么接下来我们将要进入的,则是一个“体系不断收缩”的时代。

显然,这并不是一个热血喷涌的时代。

在这个过程中,体系内的任何国家都不能幸免于收缩所带来的痛苦。这是一个相当确定的全球体系前景。

在中国,虽然已经紧急采取了大规模的刺激措施,但经济增长显然不如从前。更重要的是,延续了30年的发展模式到了转变的时刻。在这样的背景下,积累多年的各种矛盾趋于临界,社会的转型会获得新动力。

无疑,这将是一个“收缩意义”上的大时代。通过全球体系,继而进入中国内部,图景已经清晰起来:中国或许将迎来30年未见之局。

前景无疑光明,然而对过去的描述又难免晦涩。

源于资料的匮乏,共和国前30年的商业记忆对于不断前行的时间来说略显艰难,而对我们所从事的这项工作而言,则意味着很多。

艰苦的写作过程中,一些词汇不断在行文中出现又不断被抹去——命运、时空、历史、悲伤、苦难、跌宕、欢腾、河流、陷阱、冷漠、运动、狂热……有些词贴切,有些词却也过于偏执。它们和所描述的对象共同承载着六十个各不相同但方向趋同的年头。  今天,光荣与梦想成为我们口中讲述最多的词汇,但二者的实现必然建立在对过去的那些不同词汇的深沉追思之上,成为我们的出发点。

按照编年体对1950年至2012年的商业点滴进行回忆,每一年选择一个或几个对当时和以后的中国商业产生重要影响的人物或事件,这着实是一件冒险的工作。面对已经发生的事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这取决于人的立场、经历,我们所选取的记忆节点不可能让所有人赞同,但本着客观周详的态度,我们希望这项工作能呈现一个尽量饱满的答案。

新中国的历史,无论从商业、经济,还是文化、教育、政治等诸多评判角度,都可以1978年为界分为两段,这点毋庸置疑。经济决定了其他角度,从新中国成立就达成了共识。而商业作为影响人们生活生产更为基本的元素,显然比宏大的国家经济建设和其他相对滞后的元素更值得在这个关键时候条分缕析。毕竟,现在是一个商业社会。

社会由人组成,既然要回述商业,那么由人以及发生在他们身边的事串联起来,会让整个篇幅更加生动,也更为直观,但对于人和事物的选择又成了一个难题。事实上,1978年之前对新中国产生因果式影响的人是如此的多,但真的对中国商业产生或微妙或磅礴影响的人和事又是如此之少。尽管不容易,但这种选择在某种程度上能帮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新中国最初被忽略和不断徘徊的商业血脉。

在本书中呈现的人和事,各有各的入选理由。

1950年到1968年,甚至直到1978ff:,这些人中的绝大多数是跨越了两个时代的,他们体会过旧中国的混乱以及掺杂了战争、政变、灾祸在内的商业苦难,然而当他们满怀期待步人新中国的大门以后,又发生了令人无法想象的、更痛苦的商业蛰伏。他们中有人郁郁而终,如卢作孚、杨粲三;有的则饱受挫折、梦想落空,以至于多年以后他们的同行迷失了方向,备受诟病,如经济学家张培刚、杨小凯;还有的是在充满空想主义的历史条件下被塑造成标本的人物,如陈永贵、郭凤莲,从影响一个小村落到走向全国,成为全国的经济运行样本;除了个人,还有一些群像,纺织工人、汽车工人、商业家族,在描述他们的商业浮沉时,不得不放在整个国家的经济走向中,结合体制变革、经济总路线等等大环境变迁,最后以现实角度回溯过去,能发现他们的辉煌与凋敝对于今天的启示。

而在后半段的描述中,各路人马粉墨登场,以更为开放的姿态引导和追随大时代的步伐。在这批人中,有的是领路人,如陈春先、温州创业者、具有改革精神的政府官员。他们的背景从体制内到草根群莽,各自有着对中国商业在新时代发展轨迹的理解;还有人是符号和标志,如年广久、步鑫生、马胜利,他们参与到改革的路径中,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他们是难得的改革标本,叙说着改革途中波诡云谲的时代变换和个人命运的沉浮;另外一批人则是进入新世纪之后的企业家群体,如任正非、马云、宗庆后,他们的发迹和成长,无一不代表着时代的变更和各种新的途径。

值得注意的是,在我们整理和写作的过程中,败落者的故事与成功者的故事一样令人心潮激荡。那些在商业变革途中失足陷落的大佬,各有各的故事,或者悲怆,或者苍凉,然而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对规则的漠视和对变化的疏忽。最终,如仰融、顾雏军、唐万新这样的江湖大佬,竟先后殁于自己最擅长的商业游戏中,空留下一段遗恨。对我们而言,这些败落的经验,当然弥足珍贵。

在叙述的过程中,我们对于人物和事件表达自己的观点是充满风险的。我们期待听到不同的见解,更期待对新中国60年以来的商业记忆进行整理,能为这个国家的未来道路提供一点点有用的启迪,仅此。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喧嚣与轮回(中国商业记忆1950-2012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吴比//郭亮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13052590
开本 16开
页数 36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3
出版时间 2013-01-01
首版时间 2013-01-01
印刷时间 2013-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贸易
图书小类
重量 0.56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729.7
丛书名
印张 22.75
印次 1
出版地 浙江
238
170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6:5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