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锦城旧事
内容
编辑推荐

车辐编著的《锦城旧事》中的故事着墨于旧成都社会生活的原生态,运用了大量的成都方言,不仅让读者享受阅读的乐趣,也让该书具有历史文献的价值。由于书中有许多四川方言,四川文艺出版社特地邀请民俗语言专家对书中的方言、俚语、事件、典故作了校注,做出解释。流沙河和何满子先生分别为该书作序,著名画家李家正以传统的笔墨为该书配上了11幅生动的插图。

内容推荐

车辐编著的《锦城旧事》这部小说堪称旧时成都的社会生活百科全书。小说的故事和戏剧冲突无疑是为了展示成都风情而铺设的引线,场景的着色远比情节更下功夫,更浓墨重彩。进入《锦城旧事》,你就进入了往日的成都。从市街坊里到工商百业,从酒楼茶馆到烟寮赌场,从名厨佳肴到风味小吃,从剧场影院到街头卖艺,乃至监狱刑场,拉壮丁的黑栈窝等无所不有,全都带有旧成都特异的色彩。

目录

序一 车先生外传

序二 序车辐《锦城旧事》

第一章 麻雀子从老娘头上飞过,老娘也能分个公母呢

第二章 自信地确认为他自己是当今第一架英雄,用下腹对准子法刀

第三章 不要钱的女人,我还是第一次遇到,还敢打人

第四章 我看你咋人活人哟!你这个不懂事的小杂种啊

第五章 酸酸客吃早茶吐酥痰,谈论起一鸣惊人的吴小秋

第六章 鸡公咋个吃得过人,只有人才吃鸡公

第七章 成都周璇今天到了华西坝!听得洋人哈哈大笑

第八章 饿老鸹也不打岩下食,吃桃子也要分个杆杆嘛

第九章 他有他的一招,要结婚;我有我的打算,权且打个平伙

第十章 东说南山西说海,“休谈国事”照样谈下去

校注后记

试读章节

吴老幺的老婆叫嫩豆花儿。

嫩豆花儿的本名叫什么?谁也无法知道了,就连吴老幺本人他也无法知道。就吴老幺来说,他也根本用不着知道,在那样一个世道里,一个怀抱琵琶,到处流浪的跑滩匠,能够养活自己,也就算是很不错的了,打一辈子单身汉的人多得很。吴老幺这个下三烂的滚龙匠居然能得到一个“老婆”,也就算是很不容易的了。顾名思义,嫩豆花儿总比豆腐干儿、霉豆腐这类的别名高到哪儿去了。人年轻,长得窈窕,皮肤自而且嫩,只消她认真地看你一下,都是够人销魂的,不过,她从来也没有认真地看过谁。

吴老幺当初认识嫩豆花儿,可并没有发现她这些美好的东西,发现这些美好的东西,那是以后的事了。

一次,有人好奇地问吴老幺:“你们当初咋个搞拢的?”

“咋个搞拢的?是涨大水冲垮鹌鹑桥那一年,我没办法,困在牛市口水巷子烟馆里头,搞这个玩意儿(琵琶),一天只能挣得到烟钱。嫩豆花儿她穿一件伙食汗衫儿,我烧烟她来靠烟盘子,我下半身冷了,她就来给我偎脚,老子正没得棉裤,来得正好,三言两语,我们就成交了生意。没想到这女花花一跟到我,就服服帖帖地伺候我了,一直跟到我跑烂滩,找钱吃饭。有人问起,就说是打平伙的夫妻。”

嫩豆花儿一跟到吴老幺后,她受气受辱的暂短过往年华,总算是告一段落,暂时走上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的正规生活。因为生活一正规化,嫩豆花儿身上的干疮子、脓泡疮,也逐渐去掉了。吴老幺弹琵琶卖唱,嫩豆花儿跟在他屁股后卖纸烟,他们一唱一和,倒也还能混得下去,虽然是破烂的生活,总算彼此有个照顾。何况嫩豆花儿卖纸烟赚得有多余的钱,总是全数照缴不误,吴老幺又可多烧两杯坝土。到晚来又有人陪伴,他在烟瘾过足之后,的确有些醺醺然的了。而嫩豆花儿呢?也仿佛有什么可以依靠的男人了,加上吴老幺的脾气又比较好,两人自结合以来,又少犯蹲蹬,不说别的,就按习惯上来说,他们也似乎有些相依为命。这个平伙就这样打下去了,而且是打定的了,虽然他们随时随地都在风雨飘摇中。

从前,吴老幺每到一个码头卖唱,总是自己先拿戏折子给人点戏,现在这件事就由嫩豆花儿来办理了。自从她接手办理这件事以来,真可算是生意兴隆,点戏的人特别多,当然哕,醉翁之意不在酒,谁去听吴老幺那副破烂不堪的烂嗓子呢?点戏人的目的,在长得又白又嫩的豆花儿身上。说也奇怪,嫩豆花儿自从同吴老幺结合起来后不久,她那从前轻盈窈窕的腰身,逐渐地开始有些儿发胖了。从又白又嫩,一变而为肥而且嫩,脸上就更显得丰满,两颊似烂熟了的苹果,水汪汪一对眼珠子,不断地在黑睫毛下转动。当她白生生的手腕儿将点戏的折子递出去时,早已应接不暇。那些醉鬼们如饥鹰扑食一般地栽下去了。也……

P2-3

序言

车辐先生长篇小说《锦城旧事》即将付印,嘱我作序。我极乐意,与有荣焉。序无定法,我在这里愿向读者介绍很有趣的车辐先生。

先生年轻时乃是成都名记者,又任中华文艺界抗敌协会成都分会理事。我读小学,在报章上看见先生大名。读初中时想长大当新闻记者,也是由于看了先生写的《黑钱大盗李健》一文。后来成年,有幸与先生共事于四川省文联《四川群众》编辑部。时值上个世纪50年代初期,先生已人中年,穿一身褪色的灰制服,骑一辆脱漆的飞利浦车,用一支老式的派克笔,抽一包廉价的大前门,小心谨慎,沉默寡言。编辑部里尽是一些不知天高地厚的小青年, “思想觉悟”高得吓人,都把先生当作“旧社会”看待,时时警惕着他。他若不谨慎不寡言,便要挨批评做检讨,我头脑虽亦左,但好学,知他腹笥充盈,见闻广博,所以常去坐守他的桌前请教,听些文学掌故以及旧社会龙门阵。先生平时假小心装沉默,遇上我这样虔诚的听众,很快就现真相显本色,高谈阔论,毫无避忌。此时才晓得先生原来是胸无城府,绝不设防的人。四十多年后,我给他定性为“不可救药的老天真”,可见其为人之一贯如此,亦可推想他在旧社会时早巳如此。

在编辑部,先生的办公桌左端靠窗,桌旁壁上挂一件晴雨计。他每日骑车上下班,关心天气变化。桌上大玻璃板,压有1946年谒鲁迅墓的照片和他手书的迅翁七绝一首:“大江日夜向东流,聚义群雄又远游。六代绮罗成旧梦,石头城上月如钩。”左壁上有一幅成都市大地图,谁都不去查看,唯有先生每星期一上早班时总要用笔在地图上画些符号。他说:“昨天去看东郊建设,这里新修了一条路,我来添上。”每逢星期一,他都要添画一些符号,表示工厂、桥梁、道路、医院、仓库等等。他哪知“阴暗的眼睛到处看见敌人”,竟将东郊一片画满各种符号,而竟浑浑噩噩不知祸之将至。有两个星期日,还带我去东郊看建设,一一指点,满怀豪情称颂不已。那时东郊沙河电影院尚未修,正在挖基坑打基础,我和他就坐在离基址较远处喝茶畅谈。谈完建设,他凝眸附近一座农家院,土墙竹林围绕,状甚一般,忽指点说:“日本飞机轰炸成都,我到这座院子躲过警报。”八年抗……

后记

文化老人车辐的长篇小说《锦城旧事》的校注工作完成以后,我们觉得有必要向读者交代几句。

这部作品老人从上个世纪70年代就开笔写起,故这次所谓的“校”,实际上是我们对原稿进行了适当的编辑整理,使之更符合正式出版的要求。

所谓的“注”,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方言的注释,即对一些难解的方言词语基本上都予以注出,说明其读音(以成都话为标准)、含义及背后的民俗世相;二是解决其他可能出现的阅读障碍,如人物、事件、典故等等。所有这些注释都以随页小字旁注出现,共六百余条。本来我们还有一种宏愿,想把本书所涉及的老成都的方方面面全都注出,向读者提供一个更加宏大的认知背景,但这未免有喧宾夺主之嫌,我们的学术水平也十分有限,只得作罢。

这些努力的成败得失还有待读者的检验。其实本书有两种阅读方法,一种边读正文边看注释,一种只看正文不管注释,读者完全可以由着自己的阅读习惯,自行其便,自得其乐。

当代人所写的长篇小说需由当代人来加以校注,这说明文化变迁的急遽和文化传承的艰难。在成都数千年的文明史中,近些年的变动最为剧烈,《锦城旧事》所描写的已杳如黄鹤——这些都使我们深感此项工作的重要和紧迫,承亡继绝,孔老夫子的话,又一次温暖我们在这岁末的飞雪冷雨中。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锦城旧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车辐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四川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1137532
开本 32开
页数 373
版次 2
装订 平装
字数 225
出版时间 2013-09-01
首版时间 2013-09-01
印刷时间 2013-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12
CIP核字 2013163037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12.25
印次 1
出版地 四川
210
145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6:0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