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承恩编著的《西游记》全本共一百回,为了让青少年在能看懂的同时,对这一古典文学名著有更完整、全面的了解,本书在改编时尽量保留了原著的面貌,一百回一回不落。本书故事是以仁慈宽容的唐僧为主要人物之一,他在神通广大、勇敢乐观、会七十二变武艺的孙悟空、憨厚可爱、好吃懒做但力气满身的猪八戒以及诚厚老实、忠心耿耿的沙悟净的保护下,降妖伏魔,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成功完成皇命,取回真经。该书将为青少年展开一个个生动的场景、一幅幅美丽的画卷,让他们徜徉于一个神异奇幻、光怪陆离的神话世界……
现在就让我们跟随唐僧师徒一起降妖伏魔,踏上西天取经的路程吧。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神魔小说中的巅峰之作,书中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一路降妖伏魔,历经整整九九八十一难取经的故事。作者细腻而深刻地塑造了四个极其经典的形象:慈悲、宽厚但软弱、迂腐的师父唐僧;富有反叛精神、神通广大的孙悟空;自私狡猾、好吃懒做的猪八戒;任劳任怨、忠心耿耿的沙僧……他们怀着不同的目的走上了同一条取经路,面对各种难以想象的妖魔鬼怪、险恶绝境,他们既有矛盾,又有合作与情谊。《西游记》作者吴承恩丰富的知识与惊人的想象力、非同一般的幽默感和妙笔生花的高超写作技巧,相信会令每位青少年朋友都获益匪浅,从中取得人生路途中的“真经”。
第一回 灵根孕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
首先要说的是孙悟空出生前后的事,大家都知道孙悟空的出生可不简单,书上到底写了什么呢?
古时候,人们将世界分为四大部洲:东胜神洲、西牛贺洲、南赡(shan)部洲和北俱芦洲。
在东胜神洲之中有一个国家名叫傲来国,国土临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很古老的山,叫做花果山,山的顶上,有一块巨大的仙石。从远古以来,这仙石就不断地吸收日精月华,有了灵气,里面孕育了一个仙胎。有一天,这石头进裂开来,生出了一个圆球样的石卵。石卵经风一吹,就化作一个石猴,这石猴挣扎着将眼睛一睁,立刻发出两道金光,直射云霄。这两道光惊动了天庭上的玉皇大帝,他正在凌霄殿上聚集众仙,忽然看见金光,于是命千里眼、顺风耳开南天门往下界察看。过了一会他们回报道:“是东胜神洲的傲来国里,花果山上出现了个石猴,那猴子睁眼之后眼发金光,直入云霄。但因为他吃了凡间的食物,现在金光熄灭了。”玉帝说:“原来如此,这事不用大惊小怪。”事情就这么过去了。
石猴在山中,吃的是草木花果,喝的是山泉溪水,白天同山中各种野兽玩耍嬉戏,夜间睡在山石洞中,生活得自在快活。转眼到了夏天,天气很热,他和一大群猴子在山涧中洗澡避暑。只见那股山涧水流又大又急,一只猴子道:“这不知是哪里的水。我们今日顺着这涧往上寻找源流去吧!”于是群猴一起爬山,直至山涧的源流,它们看到了一股瀑布飞泉。一只猴子又道:“哪一个有本事的,钻进去再寻出这个水的源头,出来又不伤到身体的,我们就拜他为王。”
石猴跳了出来,应声高叫道:“我去!”他一纵身,跳入了瀑布泉中。进去之后一看,里边是一座铁板桥。一股水从一石槽中流出,形成了外面的瀑布,遮住了这座桥,桥里面却好像有户人家,生活起居用具都有。桥的正当中有一石碣(jie),碣上有一行楷书大字写到:“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石猴看了喜不自胜,急忙回去告诉众猴洞内的情况,抽身往外便走,一跳跳出水外。
众猴把他围住,问道:“里面怎么样?水有多深?”
石猴笑着说道:“没水!里面原来是一座铁板桥。眼前这股水乃是倒挂下来遮闭门户的。桥那边有花有树,是一座石房。房内有石灶、石碗、石床、石凳。中间一块石碣上刻着什么‘水帘洞’。我看这地方正适合做安身之处,里面足够大,咱们都进去住吧!”
众猴听了,个个欢喜,都道:“你先走,带着我们进去!”
石猴叫道:“都随我进来!”说着又使劲往里一跳。那些猴有胆大的,都跳进去了,胆小的,一个个抓耳挠腮,犹豫了一会,也都跳进去了。跳过桥头,猴子们到了洞内,欢呼跳跃。
此时,石猴坐下道:“众位,你们刚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的,就拜他为王。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还寻了个这么好的地方给你们,你们为何不拜我为王?”众猴听了,立即一个个成排站立,朝他礼拜,都称其为“千岁大王”。从此石猴成了王,猴王领着众猴安身水帘洞中,日子过得倒也逍遥,然而日久天长,猴王心里渐渐地生出一个烦恼。他心里想,现在日子虽然无忧无虑,但谁也摆脱不了生死轮回,将来必定会老死,到那时这种快活的日子也就没了。一日,猴王对众猴说了他的心事。众猴听了也烦恼起来。
这时一个通背猿猴站起来说道:“大王若是想要躲过生死轮回,不生不灭,这也不难,只要去寻访仙山神府,求仙学法,一定能学得长生不老。”
猴王听了大喜,道:“那我明天就下山,云游海角天涯,务必学个长生不老之术!” 次日,猴王早起,乘竹筏漂洋出海。他一心想寻访佛仙神圣,不觉八九年过去了,始终没有结果。一日,他正登一座高山,半路上遇到了一个唱山歌的樵夫,歌词非常玄妙。猴王近前叫道:“老神仙好!”
那樵夫忙转身说道:“我不是什么神仙!”
猴王道:“你不是神仙,如何唱得出像神仙言语的歌?”
樵夫笑道:“这个歌词是一个神仙教我的。那神仙和我是邻居。”
猴王道:“你能指给我那神仙的住处吗?”
樵夫道:“你顺那条小路,向南行七八里远近,就是他家了。”
猴王按照指引,走了约有七八里远,果然望见一座洞府。但是那洞门紧闭,静悄悄,渺无人迹。猴王观察多时,不敢敲门。过了一会,只见洞门打开,走出一个仙童。他见了猴王说道:“你是个访道的么?”
猴王道:“是。”
童子笑道:“我师父菩提祖师正在登坛讲道。中途叫我出来开门。说: ‘外面有个修行的来了。’就是你了?”
猴王笑道:“是我!”
童子道:“你跟我进来吧。”
这猴王随童子进去之后,见那菩提祖师端坐在高台上,猴王立刻俯身下拜,磕头不计其数,叫道:“师父!弟子诚心下拜!”
祖师道:“你姓什么?”
猴王道:“我无姓,无父母,是石里长的。花果山上有一块仙石,石破,我就出生了。”
祖师道:“看你像个猢狲(hu sun),你就姓‘孙’吧。你既然拜我为师,我就给你起个法名叫做‘孙悟空’吧。”
猴王听说,满心欢喜,朝上叩头道:“俺从此有了姓名了! ”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P1-4
《西游记》,同学们肯定都知道吧?如果没认真读过原著,相信你们至少看过电视剧或者动画片。但是,如果你仅仅是看过电视剧或动画片,而没有进一步读过原著的话,那真是遗憾。因为,它就像《安徒生童话》那样,是我们成长中很重要的一本书。如果你不了解的话,让我来告诉你:它是史上第一部真正的“神魔小说”。神魔,即神话+魔幻+童话,够酷吧!比《魔戒》、《哈利·波特》可强多了,不信你就读读看。
在开读之前,以下事情大家还是要知道一下。
首先,“唐僧”这个人物并非虚构,史上确有其人,他名为玄奘法师,而这位法师也的确历时数载,跋涉数万里,到达过天竺国(古印度)求佛法。但他并没有像书上写的那样拿了经书马上就走,而是在天竺一待十三年,进行学习并进修,拿到“学位”毕业之后才大包小包拉着经书回了国。而他这一去一回的冒险经历,就成了《西游记》最初的创作蓝本。因此,以《西游记》为脚本拍出来的那些片子,都算是“公路片”。但书上写的要比表演出来的精彩许多哦!
其次,书上带有魔幻色彩的角色,如孙悟空(书中称为“行者”)、猪八戒、沙僧以及众妖魔,这些“人物”当然是传说再传说、虚构再虚构之后的结果啦!但这些传说和虚构的故事却是本书的精华所在。当然,这些神奇的传说故事就像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很多传说一样,是人民集体创作的结晶。因此《西游记》是历经数朝数代之后,才渐渐从最初单薄的区区几章故事成长为如今厚重的百回本鸿篇巨制的。
接下来说说作者。吴承恩,他是个幸运的入,历史的机缘巧合使他站在了集大成者的位置上,但他绝不是一个简单的人,没有真本事,是成就不了大事的。吴承恩生于书香寒门,小时候家境还过得去,加上家长精心栽培,使他得以饱读诗书,书读得差不多了,就开始考“公务员”,但他时运不济,考到很老还没考上理想岗位,干憋着一肚子宏图大志和雄才伟略没处使。于是吴承恩走上了写作这条路。条条大路通罗马,他最终取得了成功。在中国古代小说史上,他是一位巨匠。这位巨匠以他的博学多才、人生感悟和另类眼光集成并创造出了《西游记》。从此这部作品开始吸引和感动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和异邦友人!
最后说说“古典”这回事。凡是前面缀上“古典”二字的小说,基本都是用晦涩难懂的文言体写成,普通的现代人看这种“古典”的东西多少都有点费劲,重要的是连贯性时常被生僻的文言词语所阻断,影响阅读质量。这怎么办呢?本书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在改写过程中,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的阅读,我们充分考虑到了同学们的认知特点,增强了作品的可读性和趣味性。本书在每一回的前面都为同学们安插了适当的过渡语,起到连贯和点评作用。在正文中,增加了许多与之相关的知识和故事,拓展了知识面,增加了信息量。在文字方面,追求口语化、简洁化的语言风格,已达到通俗易懂的目的。书中疑难生僻字均有注音,能帮助同学们有效获取书本知识。
同学们,还等什么!现在,马上开始阅读吧。
编者
2011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