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君临天下(4从赵匡胤到康熙)(精)
内容
编辑推荐

天下兴亡无定数,自有大手主沉浮!这里

有混一宇内的雄才伟略,也有小人误政的帝国斜阳;

有寻常百姓的深情缱绻,也有宫闱帝阙的香艳往事;

有生死相随的结义之情,也有手足相残的萧墙之乱;

有变革图强的锐意进取,也有墨守成规的日渐沉沦;

有萧萧易水的慷慨悲歌,也有历尽沧桑的喟然长叹;

有朔风劲吹的北国豪情,也有烟雨飘洒的江南韵致;

有追亡逐北的金戈铁马,也有拈花微笑的文采斐然;

有战乱兵燹的山河破碎,也有金瓯一统的河清海晏。

刘亚军所著的《君临天下(4从赵匡胤到康熙)》以历史局外人的身份,对宋太祖赵匡胤、宋仁宗赵祯、宋高宗赵构、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明思宗朱由检、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等七位帝王的文治武功以及与他们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进行评述、剖析及总结。

内容推荐

《君临天下(4从赵匡胤到康熙)》为《君临天下》帝王评述系列的最后一册,对宋太祖赵匡胤、宋仁宗赵祯、宋高宗赵构、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明思宗朱由检、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等七位帝王的文治武功以及与他们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进行评述、剖析及总结。

以棍棒打天下,被誉为帝王武功第一的宋太祖赵匡胤为什么要在“杯酒释兵权”之后,还要右文抑武?而“斧声烛影”的真相又是如何?作为流传千年的《狸猫换太子》的主角宋仁宗赵祯有怎样的身世?为什么宋高宗要置有大功于社稷的岳飞于死地?他又为什么要不顾国恨家仇而一味求和?朱元璋反腐用了哪些极端的方法?怎样评价康熙平定“三藩之乱”和收复台湾?《君临天下(4从赵匡胤到康熙)》作者刘亚军将为您一一道来。

目录

杯中乾坤千古事,卧榻空闻柱斧声——宋太祖赵匡胤

宏图社稷无长策,一样丰碑立汗青——宋仁宗赵祯

苦心东南争半壁,直把杭州作汴州——宋高宗赵构

澄清字内春秋史,何事频频话屠臣——明太祖朱元璋

亲总貔貅征漠北,永乐不愧帝中雄——明成祖朱棣

有心杀贼中兴志,无力回天万丈哀——明思宗朱由检

胸罗经纬济世才,皇图霸业事堪哀——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

后记

试读章节

其实与其把赵匡胤作为一个历史人物来写,还不如把他作为一个侠客来写。看一看就知道,他的整个人生完全符合武侠小说的基本要素:出身武术世家,年少出家拜师学艺,闯荡江湖。然后遇到了一些小侠客(义社十兄弟),拜了把子,还有英雄救美的典型情节(千里送京娘)。

接下来赵匡胤加入了中原帮,经常跟着老大去砍别人(如东北帮、太原帮,还有金陵帮)。由于武艺好,砍杀的时候又卖力,所以他扶摇直上,堂主、舵主一路当上去,年纪轻轻就坐到了护法长老的位置。老大挂了之后,在众兄弟的拥戴下赵匡胤当了新帮主。

赵帮主英明神武,带着弟兄们一路征战,先后灭了成都帮、南海帮、金陵帮等,差一点就一统江湖。在个人修为上,赵帮主也是江湖几千年来不世出的奇才,终成一代宗师(能够排在赵匡胤前面的也就达摩祖师和张三丰而已,自创太祖长拳和双节棍法)。可惜,虽然赵帮主英雄一世,最后却为觊觎帮主大位、心术不正的弟弟所害,含恨西去,使一统江湖的大业遽然而止——江湖从此进入少林武当南北争雄的新时期。

我们知道,宋太祖留给历史的主要政治秀,都和酒有莫大的关系。因为首先,他是在酒醒后被手下的将领们“黄袍加身”;接下来就是有名的“杯酒释兵权”;到生命结束时的“斧声烛影”,也是在和赵光义的对饮时完成的。事实上,宋太祖确实是一个豪饮的君主。

和许多有名君王一样,赵匡胤生下来时“赤光绕室,异香经宿不散。体有金色,三日不变”。不过现在看来,赵家人虽不能免俗,但至少还是有一些事实根据的。就说那异香吧,太祖出生在洛阳夹马营,洛阳可是产牡丹的城市.,所以牵强附会把花香当作体香也是可以理解的,而且他小时候还有一个乳名“香孩儿”,证明也不是完全造假。至于体有金色,那就好解释了,新生儿一般都有黄疸嘛。

赵匡胤出生在军队大院,小的时候和朱元璋一样,玩游戏时喜欢当首领。可见领导能力和领袖气质不是天生的,是需要从小培养的。二十一岁的时候,已经成婚的赵匡胤只身出来闯天下。那时赵家多少也算是一个中层干部家庭,小日子过得还不错,要谋个出身也不是难事。由此可见赵匡胤是一个生性豪爽、勇于冒险、有主见敢行动的年轻人。我们细想一下历史,还真找不出第二个像他这样经历成大事的人来。文人里面有他这性格和气质的,首推李白了。两人都爱喝酒,要是凑在一起李白或许还能多当几年官。

从后来这位太祖爷的表现来看,这一年的游历生涯的确使他受益不少。首先是使他开阔了眼界,了解到老百姓的实际生活和需要;其次是让他看到了国家发展的大势,也找到了自己的发展方向;最后是磨炼了意志,增加了社会经验,为以后组建“义社十兄弟”这样具有自我保护性质的革命组织做好了思想上的准备。

一般来说,一个人如果要成就大事,在和平时期最重要的是跟对人、站好队。在战乱时期,最重要的还是自己有能力。五代十国那会儿皇帝如走马灯一样地换,今天跟对了人,明天可能就是错的了,所以乱世之中自己的能力很重要。和平时期倒是须会溜须拍马,否则连为人民服务的机会都没有。但如果一个人既有能力,又站对了队,那等待他的就是青云直上功成名就。赵匡胤就是这么一个人,他的能力自不待言,文武双全,为人忠厚,一参加工作就是跟着柴荣这样的明星老板,想不发迹也难。

《水浒传》的开头说我们的这位太祖爷是“一条杆棒等身齐,打下四百座军州都姓赵”。虽然夸张了一点,但是赵匡胤在后周的飞黄腾达那都是抡大刀、使大枪玩命挣来的。尤其是在柴世宗登上大宝的“高平之战”中,如果不是赵匡胤舍身护主、英勇杀敌,那一仗是个什么结果还真未可知。后来赵匡胤跟随世宗征讨南唐、平扬州、战六合、下寿春、克泗州……

P3-5

序言

舞榭歌台,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本书为《君临天下》帝王评述系列的最后一册,是对宋太祖赵匡胤、宋仁宗赵祯、宋高宗赵构、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明思宗朱由检、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等七位帝王的文治武功,以及与他们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进行评述、剖析及总结。

而对于这七位在历史上留下深深印记的帝王,我想更多的读者也许和我一样,主要关注以下一些内容:

以棍棒打天下,被誉为帝王武功第一的宋太祖赵匡胤为什么要在“杯酒释兵权”之外,还要右文抑武?深知开封为都的缺陷,最终赵匡胤为什么没有迁都?有宋一代军事上的屈辱,最根本的原因究竟在哪里?这位后世评价甚高的开国帝王是否真为其弟——后来的那位宋太宗所弑?而“斧声烛影”的真相又如何?

作为流传千年《狸猫换太子》的主角,宋仁宗赵祯有怎样的身世?这位欲有所作为的帝王支持的“庆历新政”.为什么草草收场?作为北宋最为有名的武将,狄青为什么备受排挤,郁郁而终?宋仁宗当政期间,中国取得了怎样的文化成就?作为历史上第一个以“仁宗”为庙号的帝王,他在位其间,又有哪些仁政?在宋人眼里,“仁宗盛治”如何?

站在岳飞和秦桧后面的宋高宗是一位怎样的帝王,他的治国才干如何?宋高宗和岳飞是怎样的关系,和秦桧又是怎样的关系?岳飞之死,责任只在秦桧吗?为什么宋高宗要置为自己嫡系,有大功于社稷的岳飞于死地?他又为什么要不顾国恨家仇而一味求和?如果岳飞真的北伐,胜算又有几何?

明朝的开国功臣里,除了汤和,其他都不得善终,为什么朱元璋不采取“杯酒释兵权”消除功臣们的威胁?朱元璋反腐用了哪些极端的方法?在屠戮功臣,铁腕反腐之外,朱元璋对底层百姓的态度如何?除了推翻元朝统治,朱元璋还有哪些政治作为?

夺了侄子江山的明成祖朱棣的生母是谁?明知危险重重,在朱棣篇中,因其“靖难之役”,谈朱元璋的“分封制”,为什么还要祭起分封这面大旗?郑和下西洋真的只是为了寻访建文帝?明朝后期产生了资本主义的萌芽,这种萌芽是否能够成长为茁壮的大树?为什么中国在一千多年里不能将生产力的优势转化为生产关系的优势?明成祖为什么要迁都北京?他的庙号原来是“明太宗”,为什么又变成了“明成祖”?

崇祯皇帝为什么一定要杀袁崇焕,难道真的只是因为-他的多疑?如果给足五年时间,袁崇焕真能平定辽东吗?为什么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朱由检还不能下定决心议和?如果明室南迁,结果将如何?明朝灭亡,清取而代之真的是顺天应人?

如果康熙没有奋起一击,鳌拜真的能篡权夺位吗?怎样评价康熙平定“三藩之乱”和收复台湾?以怀柔之道,变蒙古为北疆之长城是康熙的创举?与同时代的彼得大帝相比,康熙的历史地位与影响如何?康熙真的有电视剧中讲的那么伟大吗?

北宋之后大凡写史的人,大多都知道王安石的那首著名的《读史》:

自古功名亦苦辛,行藏终欲付何人。

当时黮暗犹承误,末俗纷纭更乱真。

糟粕所传非粹关,丹青难写是精神。

区区岂尽高贤意,独守千秋纸上尘。

曾听闻先哲有云:历史是任人随意打扮的小姑娘,信乎?

又想起鲁迅先生谈《红楼梦》的那句有名的话:

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历史不也如此吗,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已。

一家之言,希望本书能给读者提供一个看历史的新视角,而不是困惑和困扰。如果有所启发,那更是善莫大焉。

刘亚军

2013年5月20日

后记

写这本书很偶然,2009年6月换工作的时候发生一些意外的事情。在家里待了一段时间,有一天突然就想写写对朱元璋的看法。捣弄了几天之后,把它贴到天涯、新浪等网站上面,反响挺好。所以接着就写了崇祯、宋太祖、宋高宗。网友们的反应依然热烈,因此就有了继续下去的热情。那时根本没有想过要写这么一个系列的,毕竟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好在有时间,也没有要出书的压力,就一篇一篇地写了下去。大概写到第十个帝王的时候,就准备把它较完整地写出来了。自己一边有意识地整理出来结集发在天涯和新浪上,一边以更为严谨的态度来对待这件事情。

随后便有一些出版社来联系,这也是我能够坚持下去的一个重要原因。原来计划写十五个,后来增加到二十个,再后来就是现在的二十五个。当然,它还不是完整的,因为还有许多朝代没有涉及,如南北朝就有几个王朝是空白的,还有辽、金、西夏甚至元朝。主要是自己对那些历史还不是很了解,怕写出来惹方家笑话。

当然,哪天时机成熟了,也许还会有一些补充。

在这里要感谢天涯和新浪众多网友的支持与关注,没有他们一如既往的指正与鼓励,也不可能有这些文字的出版。

也非常感谢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的总编及各位编辑对这书的欣赏,以及在出版过程中他们付出的辛苦劳动。尤其是这本书的策划编辑李娜老师,一直任劳任怨,认真负责地工作,保证了这本书以这样清新的面目出现在广大读者面前。

最后,我最应该感谢的是我的父母,虽然他们不读这样的文字,但他们的理解与关心使得我能够顺利完成这个系列。同时还有我的姐姐、姐夫,尤其是我那可爱的小外甥女囡囡,在创作期间她给了我许多生活的乐趣,我也要对他们深表感激之情。

整整半年,终于完成了这个近四十五万字的帝王系列,对此我很欣慰,这也是许多关注它的朋友们一起努力的结果,谢谢大家。

就像我为此书写的一段简介:

这里

有混一宇内的雄才伟略,也有小人误政的帝国斜阳;

有寻常巷陌的深情缱绻,也有宫闱帝阙的香艳往事;

有生死契阔的结义之情,也有手足相残的萧墙之乱;

有变革图强的锐意进取,也有墨守成规的日薄西山;

有萧萧易水的慷慨悲歌,也有历尽沧桑的喟然长叹;

有朔风劲吹的大漠豪情,也有烟雨飘洒的江南韵致;

有追亡逐北的金戈铁马,也有拈花微笑的文采斐然;

有战乱兵燹的山河破碎,也有金瓯一统的河清海晏。

希望读者能够喜欢这本书。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君临天下(4从赵匡胤到康熙)(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亚军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4063306
开本 32开
页数 222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139
出版时间 2013-10-01
首版时间 2013-10-01
印刷时间 2013-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29
CIP核字 2013227089
中图分类号 K827=2
丛书名
印张 7.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196
132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23: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