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号角响起(晚清民国军事人物小传)
内容
编辑推荐

目前世界上有近40个国家出于不同目的和需要,在推进和平环境下的新军事变革。西方大国特别是超级大国为夺取21世纪的战略制高点,以空前的热情和巨大的投入加紧推动军事体系的信息化转型,谋求绝对军事优势。谁能在和平的条件下不失时机地搞好军事改革,谁就能在未来的战略竞争中占据主动,谁就能赢得未来的战争。我们能否顺应时代的潮流,能否跟上军事革命的形势,能否在“丛林”中抢到自己的地盘?清末民国的历史经验教训或许能带给我们一些启示。

因此,回顾和思考晚清民国军事变革史,深刻分析其教训,对于今天积极推进有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正确认识和解决新军事变革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具有重要的历史借鉴意义。车安刚主编的《号角响起(晚清民国军事人物小传)》能让你了解晚清民国期间在军事近代化转型上的八位杰出人物

内容推荐

从1840年鸦片战争起,中国军队屡战屡败,亡国灭种的危机迫在眉睫。晚清时期,各种社会力量激烈交锋,封建专制王朝、外国侵略势力、维新改革派、民主共和派角逐中国大地,军事变革的号角就此吹响。

车安刚主编的《号角响起(晚清民国军事人物小传)》介绍了晚清民国期间在军事近代化转型上的八位杰出人物——李鸿章、严复、袁世凯、段祺瑞、蔡锷、张作霖、蒋百里、杨杰。他们的生平、事迹即能折射出风云激荡的历史场景,《号角响起(晚清民国军事人物小传)》又对中国当今的改革发展、军事转型具有借鉴意义。

目录

第一章 李鸿章:落日孤臣

一、帮办团练,儒生交“学费”

二、湘军幕府,门生长见识

三、自立门户,上海建功业

四、不拘一格,治军有眼光

五、洋务运动,中兴急先锋

六、三大造局,觅制器之器

七、改革科举,敢为先驱者

八、兴办军校,觅制器之人

九、北洋海军,力主强海防

十、采购军舰,一再被欺骗

十一、海军衙门,苦闷工程队

十二、大厦将倾,悲回天乏术

第二章 严复:中国海军第一人

一、穷则思变,时局赐良机

二、进身海军,风涛觇胆智

三、留学英国,究驶船之方

四、喜遇知音,难得忘年交

五、北洋执教,成海军元勋

六、鸿言高论,祭甲午败局

七、经略海权,中国式马汉

第三章 袁世凯:英雄一世,糊涂一时

一、随军入朝,初生牛犊露锋芒

二、小站练兵,大刀阔斧筑梦想

三、编练北洋,权倾朝野夙愿偿

四、参与共和,翻云覆雨野心长

五、悍然称帝,众叛亲离骂名扬

第四章 段祺瑞:三造共和,六不总理

一、出身官宦,年少多坎坷

二、贵人相助,军校露锋芒

三、小站练兵,首任炮司令

四、南苑“兵变”,赴汤义救主

五、联名通电,逼退清皇帝

六、反对复辟,决裂大总统

七、取消帝制,恩怨一笔销

八、府院之争,水火难相容

九、架梯抽梯,讨逆赢美名

十、裁军扩军,皆为壮实力

十一、航空计划,痛前功尽弃

十二、虎狗相残,悲两败俱伤

十三、直奉倒皖,小瞧吴小鬼

十四、傀儡执政,黄袍又如何

十五、正道居士,晚年守清节

十六、盖棺定论,功过后人评

第五章 蔡锷:浩然正气立天地

一、才华凸显,维新思潮启蒙爱国情怀

二、东瀛学武,投笔从戎显示救国意志

三、广西治军,雷厉风行引来被逐风潮

四、编撰兵书,深邃思想奠定历史地位

五、重九举义,果敢指挥保证起义胜利

六、云南改革,治省理政展显卓越才能

七、经略周边,支援作战留下心中遗憾

八、拥袁反袁,周旋虎口识破惊天阴谋

九、擎旗护国,转战泸纳铸就历史伟业

十、英才殒落,举国同悲共念高德大功

第六章 张作霖:草莽出身的东北王

一、由赌徒到马贼

二、归顺朝廷有惊无险

三、生死兄弟抵不过顶戴花翎

四、寻找新的靠山

五、铁杆闹分裂

六、当上“东北王”

七、直皖之争中的“和事佬”

八、整军经武

九、郭松龄的反叛

十、亡命皇姑屯

第七章 蒋百里:将帅的老师

一、寒门孝子赴国难,东瀛砺剑夺魁首

二、谈兵稍带儒酸气,入世偏留狷介风

三、保定军校志踌躇,愤而自戕醒天下

四、胸藏韬略不问政,只做谋士不将兵

五、张杨兵谏传千古,百里斡旋成佳话

六、留最后结晶文字,有光芒敌胆为寒

第八章 杨杰:陆大校长,战略专家

一、苍洱骄子,幼时志报国

二、赴日留学,投身同盟会

三、实战锻炼,奇功露锋芒

四、再赴日本,苦心钻学识

五、誓师北伐,雄才有伟略

六、中原大战,助蒋得天下

七、铁血抗日,尽忠誓报国

八、赴欧考察,矢志筑防线

九、主管陆大,育爱国栋梁

十、出任大使,获苏联援助

十一、分歧日显,铁心反内战

十二、投身民革,爱国反独裁

十三、民主斗士,热血沃中华

试读章节

一、随军入朝,初生牛犊露锋芒

初涉人世。生性厌文喜武

1859年9月16日,河南项城的袁氏家族又诞生了一个男孩,据说孩子出生时,他叔祖在安徽与捻军作战打了胜仗,一得意就给孩子取名“世凯”,表示不久即凯旋,同时取字“慰庭”,告慰家庭的意思。这个叫袁世凯的小孩日后成了对近代中国历史产生深远影响的人物。

袁世凯的生身父亲叫袁保中,是袁家同辈子孙中最老实巴交的一个,一辈子只是个优哉逍遥的乡绅,从没担任过一官半职。袁世凯若一直跟着自己的生父可能顶多就是个地方一霸、纨绔少爷之流的人物,但因为袁世凯出生后,母亲牛氏没有奶水,无力哺养,而赶巧叔父袁保庆的妻子刚生的儿子夭折,奶水过剩。袁保中虽然没有做官的本领,子嗣却旺,已经有五个儿子了,也不稀罕,所以干脆将袁世凯过继给痛失爱子的弟弟袁保庆。袁保庆可比袁保中厉害多了,他早年就跟随袁世凯的叔祖袁甲三与捻军作战。袁甲三是袁家光宗耀祖的大人物,曾官至漕运总督,死后还被朝廷赐“端敏”,国史馆为之立传。袁保庆一直跟在这样的人身边转战南北,整日言传身教的,能不厉害吗?他不但冲锋陷阵作战英勇,而且用兵遣将很有谋略,因战功连连升迁,先是就任开封河南团练大臣营务处,不久又以知府到山东济南候补,两年后调到南京管理淮军右标兵营务处,很快又升任江南盐法道,可谓官运亨通。

少时的袁世凯大眼睛、圆脸蛋、唇红齿白,脑袋瓜很是聪明,胆识也远超其年龄,袁保庆夫妇疼爱得不得了,一心指望他光耀门楣。那时官宦人家的子弟要想成就事业,得先参加科举考试、然后再一步步升迁。也许是常年跟随嗣父辗转军营、耳濡目染的缘故,少年袁世凯虽天资聪颖,却一点也不入读书的门槛,尤其厌恶八股文,整天不安心在私塾念四书五经之类的“正书”,偏偏喜欢兵法,一有空就钻进兵家经典之类的“闲书”堆里,读得不亦乐乎。渐渐地,袁世凯的雄心壮志显露,觉得只要掌握了兵法,就是“万人敌”,整天宣称说:“过去只好匹夫之勇,现在学了‘万人敌’后,若给我精兵十万,当可横行天下。”

1879年袁世凯第二次参加乡试名落孙山,一怒之下一把火烧了之前辛辛苦苦作的文章,发誓再不进考场,“大丈夫当效命疆场,岂能龌龊久困笔砚间。”他决定去参军,实现少年时的心愿,找到他那“十万精兵”,“横行天下”去。

投奔淮军。立志扎根军营

1881年5月,22岁的袁世凯,带着“其家旧部数十人”跑到山东登州,投奔叔父袁保庆的结拜兄弟,淮军的后军统领吴长庆。当时吴已是买授浙江提督的二品大员,督办山东海防,兼办全省军务。一看义子来了,且一表人才,胸怀大志,虽然粗陋少文,人却不俗,很爽快地收留了他,并令他拜自己的幕僚们为师,学习文化。幼有“神童”之誉的张□(1853—1926),字季直,当时是吴的军师,对袁世凯的功课督促得很严。袁世凯一见他就头大,他来这儿的目的是一展统领“十万精兵”的大志,哪有心思读书,作八股文?所以,尽管面对“神童”老师有些不好意思,他还是提不起兴趣,一上课就敷衍应付,甚至经常借故逃课。张謇很面子,岂不恼火?加上在为袁批改文章时,发现这公子漫无边际、东拉西扯、文字不通,于是一气之下将袁世凯赶出教室。没想这倒遂了袁世凯本意,他找到吴长庆说:“我家里有地可种,衣食不缺,到这里来不是……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号角响起(晚清民国军事人物小传)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车安刚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4058593
开本 16开
页数 28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1
出版时间 2013-03-01
首版时间 2013-03-01
印刷时间 2013-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402
CIP核字 2012295299
中图分类号 K825.2
丛书名
印张 18.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1
159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4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20:2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