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诗文评的体性/中国古代文体学研究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诗文乃古代文学之大宗,而诗文评则是古代文学批评之大宗。彭玉平编著的《中国古代文体学研究丛书:诗文评的体性》以传统诗文与诗文批评为主要研究对象,讨论“诗文评”作为一种批评文体的特性,鉴于“诗文评”在批评史学科中的主流地位,这种特性也带来了中国文学批评史的重要学科特性。《中国古代文体学研究丛书:诗文评的体性》分上、下两编,上编九章为传统诗文评的源流考察,将古典形态的诗文评与现代形态的批评史融通而论,侧重从学术史、学科史角度来宏观研讨,探索古典形态诗文评向现代形态批评史的发展轨迹;下编十四章为历时考察,契合“诗文评”的名义,大体以时代为序,就诗文评研究的个案或专题展开分析。

目录

上编

 第一章 诗文评与目录学

一、引言:目录学与学术史

二、从“总集”到“文史”

三、从“文史”到“诗文评”

四、“诗文评”类确立的意义

 第二章 诗文评形态特征

一、传统诗文评的逻辑基点

二、亦批评亦鉴赏的形态特征

 第三章 批评史学科性质

一、学科称谓的多样性

二、批评史指称的三个对象

三、批评史学科面临的问题

 第四章 批评史之体系论

一、作为实体概念和属性概念的“体系”

二、中国古代文论体系研究的话语偏差及思维误区

 第五章 批评史与训诂学

一、批评史与训诂学:两个学科的契合

二、训诂在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以训诂为基础的“胶柱鼓瑟”与“郢书燕说”

 第六章 批评史之教学论

一、学术视角:中西文论的对照

二、教学理念:熟参原典与创作尝试

三、余论:整体把握与范畴诠释

 第七章 陈钟凡与批评史学科之创立

一、陈钟凡及其创立中国文学批评史学科的学术基础

二、陈钟凡的近代眼光与中国文学批评史学科体系之初建

三、余论:从朱自清评陈著批评史说起

 第八章 方孝岳与批评史原理之探究

一、方孝岳与《中国文学批评》

二、“活看”与批评本能

三、诗史互证与比较研究

四、从诗文评到诗文集

五、批评原理与批评学之关系

六、余论:学术名著与入门书

 第九章 批评史研究世纪回顾与展望

一、批评史研究的三个时期

二、作为“集大成”的《中国文学批评通史》

三、批评史研究的展望

下编

 第一章 《诗》可以群论

一、《诗》的价值和作用的三个层次

二、“《诗》可以群”的政治意义与君子人格

三、“《诗》可以群”的文学基础及“二南”的特殊意义

四、《诗》的隐喻与春秋赋《诗》断章

 第二章 文人相轻论

一、“文人相轻”释义

二、文人相轻的表现形态

三、文人相轻的心理原因与文学动因

四、文人相轻的价值衡诂

 第三章 文人贫困论

一、文学史的两种基本现象

二、拙于生事与困于科举

三、忧道不忧贫——文人的处穷之方

四、诗人、贫困与诗歌的因缘

五、余论:“憎”与“作”之间的纠结

 第四章 《文赋》“用心”论

一、《文赋》之“实体”

二、妙解“情理”于法

三、心识“文体”于术

四、西晋文风之隐秀与陆赋之深密

 第五章 《文心》“子书”论

一、子、集二部之区别

二、明代“《文心》子书说”的兴起与发展

三、清代至今“《文心》子书说”的延续

四、“《文心》子书说”之价值

 第六章 魏晋清谈论

一、清谈与著论的并起

二、依论而谈与因谈成论

三、清谈与论文在文风、思维方式上的趋同

四、魏晋清谈与论文的价值与影响

 第七章 嵇康论文论

一、嵇康的思想特征及其时代背景

二、嵇康论体文的学术内涵

三、师心遣论与锋颖精密

四、余论:嵇康论体文的学术影响

 第八章 “以诗为词”论

一、亦诗亦词:从体式借鉴到体性传承

二、亦破亦尊:词体的本色与非本色

三、诗人句法:情感力度与“壮观’’词风

四、古风男声:声调高逸与当世女音的悖论

五、余论:历史语境之意义

 第九章 《白雨斋词话》综论

一、陈廷焯其人及著述

二、《白雨斋词话》的版本源流及形成原因

三、陈廷焯的词学渊源

四、《白雨斋词话》的理论核心:沉郁顿挫词说

 第十章 陈廷焯之诗选及其与词学之关系

一、南北朝与盛唐涛史断片

二、诗歌历史中的“大将”与“名将”

三、诗学渊源与诗学体系

四、陈廷焯诗学与词学之关系

 第十一章 晚清“诗话”与“词话”之关系

一、诗话与词话

二、诗体与词体

三、诗境与词境

四、诗人与词人

五、诗学与词学

 第十二章 詹安泰诗词论

一、现代文学中的古典情怀

二、从宋诗中脱胎的《鹪鹩巢诗》

三、“颠倒二白”的《无庵词》

四、余论:旧文体与新文学

 第十三章 文学史编纂与文学史观念

一、以诗骚研究作为中国文学史编纂的学术基点

二、时代思潮下的《中国文学史》(先秦、两汉部分)编纂

三、文学史观念与文学研究范式

 第十四章 舒芜的唐诗与近代文论研究

一、唐诗研究

二、近代文论研究

三、余论:游弋于古典与现代之间

征引书目

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诗文评的体性/中国古代文体学研究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彭玉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1210086
开本 16开
页数 39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67
出版时间 2012-08-01
首版时间 2012-08-01
印刷时间 2012-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56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06.09
丛书名
印张 25.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55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0 3:5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