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初为人师的女儿20条贴心建议》是作者于永正谈教育理念的随笔文章结集。这些随笔均短小精悍,文风亲切朴实。文章大部分发表于各大教育报刊,引起广泛反响。中小学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能从本书中能得到诸多启发。本书适合中小学教师培训与阅读。部分文章篇名:“把自己教成孩子——感悟教育”、“教育的两个名字”、“蹲下来看学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图书 | 给初为人师的女儿20条贴心建议/于永正教育文集 |
内容 | 编辑推荐 《给初为人师的女儿20条贴心建议》是作者于永正谈教育理念的随笔文章结集。这些随笔均短小精悍,文风亲切朴实。文章大部分发表于各大教育报刊,引起广泛反响。中小学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能从本书中能得到诸多启发。本书适合中小学教师培训与阅读。部分文章篇名:“把自己教成孩子——感悟教育”、“教育的两个名字”、“蹲下来看学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目录 人生留痕——写在前面的话/1 第一辑 把自己教成孩子 给初为人师的女儿20条贴心建议/2 书本是理论,细节是艺术/9 经常露一手/15 换个说法和做法/19 “一鸟人林,百鸟压声”/24 让“南郭先生”销声匿迹/29 我教一年级/36 把自己教成孩子/42 童心不泯/48 学会和家长相处/55 经常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注入“兴奋剂”/61 “谁也说不准哪块云彩会下雨”/68 第二辑 教育的两个名字 教育的两个名字/76 回味教育/84 “教不严,师之惰”/98 艺术教育感言/104 让学生有点“艺术细胞”/106 交往/112 童年,应当是一首诗/121 绰号的故事/127 第三辑 蹲下来看学生 蹲下来看学生/136 教育,有时候很简单/142 无痕的教育/148 批评的艺术/151 跷起大拇指/155 纸条的魔力/160 堵截与疏导/165 他山石/171 一面认识自己的镜子/176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183 忍耐·宽容/189 第四辑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196 目中有人/202 教学——一门遗憾的艺术/208 教学,还有另一种语言/214 此时无声胜有声/217 老师,也是一本教科书/225 教学机智/233 听课/238 让我们的教学“增值”/245 把“发现”留给学生/251 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 ——我是怎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259 爱屋及乌 ——我是怎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二)/265 为儿童打开通往周围世界的窗口 ——我是怎样激发儿童的观察兴趣的/273 后记/277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给初为人师的女儿20条贴心建议/于永正教育文集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于永正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教育科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4182876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78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60 |
出版时间 | 2014-02-01 |
首版时间 | 2014-02-01 |
印刷时间 | 2014-0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74 |
CIP核字 | 2014009125 |
中图分类号 | G63-53 |
丛书名 | |
印张 | 18.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9 |
宽 | 168 |
高 | 18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