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新叶的《党在基层的执政绩效研究》是一项实证研究,是以一定理论范式诠释党在基层执政的绩效研究。本书研究的基本路径是,寻找一个理论解释的框架,并试图使这个工具应用于党在基层的执政实践,然后得出结论。一般说来,执政党的绩效范畴比较广,比如在中国共产党的绩效制度经验中就包含了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目标考评制等多样化的管理机制。
| 图书 | 党在基层的执政绩效研究/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纪念建党九十周年书系 |
| 内容 | 编辑推荐 吴新叶的《党在基层的执政绩效研究》是一项实证研究,是以一定理论范式诠释党在基层执政的绩效研究。本书研究的基本路径是,寻找一个理论解释的框架,并试图使这个工具应用于党在基层的执政实践,然后得出结论。一般说来,执政党的绩效范畴比较广,比如在中国共产党的绩效制度经验中就包含了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目标考评制等多样化的管理机制。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背景与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基层执政与执政绩效 二、研究的基本取向 第二节 执政绩效的研究综述 一、执政绩效的内涵研究 二、关于执政绩效的主要内容和评价体系的研究 三、关于我党执政绩效的研究 四、国内外关于执政绩效的间接研究 五、党的基层执政绩效研究总结 第三节 核心概念与逻辑框架 一、核心概念 二、基本框架 三、基层政治与基层公共管理:作为方法论的基层理论 第二章 执政绩效的理论基础与影响因素 第一节 执政绩效的理论基础 一、绩效管理理论 二、公共服务理论 三、治理理论 四、党建理论 第二节 执政绩效的影响因素 一、市场经济是基础性影响因素 二、利益是影响执政绩效的根本性因素 三、基层民主:影响执政绩效的价值因素 四、制度变迁:影响执政绩效的规范因素 第三章 价值塑造与组织构架:执政绩效的历史扫描 第一节 建国初期的探索 一、执政战略的首要任务是转变和改造思想 二、组建基层党组织,架构基层国家政权体系 第二节 十年探索时期的曲折前进 一、以思想促行动 二、基层组织层面的执政绩效 三、关于民主执政的几点总结 第三节 “文革”时期的基层执政 一、“左”倾思潮的滥觞 二、“文革”时期组织建设的曲折发展 第四节 改革开放背景下的基层执政 一、意识形态的重构与社会化 二、基层民主:基层执政绩效的价值载体 三、改革开放以来民主执政的新探索 第四章 基层执政绩效的评估标准 第一节 成本收益标准 一、成本一收益的含义及应用 二、执政成本与执政收益 三、执政绩效的成本标准 四、执政成本一收益标准的应用 第二节 公众满意度标准 一、什么是公众满意度 二、公共部门的公众满意度比较 三、基层执政的公众满意度及其应用 四、公众满意度标准的拓展 第三节 基层执政的伦理标准 一、执政伦理的内涵与特征 二、公共理性与执政伦理的契合 三、伦理标准在执政绩效评估中的应用及其原则 第四节 执政绩效的制度标准 一、制度绩效的理论基础 二、基层执政的制度绩效:标准设定与影响因素 三、制度绩效总结 第五章 执政绩效评估:模型与权重 第一节 绩效评估的分析框架 一、绩效评估的方法:比较研究的视角 二、绩效评估的分析框架 三、基层执政绩效评估:理论范式的借鉴与启示 第二节 执政绩效的评估模型 一、线性的评估模型及其局限 二、基层执政绩效评估的应用模型 三、评估指标的权宜和权重设定 第六章 党的建设与基层执政绩效 第一节 党的思想建设与执政绩效 一、思想建设的内容与创新 二、思想建设与执政绩效的实现 三、几点总结 第二节 基层党的组织建设与执政绩效 一、基层组织建设的内容体系 二、组织建设的绩效要求与实现 三、总结与补充 第三节 党的作风建设与执政绩效 一、作风建设与执政绩效:历史的经验与教训 二、执政作风是衡量执政绩效的重要指标 三、以作风建设促进执政绩效的提高 第四节 党的制度建设与执政绩效 一、基于绩效的制度建设:历史的演进 二、制度是衡量执政绩效的约束性指标 三、以制度建设促进执政绩效:原则与模型 第七章 基层执政绩效的改善与提高 第一节 领导社会与沟通社会的实现 一、国家与社会的相对独立性:绩效导向的再定位 二、从领导社会到沟通社会:基层执政绩效的比较 三、沟通社会的实现 四、渐进转型:领导社会与沟通社会的执政策略 第二节 创新党建:科学化下的执政绩效 一、党建科学化与执政绩效 二、执政功能分立与执政绩效的改善 三、绩效导向下的执政党改革 四、政党文化:学习型政党的绩效 第三节 规范执政:制度化层面的绩效路径 一、规范执政在基层 二、党内法规在基层执政中的适用与完善 三、制度化下的基层执政绩效及其实现 第四节 发育公民社会:民主化下的执政绩效 一、公民社会的发育程度反映了执政绩效的水平 二、党促进志愿性社团组织成长的路径 三、促进私人领域成长的路径 四、促进公共领域成长的路径 五、总结与展望 第八章 电子党务:信息技术应用下的基层执政绩效 第一节 信息技术与电子党务的兴起 一、电子党务是应用现代科技的必然趋势 二、电子治理与电子党务平台下的绩效管理 第二节 作为技术平台的电子党务 一、中外电子党务的比较 二、电子党务平台建设的任务 第三节 电子党务促进绩效提高的路径 一、要把电子党务平台建设成为信息对接的资源库 二、要使电子党务成为“执政回应”的平台 三、挖潜网络社区与虚拟社团的作用空间 四、重建政府一社会的信任基础,聚集社会资本存量 五、充分发挥电子党务作为执政监督的平台作用 参考文献 后记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党在基层的执政绩效研究/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纪念建党九十周年书系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吴新叶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东方出版中心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7303726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299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290 |
| 出版时间 | 2011-06-01 |
| 首版时间 | 2011-06-01 |
| 印刷时间 | 2011-06-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党政读物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494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D25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9.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上海 |
| 长 | 241 |
| 宽 | 166 |
| 高 | 16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