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古代的希腊和罗马(精)
内容
编辑推荐

《古代的希腊和罗马(精)》(作者吴于廑)是一本讲希腊罗马历史的小书。作者企图要言不烦,勾出希腊罗马古典奴隶制社会发展的轮廓。书中对人物、制度、战争、变革以及社会风尚、文化生活等等的叙述,都和分析说明穿插在一起。这种央叙夹议的写法,未必处处做得很圆满。

内容推荐

《古代的希腊和罗马(精)》(作者吴于廑)是一本讲希腊罗马历史的小书。作者企图要言不烦,勾出希腊罗马古典奴隶制社会发展的轮廓。

《古代的希腊和罗马(精)》共分十章,前五章讲希腊,后五章讲罗马。叙述的重点在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发展,略及文化生活。

目录

第一章 荷马时代的前后

一 克里特和迈锡尼

二 从荷马时代到古典希腊城邦形成的前夕

第二章 雅典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一 由氏族到国家和国家形成后的社会变化

二 从梭伦改革到克利斯梯尼的改革

第三章 斯巴达

一 自足的经济

二 尚武的社会生活

第四章 雅典的强盛和繁荣

一 对波斯的战争

二 雅典的海上霸权

三 雅典奴隶制经济的繁荣

四 奴隶制民主的政治生活

五 雅典全盛时期的文化生活

第五章 从希腊霸权的更迭到亚历山大东侵

一 伯罗奔尼撒战争和旋起旋仆的霸权

二 马其顿霸权和亚历山大东侵

第六章 台伯河上的小城邦

一 罗马国家的形成

二 贵族共和国的内部斗争

第七章 罗马的扩张和社会变化

一 罗马的军团

二 地中海上新霸权的出现

三 扩张期间的社会经济变化

第八章 社会矛盾激化的一个世纪

一 奴隶的处境和奴隶起义

二 挽不回的兵农合一制

三 军事独裁的形成和共和国的崩溃

第九章 奴隶制大帝国的全盛

一 渥大雏——新的恺擞

二 所谓“罗马的和平”

第十章 罗马奴隶制帝国的衰亡

一 第三世纪的危机

二 徒劳无益的改革

三 最后的崩溃

附录

希腊城邦的形成及其历史特点

东西历史汇合下的希腊化文化

代后记

因为风,我们去看看希腊和罗马

试读章节

斯巴达的手工业和商业不发达。它名为城邦,实际上却不是一个城市,没有城墙,没有街道。对于希洛人的残酷榨取,使扩大农业生产绝少可能,因此缺少可以提供交换的农业剩余产品。因为交换不发达,它的货币制度也很落后。它用一种笨重的铁币,数目稍微大一点,据说就要用车来装。在斯巴达买不到外来的商品。“商人不把货船停泊在拉哥尼亚韵港口;……金银匠、刻工、珠宝匠,也不会插足在没有钱的国土”。自足闭塞的经济同时也产生了对于商业和手工业的歧视。按照相传的古代立法,商业和手工业都是贱业,有身份的斯巴达公民是不许经营的。斯巴达人把商业和手工业委之于一种贱民。这种贱民称为“庇里阿西”。他们的经济活动一般都在沿海和沿边,“庇里阿西”就是外围居住者的意思。在法律上,他们属于自由人,不是奴隶;但是他们在政治上没有权利,在社会上也低人一等,不能和斯巴达公民通婚。像这样受贱视的小商人和手工业者,很难成为一个有力的社会阶层。他们的经济活动不但不能像雅典那样得到国家的支持,而且还要受到沉重的赋税和兵役的压迫。在斯巴达的历史上,商业和手工业始终得不到发展。

明白了斯巴达经济发展的特点,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斯巴达历史的其他方面。斯巴达的社会风习以朴素和尚武知名。每一个男子都要锻炼成为百折不挠的战士,每一个女子也要洲练成为养育战士的母亲。从婴儿初生的日子起,这个锻炼就在开始。新生的婴儿必须经过国家长老的检查。长老认为健壮合格的,才准许父母养育,否则就命令抛弃到山峡里面去,免得长大了成为不能当兵的弱者。在别的国土里,母亲替婴儿洗澡只用水,斯巴达人的母亲却用酒来洗刚刚出世的婴儿。她们以为这样可以考验孩子的体格:病弱的任他在酒里晕死;强健的在经过考验之后就可以变得像铁一样地结实。对于孩子的养育。她们也有一套不同寻常的办法。她们不用襁褓和绷带,相信这样就可使孩子的四肢和形体自由发育。她们也不把好吃的食品给孩子,训练孩子不怕黑暗,不怕孤单,不急躁,不爱哭,如是等等。男孩长到七岁以后,就送到公共的少年团队里去受体育锻炼。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团队的训练也越来越严。他们总是剃光头,赤脚,穿极粗朴的衣服。晚上睡在自己编织的芦席上;到了冬天,席子里就夹杂一些蓟花絮,据说这样可以取暖。为了锻炼青年忍受痛苦的能力,斯巴达有一种掩盖在宗教仪式之下的鞭打青年的制度。越是忍得住鞭打的,就越被认为有毅力。团队也注意练青年的敏捷和机智,办法是叫他们去偷窃。凡在偷窃中被人捕捉的,就要受到责罚,理由是偷得太笨、太不机灵了。所有这些不近情的教育方法,都只为了一个目的,就是耍训练青年成为耐苦的、守纪律的、勇敢的、机敏的战士,为斯巴达国家对内镇压希洛人,对外侵夺新的土地。

斯巴达的少年团队也给青年以语文方面的教育,要他们能读、能写。但在全部的教育过程中,语文教育只占很次要的地位。在实行民主政治的雅典,富有的父亲总想把儿子教育得文采斐然,能诵诗,能辩论,能够出言成章,在公共的场合可以语惊四座。在斯巴达,像这一种的教育,完全不受重视。斯巴达人沉默寡言,不好文饰,只要青年子弟出言简当,便算是达到了语文教育的目的。在斯巴达的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不少的名人,却没有出现过一个雄辩家。流传后世的斯巴达人的谈吐,也绝没有像雅典伯里克利那样长篇大论的演说,他们的谈话多半是片言只语,很质朴,可是直截了当。鲍杉尼阿斯王的儿子,有一次听到雅典的一位演说家说,斯巴达人没有学问,他答道:“先生,你说得对,在希腊人中,只有我们一点也没有学到你那些坏的品质。”又有一次,德马拉特斯遇到一个冒失无礼的人,问他谁是斯巴达最好的人。他答道:“先生,他和你最不相像。”也有人问过国王卡里劳斯,为什么斯巴达的法律这样简单。他说,“寡青的人用不着太多的法律”。的确。斯巴达人是以讷讷寡青闻名的,他们也以这样的品德来教育子弟。“在斯巴达,从男孩那里比从石像还难得听到声音,……男孩比女孩还要娴静”。斯巴达的奴隶主阶级没有分化为经济利益不同的阶层,把青年训练成为雅典式的能够左右公民会议的政论家,远没有把他们训练成为战士重要。P43-46

序言

这是一本讲希腊罗马历史的小书。作者企图要言不烦,勾出希腊罗马古典奴隶制社会发展的轮廓。因为篇幅有限,书的写法不允许面面俱到。它在取材上必须有所轻重,有的略而不论,有的则作了较为集中的阐明。

书中对人物、制度、战争、变革以及社会风尚、文化生活等等的叙述,都和分析说明穿插在一起。这种央叙夹议的写法,未必处处做得很圆满。但作者却时时在心里悬下这样的目标:即对任一史实的叙述,总不要让它脱离历史发展的大势;既要透过史实来显示历史的归趋,也要从历史的趋向中看出具体史实的意义。在像这样一本篇幅不大的书里,要恰好地达到这个目标是有困难的。叙述要明确而不繁琐,分析要简当而不空疏,这就很不容易。作者虽然只想写下希腊罗马史的轮廓,但却无意使勾画出来的轮廓只是一些单调的线条;哪怕是一幅淡墨山水,也总想在墨色中分出一点明暗。然而由于学力和识见的限制,这一意图是否已经实现很有问题。凡是读这本书的人,务请以批判的眼光,发现和纠正作者的短失。这本书可能提供一些关于希腊罗马史的粗糙的看法,但它并不包括全部希腊罗马史的基本知识。如果它能使读者对希腊罗马历史发展的脉络略有认识,并起一点引发对历史这门学问多少感到兴趣的作用,作者就认为很满意了。

当希腊的主要城邦雅典形成的时期,罗马也已开始登上历史的舞台。通常把希腊罗马连称,并不意味着罗马的历史是衔接在希腊历史的后面。不过当罗马发展为大帝国的时候,它已把希腊地区包括在内。从此希腊地区成为罗马帝国的一部分,罗马帝国奴隶制的崩溃也包括希腊一带的奴隶制的崩溃。所以两者在早期的发展步调尽管不一,但是它们的奴隶制社会发展归趋则是一样的。本书没有采取同时代叙述法,仍旧把希腊罗马分为两部分,讲了希腊,再讲罗马。这并不等于说,希腊的奴隶社会先已溃亡了,然后才叉兴起罗马的奴隶社会。希腊诸邦和马其顿之亡于罗马。只是国家的灭亡,而非社会制度的灭亡。关于这一点,一般都是十分了然的。青年读者不要从这种叙述的次第而产生错觉。

本书共分十章,前五章讲希腊,后五章讲罗马。叙述的重点在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发展,略及文化生活。

后记

本书的责任编辑孙晓林约我写这篇后记。由于诸多无法推辞的理由,如,本书作者是我父亲。我又自告奋勇地为本书画了些插图,事实上已经参与了一点再版工作,而孙晓林又是我大学和研究生时代的同学,总之没法说不,只好应了下来。从来没有写过后记,便找来一些书,看看别人如何写。看过一些后,略作比较,我认为,写一点题外的但是和书的作者、内容多少有点关系的话,可能比较有意思。于是,就有了如下这篇后记。

……

现在要说一些感谢的话了。我要感谢E-联书店,把我父亲最喜爱的作品看中,促成其再版;并接受了我父亲的书画插图,成全了我的一个心意。我要感谢为本书封面作画的孙景波老师。几年前,我有机会在加州结识了他,我们一见如故。我喜欢他的绘画作品,更喜欢他的人品。这次请他作封面绘图时。他立即要求读全书。这种一丝不苟的风格真叫我敬佩。我要感谢金冈老友,他帮我画了一幅罗马大剧院的钢笔画插图。这是他和夫人年初来加州度假住在我家时画的。我曾试着画过这个大剧院,不理想。于是就叫他画。他看着我计算机下载的照片,一边和我聊着天,一边画。半个钟头,完工。最后,我要感谢我的妻子陈超美。因为她的支持,我现在能自由自在地读,想,写,画和说。我妹妹前不久有机会去了一次希腊、罗马,她说她是带着父亲的这本书去的,以便按图索骥。我还没有去过希腊和罗马。写过古希腊罗5历史书的父亲也从未去过。我想,我是一定会去的。不因为什么,就如父亲所说,因为风,我们去看看。

吴遇,2007年4月9日于北加州Pleasanton

家中,时值父亲逝世十四周年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古代的希腊和罗马(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吴于廑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三联书店
商品编码(ISBN) 9787108042217
开本 32开
页数 265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141
出版时间 2012-11-01
首版时间 2012-11-01
印刷时间 2012-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29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125-49
丛书名
印张 8.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191
133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8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18:2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