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道德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大变革的时代性成果,它的生成和发展是伦理道德领域的一次空前革命,标志着封建主义伦理道德体系的终结,开创了中国伦理道德发展的崭新阶段,具有不可磨灭的划时代意义。深刻认识和正确评价革命道德,对于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推进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罗国杰编著的《中国革命道德》简要介绍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斗争中生成和发展起来的革命道德,分析其历史地位、重大作用,及其在当代的新发展。
| 图书 | 中国革命道德 |
| 内容 | 编辑推荐 革命道德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大变革的时代性成果,它的生成和发展是伦理道德领域的一次空前革命,标志着封建主义伦理道德体系的终结,开创了中国伦理道德发展的崭新阶段,具有不可磨灭的划时代意义。深刻认识和正确评价革命道德,对于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推进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罗国杰编著的《中国革命道德》简要介绍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斗争中生成和发展起来的革命道德,分析其历史地位、重大作用,及其在当代的新发展。 目录 第一章 革命道德的本质 导语 第一节 革命道德是革命阶级利益的体现 1 道德是社会关系的产物 2 革命道德是革命阶级利益的表现 3 革命道德是高尚的道德形态 第二节 革命道德在革命实践中形成 1 革命道德来源于革命实践 2 革命者要培养实践新道德的自觉性 3 在实践革命道德中抛掉自己身上的一切陈旧肮脏的东西 第三节 革命道德对传统美德的批判继承和发展 1 革命者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 2 正确对待中国古代的道德遗产 3 大胆吸收人类一切优秀的道德文明成果 4 结合新的实际发扬光大革命道德 第二章 革命道德的作用 导语 第一节 道德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物质文明建设的关系 1 高尚的革命道德精神可以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 2 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3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集中体现着精神文明的性质和方向 第二节 革命道德在革命与建设时期的作用 1 革命道德是克敌制胜的雄伟力量 2 抵御一切落后腐朽道德影响 3 振兴中华需要有高尚的道德精神 第三节 造就千百万革命事业的接班人 1 接班人关系到革命的长远利益 2 接班人必须德才兼备 3 接班人要在实践中培养和选拔 第三章 革命道德的目标:共产主义道德理想与实践 导语 第一节 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 1 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和发展中国 2 必须在思想政治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3 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奋斗终生 第二节 正确看待革命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1 做革命的现实主义者 2 空谈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就不是一个自觉和忠诚的共产主义者 3 实现伟大理想需要脚踏实地的精神 第三节 热爱科学实事求是坚持真理 1 坚持科学精神,反对迷信盲从 2 一切从实际出发 3 献身真理,无私无畏 第四章 革命道德的核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导语 第一节 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1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的根本宗旨 2 做人民的勤务员 3 共产党和无产阶级没有自己的私利 第二节 热爱人民相信人民依靠人民 1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 2 人民群众是力量的源泉和胜利之本 第五章 革命道德的原则:集体主义 导语 第一节 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1 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根本统一 2 以革命利益为第一生命,以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 3 为集体利益作出必要的牺牲 4 反对形形色色的个人主义 第二节 保障个人正当利益尊重健康个性发展 1 革命的功利主义 2 时刻关心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3 尊重个性,照顾多数 第三节 集体主义与民主集中制 1 民主集中制是集体主义的体现 2 自觉遵守革命纪律 第六章 高举爱国主义旗帜 导语 第一节 争取和维护祖国的尊严、独立与统一 1 牢固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2 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而斗争 3 坚决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 第二节 热爱祖国与热爱社会主义的统一 1 热爱祖国与热爱社会主义的一致性 2 热爱祖国就要使祖国富强、民主、文明 3 中华民族是一个热爱和平的民族 第七章 发扬艰苦奋斗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导语 第一节 劳动光荣 1 热爱劳动 2 热爱劳动人民 第二节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1 把方针放在自力更生的基点上 2 艰苦奋斗是革命者的本色 第三节 勤俭节约反对浪费 1 勤俭办一切事业 2 节约光荣,浪费可耻 第四节 革命英雄主义 1 革命时代是英雄辈出的时代 2 保持革命战争时期的革命热情和拼命精神 第八章 实行革命人道主义 导语 第一节 世上决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和恨 1 没有抽象的人性,只有具体的人性 2 没有抽象的爱与恨,只有具体的爱与恨 第二节 对敌狠对己和 1 对敌人仁慈,就是对人民残忍 2 甘当人民的“孺子牛” 第三节 革命人道主义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 1 用马克思主义分析人道主义 2 革命队伍中的人际关系最具有人道性 3 改造罪犯体现了伟大的人道主义原则 第九章 建立新型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 导语 第一节 履行职业道德 1 爱岗敬业 2 钻研业务,精益求精 3 忠于职守,造福人民 第二节 遵守社会公德 1 移风易俗 2 遵纪守法 3 互助互爱 第三节 树立革命家风 1 志同道合,忠贞不渝 2 婚姻自由,男女平等 3 互敬互爱,家庭和睦 4 尊老爱幼,严格家教 第十章 确立革命人生观 导语 第一节 革命者的生死观 1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2 追求高尚进取的生活方式 3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4 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 第二节 革命者的荣辱观 1 以维护革命利益为最大光荣,以损害革命利益为最大耻辱 2 有功不自居,有过不推诿 第三节 革命者的顺逆观 1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2 胜不骄,败不馁 3 顺应环境,改造环境 第四节 革命者的得失观 1 争革命的利益、人民的利益,而不能争个人私利 2 辩证看待得与失 第五节 革命者的苦乐观 1 吃苦在前,享受在后 2 以实现理想为乐,以不能实现理想为苦 第六节 革命者的贫富观 1 清贫是革命者的精神动力 2 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 3 反对平均主义 第十一章 坚持革命道德评价与选择 导语 第一节 道德评价中的善与恶 1 善与恶总是相比较而存在的 2 以人民的利益作为判断善恶的标准 第二节 把享受权利与克尽义务统一起来 1 要享某种权利,先要负得起某种责任 2 为革命为人民无私地尽义务 第三节 道德行为的手段与目的 1 原则问题不能调和妥协 2 把自己锻炼成为懂得马克思主义策略的战士 第四节 道德自由是对道德必然的认识与实践 1 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世界的改造 2 道德选择要遵循历史发展的必然性 第五节 道德实践活动中的动机与效果 1 动机与效果的辩证统一 2 效果是检验动机善恶的标准 第十二章 进行革命道德教育和修养 导语 第一节 学习革命理论与加强道德修养的统一 1 学习是加强修养的基本方法 2 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 第二节 创造良好的道德教育修养环境 1 个人修养必须融入群体的修养之中 2 一定的制度环境促进和制约新道德的教育与修养 3 发扬整风精神,以党风带动社会风气 4 加强学校、家庭和社会道德教育 第三节 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 1 批评和自我批评 2 正己教人,改造世界观 第四节 谦虚谨慎陶冶情操 1 在各种考验中磨砺意志品质 2 时时反省,严于解剖自己 3 谦虚谨慎,陶冶情操 附录 本书所据主要书籍版本目录 后记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中国革命道德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罗国杰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0166735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168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136 |
| 出版时间 | 2013-01-01 |
| 首版时间 | 2013-01-01 |
| 印刷时间 | 2013-01-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286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D648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1.7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40 |
| 宽 | 170 |
| 高 | 15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