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古代都会建筑与生态美学》旨在以江南古代都会建筑为具体的历史文本,实现中国本土思想与当代生态美学的相参互照。它以跨学科的宏构模式切入文本的细枝末节,用充满诗意的生态体验,立体地还原了江南古代都会建筑的文化母题,为有中国特色的生态美学研究提供一个实际案例。本书由王耘著。
| 图书 | 江南古代都会建筑与生态美学 |
| 内容 | 编辑推荐 《江南古代都会建筑与生态美学》旨在以江南古代都会建筑为具体的历史文本,实现中国本土思想与当代生态美学的相参互照。它以跨学科的宏构模式切入文本的细枝末节,用充满诗意的生态体验,立体地还原了江南古代都会建筑的文化母题,为有中国特色的生态美学研究提供一个实际案例。本书由王耘著。 内容推荐 《江南古代都会建筑与生态美学》旨在以江南古代都会建筑为具体的历史文本,实现中国本土思想与当代生态美学的相参互照。它以跨学科的宏构模式切入文本的细枝末节,用充满诗意的生态体验,立体地还原了江南古代都会建筑的文化母题,为有中国特色的生态美学研究提供一个实际案例。《江南古代都会建筑与生态美学》指出,江南古代都会建筑之代表——江南园林既非人类中心主义者欲望之膨胀,亦不放弃人类的主体性,皈依荒漠异域,它的魅力在于已然虚拟出一套具有生态性的浑整的生命复杂体系,使人类与自然共栖于等齐如一的结果。本书由王耘著。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江南古代都会的多元品格 第一节 纡曲的笔墨 第二节 街市的天堂 第三节 水巷的渔歌 第四节 密布的记忆 第二章 江南古代都会建筑的内在蕴奥 第一节 中轴之变:权力争夺的淡化 第二节 雉堞之墙:战争需要的妥协 第三节 寺观之塔:文化主流的融摄 第三章 中国古代建筑的生态选择 第一节 风水:中国古代建筑的定位 第二节 木构:中国古代建筑的选材 第三节 四方:中国古代建筑的造型 第四节 动态:中国古代建筑的立意 第四章 江南古代都会建筑文化观念中生态美学的表达 第一节 从御道到水桥:锻造与嫁接 第二节 从门阙到亭廊:威仪与因循 第三节 从台基到铺地:仰观与俯拾 第四节 从苑囿到园林:象征与诗意 第五章 江南古代都会建筑文化观念中生态美学的理性 第一节 建筑:人与自然的交集 第二节 系统:建筑体态的借景 第三节 开放:叠石理水的造景 第四节 涌现:宇宙周流的群景 参考文献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江南古代都会建筑与生态美学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王耘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9738665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273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290 |
| 出版时间 | 2012-12-01 |
| 首版时间 | 2012-12-01 |
| 印刷时间 | 2012-12-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科学技术-建筑-建筑理论与文化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42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TU-80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8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38 |
| 宽 | 165 |
| 高 | 13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