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公司治理(转型与完善之路)/中国式企业管理研究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中国式企业管理研究丛书”是“中国式企业管理科学基础研究”项目的成果。该项目是国务院领导批示、财政部支持的项目,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企业联合会和清华大学于2005年联合发起,通过对中国式企业管理背景、成功企业案例、管理专题和理论等的研究,总结概括中国企业发展的基本模式和经验,并将中国模式概括到理论高度。

这本《中国公司治理(转型与完善之路)》(作者李维安、陈小洪、袁庆宏)是其中一册。

内容推荐

这本《中国公司治理(转型与完善之路)》(作者李维安、陈小洪、袁庆宏)是“中国式企业管理研究丛书”其中一册。

《中国公司治理(转型与完善之路)》分为中国企业改革的基本特点与历程;中国上市公司的治理与评价;公司治理评价意义与评价系统;民营企业的政治联系偏好;民营企业的公司冶理等数部分内容。

目录

“中国式企业管理科学基础研究”项目

中国式企业管理研究丛书编委会

“公司治理”专题研究组成员

总序

前言

第1章 绪论

中国企业改革的基本特点与历程

公司治理:概念与模式

国外公司治理问题

中国公司治理:引入、发展与问题

第2章 中国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

国有企业基本情况:布局与地位

国有企业基本制度的演变

国有企业公司冶理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国有企业公司治理问题

第3章 中国民营企业公司治理

民营企业的发展历程

民营企业公司治理发展与现状

民营企业公司治理问题

第4章 中国上市公司的治理与评价

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

上市公司治理的基本情况及特点

公司治理评价意义与评价系统

中国上市公司治理评价

第5章 公司治理的相关理论问题研究

公司治理研究的新进展:国际趋势与中国模式

国有企业公司治理转型路径

民营企业的政治联系偏好

第6章 案例情境下的中国公司治理讨论

案例企业研究框架及有关问题

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

民营企业的公司冶理

小结:案例企业的治理转型

结语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肇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并持续至今的中国企业改革历程呈现出以下基本特点。

第一,总体的上下互动与初始的由上而下的推进。中国企业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一样,是上下互动推进的。但受传统计划体制的束缚,特别是在改革启动之时,由上而下的推动影响似乎更明显。中国企业改革的进程,可以用市场化改革的概念加以概括,即企业改革的方向是使企业成为市场中的独立主体。企业市场化改革基本脉络,在中国共产党的四个“三中全会”的政治文件中得到充分反映,四次“三中全会”对推动企业改革发挥了重要作用。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没有明确改革的具体方向,但是启动了改革,明确“要按照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方向”搞活经济;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简称《决定》),提出“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表明党的高层在按市场化方向改革方面已有基本共识.尽管对商品经济是否就是市场经济仍有不同解读;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简称《决定》),提出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表明市场化改革方向在党的高层、在全国已成为共识,明确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改革进入全面完善和深化的新阶段,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关于企业改革最重要的安排是建立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资委”)来代表国家进行股权管理。这表明市场化改革已取得重大成果,同时表明还要重视解决市场化进程中带来的问题。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的四次“三中全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提出了改革的基本思路,逐步明确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市场化方向和目标及相应的任务。

第二,改革渐进推进与阶段性重点推进的统一。中国企业改革总体来看,是渐进推进的,同时各阶段又有不同的特点,各有其重点。改革初期及20世纪80年代,国有企业改革主要是实行“放权让利”的各种经济责任制,同时允许集体、私人、外资等非国有企业发展。20世纪90年代,国有企业开始了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发展股份制为重点的全面的企业改革,同时加大非国有企业发展的步伐,加快了与企业改革密切相关的财税体制、外汇体制、投融资体制、金融体制等涉及企业要素制度的体制改革,以及与社会保障相关的养老、医疗、住房、教育等事业改革。进入2l世纪,改革在新的领域开始启动,如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文化事业单位改革等;又如随着国有资产体制的改革,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同时,虽有某些反复但仍推进非国有企业的发展。按照“科学发展观”不断完善各个领域的改革措施,统筹协调处理各种复杂关系和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各项改革进程不一,有的已基本完成,有的还在继续深化,有的改革在基本完成或在推进中又启动了相关领域的改革。改革对企业的影响,既使企业获得了发展的新机遇,又使企业必须调整自身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第三,企业改革、市场发育与宏观体制改革的三结合。中国企业改革,始终与商品和要素市场的改革和发展、与宏观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密切结合。这种三结合的指导思想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已经基本明确。这有认识方面的原因,即各方面较早认识到三者的内在关联,亦是实际过程的要求和相互推动的结果。20世纪80年代在商品市场发展问题未解决之时,涉及产权变革的国企改革是难以推进的;90年代国企股份制改革加快,又与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密切相关。

第四.企业改革与企业发展始终互动推进。中国开始启动国有企业改革,继而推进非国有企业发展,其主要推动力都是经济发展的需要。20世纪90年代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改制的加快,也都与解决这些企业经济效益不高等发展问题密切相关。

中国企业改革的基本历程。

中国企业改革始终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与经济体制的总体变革有相辅相成的关系。狭义的企业改革仅指国有企业改革;广义的企业改革不仅包括国有企业改革,也包括发展民营企业等各类新型企业,进行相应的制度变革。企业改革,不仅从制度层面全面、深刻地改造了传统国营/国有企业,也催生发展了非国有的民营企业。这些新型的国有和民营企业,既有大型企业集团,也有众多中小企业。各类企业相互竞争、共同发展,共同构筑起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基石,也逐步培育起中国企业整体上越来越强的国际竞争力。

企业改革的进程可以分为两个大的阶段:1978—1992年以放权让利为主线,同时开始发展非国有企业,是企业改革的方向探索阶段。1993年之后,国有企业改革突出“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中心”的改革,同时加快国有企业改制和非国有企业发展的步伐,是全面改革阶段。在全面改革阶段,根据改革的重点和进程可分为几个小的阶段,有的阶段也相互重叠。国有企业改革1993~1997年重点是启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探索;1998~2002年是国有经济布局调整,开始“三年脱困”攻坚;2003年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做了重大调整,同时国有企业改革进入以改进治理结构和调整布局结构为主的阶段;伴随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支持非国有企业的制度变革也不断推进。P1-3

序言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这个西方世界眼中的“庞然大物”,高举改革、开放、稳定、发展的大旗,以不可思议的姿态和速度和平崛起,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现象”,包括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方面的现象,引起了中外学界的高度关注,其中,最广泛、最直接的研究集中在经济领域。这是因为,在20世纪中叶以前,大国是以军事力量为手段,以地域征服、资源掠夺为标志的;而历史走进20世纪下半叶之后,大国则是以综合国力为基础,以技术引领、市场认同为标志了。

研究经济,离不开对企业的关注;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与众多企业的成功崛起密不可分。如何诠释中国企业成功的“神话”?答案颇多:政策的支持、环境的改善、广阔的国内市场、廉价的劳动成本,等等,这些都是.但又不止这些。因为这些一般的经济因素,难以对中国很多产业中出现国际竞争力迅速提高甚至成为新兴领先者企业的现象做出较为全面、深入、具有足够说服力的解释。如果说在20世纪初,支撑美国工业化成功的是泰勒的科学管理和福特的标准化及流水线生产,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崛起的过程中,扮演主要角色的企业则得益于丰田的看板管理和精益生产方式,那么,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中国企业,其担此大任的管理因素又是什么呢?

……

我们有理由相信:既从西方管理理论中汲取丰富营养,又闪烁中国人独特智慧的中国式管理理论和模式将渐行渐成;以众多成功企业的丰富实践支撑的中国式企业管理,一定可以在我国乃至世界的经济发展中大放异彩。

陈清泰蒋黔贵赵纯均

书评(媒体评论)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增强中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必须从中国国情出发,探讨中国式企业管理的理论。

中国企业成功发展的实践,为总结中国式企业管理提供了实践基础。

——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邵宁

对中国优秀企业的深入剖析。总结经验,汲取教训。帮助更多企业少走弯路和更快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昊敬琏

中国企业是在摸爬滚打中成长的,不断回过头来总结经验教训,并找到规律。对进一步做长做大非常关键。企业的实际运营好比炒菜,而总结企业管理规律则是研究如何写菜谱,这是一本来自实践的、地道的中国菜谱。

——联想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柳传志

对中国企业特色的实践经验进行总结。给予理论的说明。是对中国和世界企业界的贡献。

——上海振华重工总裁管彤贤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公司治理(转型与完善之路)/中国式企业管理研究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维安//陈小洪//袁庆宏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111405337
开本 16开
页数 29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3-01-01
首版时间 2013-01-01
印刷时间 2013-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图书小类
重量 0.4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279.246
丛书名
印张 18.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2
170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0 13:5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