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尼恩学院简介
致中国读者序
入学
熟悉环境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毕业典礼
后记
译后记
图书 | 美国文理学院的兴衰(凯尼恩学院纪实)/大学之道丛书/北大高等教育文库 |
内容 | 目录 凯尼恩学院简介 致中国读者序 入学 熟悉环境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毕业典礼 后记 译后记 内容推荐 小型文理学院是美国极具特色的一种高等院校,因其精英取向、对本科教育的重视、对人格熏染的追求而独树一帜。要了解美国高等教育,小型文理学院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俄亥俄州甘比尔镇的凯尼恩学院,也许最为人所知之处在于《凯尼恩评论》及其文学发展的黄金岁月,当时约翰·兰色姆和兰达尔加雷尔在此教学,其学生巾则包含了罗伯特·洛威尔.E.L.道科特罗以及詹姆斯·赖特。作为凯尼恩学院校友,美国享有盛誉的销书作家克鲁格利用自己到母校担任兼职教授的一年时光,深情,尖锐地审视凯尼恩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以怀旧的笔调细腻地描绘了一幅令人留恋的学校图景,这所学校尽管时运不济、正在走下坡路,但依然不乏德性、力量与诚信。不过克鲁格认为,今天校园里发生的刚题(招生、分数膨胀;课堂授课质量、教学与研究的内在紧张关系;终身教职程序、救职人员遴寻;学校治理、募捐;在校学生兄弟会的生存状况,等等)对文理学院建造伊始的教育理念提出了无休无止的挑战。 作为一本生动感人而又满怀忧伤的纪实性文学作品,《美国文理学院的兴衰(凯尼恩学院纪实)》(作者P.F.克鲁格)被美国教育界、文化界誉为描写小型文理学院内部生活的“最佳之作”。不过,《美国文理学院的兴衰(凯尼恩学院纪实)》不仅仅是一部审视美国文理学院兴衰的书,它也为我们审视美国高等院校提供了有力的视角。它所展示的政治正确性文化与学院政治对校园共识的瓦解、教学与研究之间的张力、种族问题、性别冲突等,均是普遍蔓延于美国高等教育界的痼疾。 编辑推荐 《美国文理学院的兴衰(凯尼恩学院纪实)》(作者P.F.克鲁格)客观上对当代美国学术史化做了丰寓的描述。今天,凯尼恩这类学院,虽然在地理上是偏远的,但也像那些最大型的、最不灵便的研究型大学一样,处在动荡之种,饱受种族、性别、课程、金钱、教师职责与薪酬等问题的折磨。就像电视和计算机实质性性地摧毁了传统的地域文化一样,学术期刊、会议和教师的流动也使得水同环境中的教授将与同样的观念、争论和异化作斗争。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美国文理学院的兴衰(凯尼恩学院纪实)/大学之道丛书/北大高等教育文库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美)P.F.克鲁格 |
译者 | 胡淼森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1215470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15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18 |
出版时间 | 2013-01-01 |
首版时间 | 2013-01-01 |
印刷时间 | 2013-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G649.712 |
丛书名 | 大学之道丛书 |
印张 | 20.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28 |
宽 | 156 |
高 | 15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01-2008-1556 |
版权提供者 | P.F.Kluge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