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式的爱情,永恒地在文学的想象里酿造着繁复的变奏。“公主与王子从此过着快乐幸福的日子”,虽与真实有着遥远的距离,仍是人们最原始的梦想,偶在想象的领域中求得虚拟的满足。
不可讳言的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英国王储查尔斯王子与戴安娜王妃的婚礼,却的确是童话爱情故事所能有的、最辉煌的人间版本了。婚礼中的一景一幕,至今仍在人们的记忆与高科技复制的光盘上不断地重复上演:美丽的公主,英挺的王子,迤逦的婚纱,富丽古老的教堂,金色的马车,快乐地挥着手的金童玉女……如果生命可以定格,爱情的童话故事就在现实里有了真确的典范;如果人生能像童话一样没有续集,我们就能让它长留于人间。
但是,肉身的公主与王子所要面对的,并不仅是仰慕的民众与闪烁的镁光灯,嘉年华会的欢庆后,他们仍要面对华服褪去的彼此。因此,金灿婚礼才刚落幕,皇家婚事的龌龊细节,就琐碎传出,从地下小道的闲言闲语,爆发成八卦媒体的头条新闻。查尔斯与戴安娜的续集,以反童话式的剧情进行,不但发展成了一出荒谬剧,最后竟以悲剧做结:巴黎阴暗地下道一辆撞毁的轿车里,躺着奄奄一息的公主,身旁是她的现任情人,而婚礼中那英挺的王子,早已销踪匿迹。
十六年前上演的那则爱情童话,彻底被打破,碎片溅散在地下道污浊的油渍里。
戴安娜去世已近十年,世人对她的迷恋依然不减,墓地上终年有心碎之人带来的鲜花。悼亡者所悼念的,不只是红颜的命薄,也是那则爱情童话不堪的结局。但是,人们依然向往爱情神话的清纯情节,更想重拾碎片,以神话的原型将之补缀。在补缀成的故事里,永恒的公主戴安娜,必要保有她的天真,所以只能是一个无辜的受害者,她是不知情地吃了女巫毒苹果的白雪公主,在七个小人的呵护下,仍然等待王子的再现。
只是戴妃故事中的王子,不但不会再有出现的可能,且在公主睡去不久,就和故事里的“女巫”公开地同进同出。对于执迷童话情节的人而言,戴妃故事里的女巫,比所有童话中的巫婆都可恨,她不仅害死了公主,还侵占了王子。而对于王子竟会爱上女巫这前所未有的情节,人们除了愤怒之外,更是不解。他们完全不能明白,查尔斯王子为何会抛弃年轻貌美的戴安娜,而投入又老又丑的卡米拉的怀抱。对爱情的想象只有俊男美女那海报式的一度空间的人而言,卡米拉的魅力,除了巫术,还能是什么?而查尔斯对卡米拉的爱情,除了愚蠢,也不可能有别的解释了。
戴安娜在生前也尽情地浇灌着这样的情绪。她将自己与查尔斯婚姻的瓦解,完全归咎于卡米拉的介入,甚至说出了那至今仍不断被引用的名句:“三个人在一起的婚姻太过拥挤。”她也不避讳对卡米拉公开抹黑,说她是一只凶暴的“猎犬”。于是,在戴安娜的言说里,是非似乎十分明朗,谁是受害者,谁是破坏者,谁是负心者,都被清楚地派定。卡米拉成了人民的公敌,应像古时候的女巫一样,被烧死在木桩之上。
然而,在执迷童话故事的人之外,我们也能遇到醉心于发掘童话反讽特质的人们,他们对于表象与真实间的张力格外敏感。本着表象不可被信任的基本态度,他们对于查尔斯与戴安娜形象上的完美,有着本能的怀疑。在企图颠覆童话故事的解读里,卡米拉于是有了不少的同情者。可以了解的是,这些成员中不乏中年以上的女子。比如有名的女记者芭芭拉·华特(Barbarawaters),就在2005年年底将卡米拉选为年度十大最有魅力之人。在男子一窝蜂地为年轻貌美的女子而离弃老妻的浪潮里,查尔斯的反其道而行,在这群人口中得到了格外的赏识与加分。依据相貌与年龄的二分法,这桩三角爱情,被解析出了两组对爱情的隐喻,卡米拉因为无貌,故代表灵魂之爱,戴安娜因为貌美,代表肉体之爱。霎时,这则童话有了道德的负载,拥护卡米拉者,将这则童话转化成为一个灵魂永远战胜肉体、内在永远优于外在的道德故事。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