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明年花好知与谁同(宋代词人的流年心事)
内容
编辑推荐

月小妆编著的《明年花好知与谁同:宋代词人的流年心事》是一本宋词类文学随笔,其将宋代著名词人的生平及其词作合并一处,在叙述人生经历的同时,以词作对词人心绪进行注解;反过来,又以词人当时的人生经历,对其当时的词作进行了诠释,让人对词作的理解理解更加生动。书中总共讲述30位词人,生动有趣,优美典雅,乃是对古典文学进行现代解读的佳作。

内容推荐

《明年花好知与谁同:宋代词人的流年心事》由月小妆编著。

《明年花好知与谁同:宋代词人的流年心事》简介:  是怎样多情的朝代,能酝酿出这样美丽灵性的文字,染透了漫长的时光和后人的梦境。从此世间任何凡俗的文字,都入不了我们的眼;任何肤浅的爱情,都暖不了我们的心。

读过宋词,才知古典文学之美。

谁在古卷深处轻弹前朝的繁华旧梦,诉一场千年最美的离殇?

词人醉了,当笙歌散尽故人离去,谁与他同赏花,把酒,夜游,吟诗作对,一生画眉?

若韶华永在,若不曾别离,愿用这动人的词句,换宿命对他们始终温柔相待。

目录

一、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晏殊:易销魂,不如怜取眼前人

 苏轼:笑时犹带岭梅香,此心安处是吾乡

 朱敦儒:且插梅花醉洛阳

 辛弃疾: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陆游:玉骨久成泉下土,墨痕犹锁壁间尘

 赵佶:行歌花满路,家山何处?

二、买花载酒,风流且趁少年时

 柳永:才子词人, 自是白衣卿相

 秦观:花动一山春色,人间四月天

 宋祁: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周邦彦:并刀如水,纤手破新橙

 张先:心有千千结,天老情不老

 欧阳修:直须看尽洛阳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三、情事,人间别久不成悲

 李煜: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苏轼:高情成空,不与梨花同梦

 贺铸:寂寞空庭,门掩黄昏满院风

 晏几道:醉拍春衫惜旧香,相思无凭

 姜夔:怕梨花落尽成秋色

 张孝祥:燕子楼空,此生负君冰雪情

四、才女,情疏迹远只香留

 李清照:何须浅碧深红色, 自是花中第一流

 朱淑真:落花帘不卷,断肠芳草远

 吴淑姬:心儿小,难着许多愁

 魏玩:出墙红杏花,误妾一生闲

 琴操:此生只许青灯,襟袖空惹啼痕

 严蕊: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

五、柔肠,芭蕉不展丁香结

 范仲淹: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辛弃疾:醉里吴音媚好

 司马光: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

六、词中隐士,疏影尚风流

 林逋:君泪盈,妾泪盈

 蒋捷:流光容易把人抛

 钱惟演:陌上花开缓缓归

试读章节

苏轼:笑时犹带岭梅香,此心安处是吾乡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苏轼《卜算子》

那年,是公元1083年,苏轼瘦成一个影子,在黄州寓所里长夜徘徊,望月而泣。“老夫聊发少年狂”的气冲云霄的豪情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惊恐和凄凉。

月,此刻也是缺月,战战兢兢地挂在疏桐上,留下一地支离破碎的月光。“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简直是个孤魂野鬼。他的魂魄早丢在京城的大狱里了。他是惊的,他一生从来没有这么惊过。但这个倔家伙依然死鸭子嘴硬,却让人感动得不能自已:“拣尽寒枝不肯栖。”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当年读这句诗时几至泪下。及至见了东坡,方解其中深意。那是一种至死不休的信念,像荆棘鸟,用最尖利的荆棘刺破自己的胸膛,却还要忍痛唱出最美的歌声。苏轼认死理,只要这个决策是对国家有利,对苍生有利的,他便九死不悔。

这首词填成后,黄庭坚赞叹日:“语意高妙,似非吃烟火食人语,非胸中有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俗气,孰能至此。”神仙中人嘛!大家都唤他“坡仙”。

细想来,却没有比这更贴切的词评了。他可不就是个神仙?~个才能超群绝伦,人格魅力又无懈可击,多才多艺到千百年无人可超越的人,不是神仙是什么?

公元1079年,历史上关于苏轼的记载精简成一小段话,再看,却只有四个触目惊心的字:“乌台诗案。”这四个字却是夺命的绳索,死死地扣住东坡的脖子。我们这位不食人间烟火的词人啊,遭到了平生所不曾想象的劫难。

于是,所有的辩解都成了罪证,所有的文字都要被拿出来作为整死他的理由。他被罗织了种种罪名,说他“以文字毁谤君相”。  都是些什么文字?监察御史舒直、御史中丞李定两个败类,深夜挑灯彻查苏轼的每一句诗词,每一段文字,终于,他们脸上露出了阴沉而奸诈的笑容。

看看他们找的文字吧!

“读书万卷不读律,致君尧舜知无术”,他们故意歪曲了苏轼的原意,苏轼说,自己书没读精,因此不足以辅佐皇帝成为明主。不过是一句文人自谦的话。他们却说:“皇上,苏轼在骂你用人无方,无知呢!”朝廷一片哑然,只有他们的一些同党如跳梁小丑般上蹿下跳。

他们找了数不清的证据,赠品是为了找证据,而多长出的许多白发。

“根到九泉无曲处,世间惟有蜇龙知。”这是苏轼咏桧树的诗句,他们却说:“皇上是真龙天子,九龙在天,苏轼却要去地底下找,不臣之心昭然若揭啊!”

他们恨不得让他死,他们被嫉妒的火焰冲昏了头脑,泯灭了人性。

宋神宗叹息了一声,摇摇头说:“大宋不杀士大夫,是太祖订下的规矩。”但那些猖狂的小人把他闹得心猿意马,他只得把苏轼关了起来。

词人倒了大霉,被调任到湖州还没站稳脚跟,就又被抓入朝廷。临行前妻子拉着他的手一个劲地哭,一向刚强的她也没了主意。苏轼强压下心头的怕,笑着对她说:“你怎么不学学杨处士的妻子,给我写封信呢?”

妻子想了想,扑哧一声笑了出来。再想拉,词人的衣角从她手中滑落。

那是《东坡志林》的小故事,真宗访天下隐者,把杨处士找出来了,谁料老头子死倔,说什么也不肯出来做官。于是真宗强行抓走他。临行前他环顾周围,无一人献诗相送,唯有他的妻子作了一绝:“且休落拓贪杯酒,更莫猖狂爱咏诗。今日捉将官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皇上哈哈大笑,就把他放回家了,让他的儿子做了官。

我们一向乐观的词人,在此刻还不忘引用典故,逗妻子乐呢。

但命运对苏轼却不乐观,不久,他开始被会审,让他交数万字的书面材料检讨过失,在审讯室彻夜辱骂他。那些小人,早就红了眼。凭什么你苏轼可以少年扬名,凭什么你就可以粉丝满天下?无知和嫉妒是杀人的利器,而这个肮脏的利器,却毫不留情地刺向词人骄傲的身躯。

我们不知道苏轼在狱中受了多少苦,挨了多少皮肉之痛。但我知道,对于一个清高的士大夫来讲,士可杀不可辱。精神上的凌辱大于一切。

出身书香门第,少年显达的苏轼,一辈子没做过人下人的苏轼,他怎么吃得了这份苦?

他还记得,21岁那年,他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跨一匹青骢骏马,志得意满地去京城赴考。他一鸣惊人,主考官欧阳修读到他的策论文后,汗顷刻而下,大呼痛快。本来他是状元,但因欧阳修自恋,觉得这么好的文一定是他亲手教的学生曾巩写的,而当时是匿名判卷,为了避免有偏袒学生的嫌疑,他把那份卷子判了第二。到手的状元溜走了,但苏轼却并不在意。

五年后,苏轼应中制科考试,这是一场难度很大的考试,百年都无人真正考中,苏轼却中了,而且是“百年第一”。苏轼被授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后逢其母病故,苏轼回去服丧。直到熙宁二年,也就是苏轼32岁时,才重新出山为官。“服满还朝,仍授本职。”

看起来,他的仕途道路正烈火烹油,繁花似锦。却不想,正是危机四伏,乱弦铮铮。

朝廷的“新法”呼声渐起,顷刻,投石人湖般,掀起巨浪。而苏轼,却恰好处于漩涡中心。聪明人分两种,一种是审时度势,避而远之。一种是心思澄明,却知其不可而为之。苏轼属于后者。他并非不知道其中的危险与利害,亦并非想罚自己一生颠沛流离。他拼尽这顶乌纱帽,也要畅所欲言,发出他的声音。只因“大丈夫宁鸣而死,决不默而生”。因而,当王安石上台的时候,他便自请外放,调任杭州通判。  —时意气,却害得他的盟友、师友—并夕卜孜,与他一同颠沛流离。

若时光就此别过,苏轼亦不再“志骄”,只需守住杭州的风水宝地,也会逍遥快活如同散仙。然而,他却天生一副“逆骨”,时不时地拨一下龙鳞。

三年杭州任期满,被调往密州(山东诸城)、徐州、湖州等地任知州。政绩显赫,深得民心。一时,竟比做京官时分毫不差。苏轼名满天下,誉满天下。

誉满天下,往往容易谤满天下。何况他又太过耿直,一心想把官做好,造福苍生,他根本没想到,会有些小人专门等着揪他小辫子,置他于死地。

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携手佳人,和泪折残红。为问东风余几许?春纵在,与谁同!

隋堤三月水溶溶。背归鸿,去吴中。回首彭城,清泗与淮通。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

——苏轼《江城子·别徐州》

1079年,暮春,他作别徐州辗转湖州。他并不知道之后不久他将会遭遇一生中最严酷的打击一乌台诗案。这时他的挫折是些微的,心情也是委婉的。小词做得工稳,得婉约之神骨。

P11-14

序言

宋朝,是文人肩膀上柔弱的朝廷。似乎从君王到大臣,到布衣才子们,都有胭脂泪痕里的多愁善感。武将赵匡胤,夺了江山后,第一件大事,便是“杯酒释兵权”,从此宋朝布满了文人墨客,书卷留香,赠词往来,与唐朝阳刚豪气不同的是,宋朝一片闺阁的旖旎之气。纵使有少数几个豪迈之气的文人,留恋刀光剑影里的锦绣河山,也终究是玫瑰花瓣上倏忽而过的露珠。

这一个贫弱的朝代,却滋生出了最美丽的词,放眼望去,满眼锦绣铺排,错彩镂金,三分春色,满城风絮。闲愁成了这个时代的奢侈品,谁不愁,谁就不够时尚,不够小资。

爱情的月色铺天盖地地弥漫成破碎的星光,香车宝马的欢喻是少数,多数却是浸透了离愁别恨的无奈。有情人自古难成眷属,眷眷情深的夫妻却阴阳两隔。无奈和悲戚的爱情,也只有宋人可以写尽。上天赋予了他们细腻深婉、柔肠百结的性格,仿佛,是为了让他们用生花的妙笔,写尽人间欢情的短暂,痴情的薄凉。

终究是要离别的,被天赋予深厚才情的宋代词人,带着一个朝代的剑气与柔情深埋在历史的玉枕下。雕梁画栋落了尘埃,梨花满地,桃花转眼又夺了春色。正如张若虚所说:“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所以,我们今人要记住这些美丽的文字,记住这些旖旎的情事,记住这繁花似锦的快活朝代,记住这些满眼泪殇的断肠文人。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明年花好知与谁同(宋代词人的流年心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月小妆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燕山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0233877
开本 32开
页数 24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0
出版时间 2014-02-01
首版时间 2014-02-01
印刷时间 2014-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44
CIP核字 2013279085
中图分类号 I207.23-53
丛书名
印张 8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9
146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4:1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