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罗·利科所著的《承认的过程》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古代和当代众多学者的作品,既涉及哲学家的作品,也涉及其他学科的学者的作品;本书也阐发了利科晚年对许多问题的看法。本书是一本耐读的著作,在一定程度上贯彻了利科解释学的基本精神。
图书 | 承认的过程/当代世界学术名著 |
内容 | 编辑推荐 保罗·利科所著的《承认的过程》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古代和当代众多学者的作品,既涉及哲学家的作品,也涉及其他学科的学者的作品;本书也阐发了利科晚年对许多问题的看法。本书是一本耐读的著作,在一定程度上贯彻了利科解释学的基本精神。 目录 前言 导论 注释 第一研究 作为认同的承认 I 笛卡尔:“区分真假” Ⅱ 康德:在时间条件下的连接 1.在时间的条件下 2.连接 Ⅲ 表象的没落 Ⅳ 防止难以辨认(meconnaissable)的承认 注释 第二研究 自我承认 I 希腊的基础:行动及其动因 1.使尤利西斯得到承认 2.在科洛那,俄狄浦斯被否认 3.亚里士多德:决定 Ⅱ 关于有能力的人的现象学 1.能够说 2.我能做 3.能够叙述和叙述自己 4.可归罪性 Ⅲ 记忆和承诺 1.我回忆什么? 2.回想 3.“谁回忆?” 4.柏格森环节:物象(images)的承认 5.承诺 Ⅳ 能力和社会实践 1.社会实践和集体表象 2.承认和集体同一性 3.能力(capacitas)和本领(capabilitas) 注释 第三研究 互相承认 I 从不对称性到交互性 Ⅱ 霍布斯的挑战 Ⅲ 黑格尔在耶拿:ANERKENNUNG(承认) 1.“有赖其概念的精神” 2.“有效精神” 3.“政体” Ⅳ 耶拿时期黑格尔的论证的重新现实化 1.为承认而斗争和爱 2.在司法层面为承认而斗争 3.相互承认的第三个模式:社会评价 V 为承认而斗争与和平状态 1.一种和平状态:agape 2.馈赠与回馈的矛盾和交互性的逻辑 3.礼物交换和相互承认 注释 结论 一个过程 注释 致谢 人名索引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承认的过程/当代世界学术名著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法)保罗·利科 |
译者 | 汪堂家//李之喆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0146225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30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13 |
出版时间 | 2011-11-01 |
首版时间 | 2011-11-01 |
印刷时间 | 2011-1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语言文字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48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H0 |
丛书名 | |
印张 | 15.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5 |
宽 | 156 |
高 | 11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图字01-2004-4343 |
版权提供者 | Editions Stock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