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乱世丽人/胡平文集
内容
试读章节

楔子

——绝非一篇传奇

一九八二年。初夏。

曾是六朝圣地、十代名都的南京城。

一条古朴、静谧的小巷:一间古朴、静谧的书斋。

主人是一位耄耋之年的长者。

来客是一位已过而立的女人。

“姑娘,我的眼睛不好,请坐过来些。”

女人搬张椅子,在长者对面坐下……

长者姓姜,南京某学院的副教授,土木建筑专业。但他似乎对本专业兴趣一般,却对看人骨相如痴如醉。

也许是小人物如雪爪鸿泥,在历史的进程里太卑微了,他爱看大人物的骨相,尤其是那些正走红发紫的大人物的骨相。

“江青此人没有好下场。那张嘴是覆船状,这嘴好播弄是非,兴风作浪……”

“林彪战堂骨高,确是一员拥兵百万的战将。可看那扫帚眉,将来下场也很惨……”

“毛主席他老人家该寿终于一九七六年内第二个闰月……”

看了就看了,他却未把它们沤烂于腹里。有人报告了,在“万寿无疆”、“永远健康”如夏日蝉雨般倾泄的时节,他以“恶攻罪”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真是“树欲静而风不止”,进了大牢,他仍作冯妇。他看了监狱长,又看看守长,诸多的狱卒们也没少要他给自己摸摸骨骼。如果说此时人们尚乍信乍疑,那么“九·一三”事件一出来,人们被震慑了,也动了恻隐之心,向有关方面递了报告,以年高体衰为由,请求让其保外就医。待到天安门城楼上老人家的巨幅画像裹上了一圈黑绸,旋即大街小巷上涌满了手提美酒和三公一母螃蟹的人流,姜公一案也就顿成明日黄花……

这是被他批“死”的,还有被他批“活”的。

他曾给在牛棚里落难的某省两位领导同志看骨相:“两位务请自珍。你们均有东山再起之势,待河清海晏,一位官将做去堂堂京都,一位官将迁至煌煌异域……”

也许当时后者是闷极无聊,不过姑妄听之;可十几年后仕途的变幻确被前者一一言中。

长者一只眼是睁眼瞎,另一只眼视力勉强及零点一。他看了女人半个多钟头,不时还用上了放大镜,俨然这探视的是一幅百万分之一的军事地图,抑或是哪个时代的出土文物。

“姑娘,让我摸摸你的骨骼。”

从脑前额到脑后额。从耳跟到两肩。从胸骨、背骨到肘关节、手关节、指关节。从胯骨、膝盖骨直至脚踝骨。

“姑娘,我有两个印证。我想你这三十几年的命运,逃不出这两个印证。若我有讲得不对之处,听完后你尽管讲,帮助我来研究,好吗?”

女人点点头。

“恕我直说,你很可惜,你的两只耳朵长反了。不然我不能坐在这里同你说话,我也没有机会见到你……”

女人笑道:“我耳朵怎么长反了,不是长得挺好吗?”

“此意差矣。在骨像学上,讲人耳朵长反了,是讲人的命运阴差阳错。我给你的第一个印证便是:你这一生有三次机遇,你已错了两次。第一次是十五六岁,在异国他乡,你有个机遇可以冲上去,若冲上去了,现在你在海外是位荣华富贵之人;第二次不是十七八岁,就是十九岁时,此次机遇本势不可阻,龙虎凤三魁聚首,犹如平地里响起一声炸雷,若冲上去了,你就是国家第一夫人……”

长者唏嘘一声,伸手去女人两眉间的印堂摸道:“你这里有一个不明显的陷洼。它告诉我,这两次机遇你都没能冲上去。岂止是没冲上去,二十四五岁时,你又从天上掉下来,掉在烂泥塘里,有一番在社会底层的曲折遭际。姑娘,这第一个印证说得对吗?”

像个怕火又玩火的孩子,女人带点神经质地追问:“姜教授,请再说第二个印证。”

“你幼年丧父。十岁左右离家出走,自谋生路。你的同胞兄妹中,女孩子仅你一个。”

“我的婚姻呢?”

“不出今年年底,你要与现在的丈夫离婚,他不是你的本命丈夫。我看你是三夫命。”

“我只结过一次婚。真要再婚,也会吸取教训,怎么还会有三夫命呢?”

“不。姑娘你忘了,你前面还有一个要结婚而未结婚的,他死了。他才是你的第一个。”

响在女人耳畔的,不是长者几乎轻如烟岚的话语,而是历史的鼓棰在心头撞击出的阵阵轰鸣……

坐在女人对面的,不是一位颅顶雪峰、仙风道骨的长者,而是影子般紧随女人、又残酷得发出钢青色冷光的命运……

心灵不是牛皮鼓,那鼓棰上鲜血淋淋。

你沉埋于心中的一层又一层惨痛被剥露无遗了:从幼年时嚎啕于父亲的灵前,到今天众说纷纭,汗牛充栋,政治色彩之上又蒙一层桃红,没有比这更能刺激人们的肾上腺了!你成了一碟下酒的南京闻名的盐水鸭。你成了一支解闷时高雅的“三五”。百万的文字撕啃你的骨头,泄洪般的传说灼烧你的灵魂……

你榫头般打人心底的一个又一个隐秘,顷刻里雨珠般纷纷弹起。由于种种可以理解的原因,或者难以理解的原因,你打算沉默,或者你必须沉默。历史的恢宏进程常常无视于小人物们的悲哀,又尤其是这类小人物——当他们被舆论划为一个旧时代的殉葬品时,舆论便不时以压路机的肆无忌惮,企图将他们踩入永远的沉默。此刻,当长者挑破了你心头的诸多隐密,甚至挑破了那件当时只有最高层几个人和你本人知道的隐密,这就犹如长夜里亮起了一盏烛焰,浓丽而又温暖,你有了靠近它的欲望,你有了呼应它的冲动……

“姑娘,你看我说得对不?”

“姜教授,您听说过张宁这个人吗?”

“我想想。好像什么时候听说过这个名字……”

“您知道‘文革’中林彪家里在全国挑选女孩子的事吗?”

“这知道。噢,想起来了,听说在南京挑走的女孩叫张宁。”

“我就是张宁,就是最后被林彪家里选中的那个人……”

长者不自禁拍了一下女人的手,“姑娘啊,真有幸见到你。不是你来,茫茫人海里哪去寻你?骨相学就需要你这样的研究对象。现在我能肯定,我说的两个印证都是对的。不过尚存两点疑问,你若不说,我这般凡夫俗子再怎样也揣摩不出。一点是在十五六岁时,你碰到’谁了?”

“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加诺的公子。”

长者伸出二指,“再有一点是龙虎两魁,除去一魁是林立果,还有一魁是谁?”

你清弱苍白的脸上,那含着苦涩的嘴角抿紧了,良久,咬出了三个字:

“毛——远——新”  长者布满梅花斑的脸上,不见半点惊异。像是岭岩上一株枝虬节错的老梅,许是它处于面临八方的博大地势,许是它的根系坚韧地扎进了深深的岩间,地平线上没有什么变幻的风云能让它眩目,没有什么涌动的雨雪能叫它震悚……

P3-6

目录

乱世丽人

芥末沧桑

美丽与悲怆——浦熙修与她的年代

序言

当下的年代,颇有些“搞怪”,一个沧桑悠远却又饱经忧患与劫难的民族,现在最有影响的文化消费,不是莎士比亚戏剧、雨果与托尔斯泰小说那般的史诗与悲剧式作品;广为自觉的文化顸礼,亦不是诸子百家与民国年代诸多大师们高山仰止的身影。一幕幕引起大众文化狂欢的是——诸多电视频道里各种版本的“非诚勿扰”,“快男超女”,“达人秀”,以及随时世衍变、野草般冒出来的各色网络俚语与手机段子,还有各种顶级“小品”,造型炫目的浩歌劲舞。不惜巨资营造出的一个个流光溢彩、天上人间的盛世气象……

倘若是前者,还能让我感觉当下社会的诸多脉象,对于后者,我则很难如吃饱了的鸽子一样,纵情兴奋于当代“文化英雄”与时尚潮人们精心拼贴出的宏丽、欢乐之中。相反,老夫常作大不恭地想:倘若这拼贴出的宏丽与欢乐,能麻木掉历史深处仍在纠结的痛楚,湮没去当下油锅炒豆子一样进射开来的矛盾与困惑,并能征服世界的话,那么,全球恐怕都得进入小品年代了……

毋庸讳言,在最直观的层面,更多的国人还会感觉到当下同时又是个“拆迁年代”。

举国上下,从煌煌大都到偏远县城,几乎无一不在剧烈的拆迁、大兴土木之中:亮化绿化工程,青水蓝天工程,沿街“平改坡”工程,旧城区改造工程,中央商务区工程,地铁工程,高铁工程,过江隧道工程……据说,当今世界上的建筑机械有6成在中国引擎轰鸣,大展雄风。

物质层面,恨不得天天有着奥运会开幕式般的热闹与风光,却无法在精神层面给民众指引方向。1980年代那种锐不可当的改革气势,激情燃烧的理想i义精神。几近消磨殆尽,一度活力四射的中国社会,纷争与抵牾越来越多。可谓怨恚塞于下,歌舞漫于上。

因此,我对历史,尤其是那些与我们——俗称“老三届”这代人的命运十指连心的历史,总是沦肌浃髓,难以释怀。为此,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我颇为自觉地将自己的生存方式与写作方式,定位于一种渐行渐远于文坛江湖的“游走”状态——

在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与时下鲜活的社会现实间游走;在人文学科诸多领域的前沿学理与本人的历史经验、现实感受问游走;在公共知识分子的先知先觉与芸芸众生的悲欢哀乐间游走。企图以可感可触的文字,让一些可能仍在中国社会进程中表现复杂、微妙、敏感和不容置疑的问题,有更多的人知晓它,思索它。

于是,随着我的“游走”,便有了这部时空颇为开阔、内容涉及几代中国人生存方式与生命体验的文选的整体面貌——

第一卷:《世界大串联》

本卷主体为《世界大串联》、《移民美国》,主要内容反映改革开放初期的出国潮及这批新移民在美国的生活体验。1988年,《世界大串联》获得全国108家刊物共同举办的《中国潮》报告文学征文优秀作品一等奖。本卷另有《秋天的变奏》、《你的秘密并不秘密》两篇章,描绘了上世纪八十年代颇为躁动的中年男女们的婚姻、家庭风景。

第二卷:《百年误读:二十世纪中国之侧影》

本卷辑内有《“湖南农民运动”考》、《南方大山间的小小苏联——“苏维埃运动”侧影》等9篇历史纪实性作品,看后读者大概会有这样的印象:对于中国而言,1978年,决非一般里程碑的意义,它从根本上结束了中国未经宣布却实际长期存在的战争状态,从此——人性与人道的全面苏醒,常识与常态的不可扭曲,在这块土地上便是不可阻挡的了。

第三卷:《千年沉重》

本卷一为作者上世纪九十年代思考地域文化、知识分子命运及社会现象的大文化散文《千年》,二为《今日曾经的驿站》,可谓是上文的进一步发掘。三《不再是秦兵马俑的脸》,以书信的形式,凸现了从民国走来的那代知识分子别具一格的精神谱系与人格力量。四《莫忘沉重》,则是作者二十多年来安之若素于“游走”状态的心路写照。

第四卷:《中国的眸子》

本卷的主体是《中国的眸子》: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李九莲,1968年因在给男友的信中剖露对“文革”的不满而招来杀身之祸。八十年代初,在胡耀邦亲自关照下获平反。李九莲,现与林昭、遇罗克、张志新等人一样,被誉为当代中国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者。

本文1992年获人民文学出版社《当代》文学奖。

第五卷:《乱世丽人》

本卷内容包括三部分:

一、原南京军区歌舞团舞蹈演员张宁卷入林立果“选妃”闹剧的来龙去脉。

二、《芥末沧桑》,写的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发生在首都北京的几位青年女子的遭际。

三、《美丽与悲怆——浦熙修与她的年代》,此文2009年12月获“新中国六十年优秀中短篇报告文学奖”。并收入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1949——2009报告文学选》。

第六卷:《一百个理由》

本卷全方位关注中国与日本——在世界范围内,彼此文化的相通性如此强烈、而差异性又如此鲜明的两个国家。

中国能找到100个理由谴责日本,中国更能找到100个理由与日本和平相处。

作者深深以为:中国欲一扫近代以来的耻辱与颓唐,走向民族的全面复兴,非得通过日本这道心理门槛;在很大程度上,这

道门槛将考验中国能否成为一个成熟的现代国家。

本书被《中华读书报》评为20HD5年非虚构类十大好书之一。

第七卷:《情报日本》

本卷深入剖析了日本文化中一直被国人所忽略的一个强烈特征:以情报立命,视情报为岛国生存、拓展的第一要义;正是因为情报战的出色运用,近代以来的日本人,才给世界炮制了一次次令人震惊的可怕灾难。

《情报日本》被《亚洲周刊》评为2008年全球华人十大好书,名列第三,并获第四届徐迟报告文学优秀奖。

需加说明的是,在今日看来,早期作品中必有多处,或认知难免旁支浅陋,或人事已成明日黄花,但它们已构成我大半生写作的历史,以及我已涉猎的众多历史场景——留下前者,是如同一头孤狼的我,攀行在汉语高原上深深浅浅的思想足印;而保留后者,则因为时间的长河总会淘洗出足够的史实,并浮现其全部的意义。

打心眼里感激二十一世纪出版社社长张秋林、北京人文出版中心主任张明两位先生及责任编辑文欢女士。正是他们深切的人文情怀,历史意识,以及对本人写作生涯的长期关注与理解,才得以此次集中呈现在读者面前。

也许耐心看过这部文集,在“闲坐话玄宗”之余,读者多半会有沉重之感,难免扼腕唏嘘。看看当下排山倒海般的“天天都是好日子”的种种闲适、娱乐的写作,老夫亦愈来愈觉得自己是野狐禅,屡屡起意决绝掷笔,遁去“山林”罢了。可这时,我总会想起上世纪初一位俄罗斯诗人在漫天风雪中所吟诵的句子——

我不能不爱脚下的这块土地,

我不能不恨脚下的这块土地。

2011年8月,“7.23”甬温线动车追尾事故后十天

内容推荐

《乱世丽人》为“胡平文集”第五卷。

《乱世丽人》讲述了:

关于林立果“选妃”,坊间传言无数,真相到底为何?

林彪折戟温都尔汗前夜,北戴河密室内,曾经发生过什么?

张宁,你可能知道她的名字,却未必知道她的故事,以及她知道的故事。

一名美丽的中国女子,一个阿尔巴尼亚的留学生,一次命定的邂逅,一场缠绵的爱恋,之后是一个荒唐的罪名,一份劳动教养通知书,以及一出不可逆转的人生悲剧……红颜,为时代而薄命?

彭德怀的妻姐,罗隆基的知己,新民报的著名记者,文汇报的右派先锋,周恩来暗中保护的朋友,却被毛泽东视为眼中钉……浦熙修,她到底为中国做了什么?

编辑推荐

作者胡平曾获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徐迟文学奖,人民文学出版社当代文学奖《中国作家》杂志报告文学奖,台湾《中国时报》报告文学首奖。

《乱世丽人》内容包括三部分:

一、原南京军区歌舞团舞蹈演员张宁卷入林立果“选妃”闹剧的来龙去脉。

二、《芥末沧桑》,写的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发生在首都北京的几位青年女子的遭际。

三、《美丽与悲怆——浦熙修与她的年代》,此文2009年12月获“新中国六十年优秀中短篇报告文学奖”。并收入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1949——2009报告文学选》。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乱世丽人/胡平文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胡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9168937
开本 16开
页数 34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11
出版时间 2011-12-01
首版时间 2011-12-01
印刷时间 2014-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1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53.7
丛书名
印张 22
印次 1
出版地 江西
241
167
2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6:4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