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人间词话/传世经典文库
内容
编辑推荐

《人间词话》是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所著的一部文学批评著作。是晚清以来论语最有影响的著作,被称为中国古典诗学的辉煌终结和现代文艺美学的萌芽。这是一部最具新意、最有价值的著作。它虽然运用的是中国传统词说的批评形式,却体现了现代的审美意趣和批评精神。全书融会中西,承前启后,既有对传统词学的继承和突破,也有对西方理论的接受和融通。

内容推荐

《人间词话》是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所著的一部文学批评著作,也是中国近代最负盛名的一部词话著作。

《人间词话》全书以“境界”说为核心,将其视为词创作的原则和批评标准,并以此来评价词人的得失,作品的优劣和词品的高低,对读者欣赏、评判古代的文学作品,具有极高的指导价值。

目录

卷上

卷下

补遗

王国维诗词欣赏

试读章节

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①,“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②,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③,“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④,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注释:

①“泪眼”两句:出自南唐词人冯延巳(903-960)《鹊踏枝》,原词:“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琱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②“可堪”两句:出自北宋词人秦观(1049-1109)《踏莎行》,原词:“雾失楼台,月迷津度,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③“采菊”两句:出自东晋诗人陶渊明(365或376-427)《饮酒诗》第五首,原诗:“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④“寒波”两句:出自金代文学家元好问(1190-1257)《颍亭留别》,原诗:“故人重分携,临流驻归驾。乾坤展清眺,万景若相借。北风三日雪,太素秉元化。九山郁峥嵘,了不受陵跨。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怀归人自急,物态本闲暇。壶觞负吟啸,尘土足悲咤。回首亭中人,平林澹如画。”

无我之境,人唯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故一优美,一宏壮也。

自然中之物,互相关系,互相限制。然其写之于文学及美术中也,必遗其关系限制之处。故写实家亦理想家也。又虽如何虚构之境,其材料必求之于自然,而其构造亦必从自然之法律。故理想家亦写实家也。

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红杏枝头春意闹”①,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②,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

注释:

①“红杏”句:出自北宋词人宋祁(998-1061)《玉楼春》(春景),原词:“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②“云破”句:出自北宋词人张先(990-1078)《天仙子》(时为嘉禾小倅,以病眠,不赴府会),原词:“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优劣。“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①,何遽不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②;“宝帘闲挂小银钩”③,何遽不若“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也。

注释:

①“细雨”两句:出自唐代诗人杜甫(712-770)《水槛遣心二首》之一,原诗:“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②“落日”两句:出自杜甫《后出塞五首》之二,原诗:“朝进东门营,暮上河阳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平沙列万幕,部伍各见招。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悲笳数声动,壮士惨不骄。借问大将谁,恐是霍嫖姚。”

③“宝帘”句:出自北宋词人秦观《浣溪沙》,原词:“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澹烟流水画屏幽。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严沧浪①《诗话》谓:“盛唐诸公,唯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澈玲珑,不可凑拍。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影、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余谓:北宋以前之词,亦复如是。然沧浪所谓“兴趣”,阮亭所谓“神韵”,犹不过道其面目,不若鄙人拈出“境界”二字,为探其本也。

注释:

①严沧浪:即严羽(1192?-1241?),字丹丘,一字仪卿,自号沧浪逋客,世称严沧浪。南宋诗论家、诗人,著有《沧浪诗话》。

太白纯以气象胜。“西风残照,汉家陵阙”①,寥寥八字,遂关千古登临之口。后世唯范文正之《渔家傲》②、夏英公之《喜迁莺》③,差足继武,然气象已不逮矣。P1-8

序言

有一句话说:“读杂书万卷,不如读经典一藏。”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就蕴含在传承不息、历久弥新的国学经典之中。如果将中国传统文化比作是一棵树,那么国学经典就是这棵树的根,中国传统文化之所以枝繁叶茂、欣欣向荣,得益于有一个充满养分、发达的根系。国学经典乃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根,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血脉之魂,体现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使得华夏文明能够薪火相传、魅力永存。

“国学”一词指代中国传统文化,始于清末,产生于西学东渐、新旧文化转型的历史时期,至20世纪20年代被学界广泛讨论和使用。当时,由于西学的大量涌入,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了严重冲击,日显衰弱。为了保存和弘扬传统文化,一些民族意识强烈、眼光深远的学者大力提倡“国学”,发起“整理国故”的运动。章太炎认为:“夫国学者,国家所以成立之源泉也。吾闻处竞争之世,徒恃国学固不足以立国矣,而吾未闻国学不兴而国能自立者也。吾闻有国亡而国学不亡者矣,而吾未闻国学先亡而国仍立者也。故今日国学之无人兴起,即将影响于国家之存灭。”可见,他对国学是何等的重视。也正是因为有这样一批有识之士,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科学地整理和研究,才涌现了许多具有很高学术价值、对后世有着深远影响的作品。

如今,“国学热”方兴未艾,一方面,国人以弘扬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重振民族精神为历史使命;另一方面,每个人又渴求从国学经典中汲取养料,武装自己的头脑,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编撰了《传世经典文库》这套丛书,精选了清末民国时期的著名学者的代表作品19部,涉及诗词、戏曲、小说、书画、历史、文化、文字学等方面,其中不乏王国维《人间词话》、章太炎《国学概论》、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朱自清《经典常谈》等享有盛誉的作品。这些作品是国学研究的丰硕成果,是饱含才情与智慧、顺应时代潮流之作,对今日学习国学仍然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在此次勘校的过程中,我们对原书不做任何有损原意的改动,仅做适当地技术性加工。采用简体字横排,在强调通俗性的同时,也兼顾资料性与学术性。

阅读经典,可以陶冶情操,提高素养;阅读经典,可以拓宽视野,增长智慧;阅读经典,可以净化心灵,完善人格。我们希望并相信,《传世经典文库》这套丛书一定能带给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年朋友们以阅读的乐趣和思想的启迪。

编者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人间词话/传世经典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国维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安徽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12063047
开本 16开
页数 20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88
出版时间 2013-06-01
首版时间 2013-06-01
印刷时间 2013-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04
CIP核字 2013038257
中图分类号 I207.23
丛书名
印张 13
印次 1
出版地 安徽
229
165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6: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