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欧洲与中国(陈乐民作品)(精)
内容
编辑推荐

《欧洲与中国(陈乐民作品)》——三联版“陈乐民作品”(九种)之一。收录作者关于西方历史文明、中西相交之际的会通交流状况、中国与欧洲的文化对比以及国际关系问题的文章、随笔,展开跨越古今中西的视野,切中先生毕生之所追问:“欧洲何以为欧洲,中国何以为中国?”。

内容推荐

“陈乐民作品”凡九册,整合收录了作者主要的文章随笔、学术专著及译著。

此次出版的《欧洲与中国》、《敬畏思想家》、《读书与沉思》、《在中西之间:自述与回忆》四种为文集,以十余部已出版的作者自编、他编文集为主体,按主题、写作或出版时间递次编订。

即将出版的专著部分五册,根据内容及写作思路对零散的单行本进行了适当整合:《戴高乐撒切尔夫人》、《战后西欧关系(1945—1984)》(附《东欧巨变与欧洲重建(1989—1990)》)、《20世纪的欧洲》(附《“欧洲观念”的历史哲学》)、《欧洲文明的进程》(附《对话欧洲》)、《莱布尼茨读本》(附《有关神的存在和性质的对话》)

《欧洲与中国(陈乐民作品)》收录作者关于西方历史文明、中西相交之际的会通交流状况、中国与欧洲的文化对比以及国际关系问题的文章、随笔,展开跨越古今中西的视野,切中先生毕生之所追问:“欧洲何以为欧洲,中国何以为中国?”

目录

出版说明

总序

辑一 西方文明杂谈

 何谓“西方文明”?

 欧洲文明的源头——欧洲文化史论课程讲演摘录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一

 近代欧洲从哪里发端

 英法文明的区别  一

 欧洲的17世纪

 20世纪欧洲与19世纪欧洲之别

辑二 中西之交

 历史与展望——中、西(欧)交流发展之我见

 明清之际天主教耶稣会在华活动的“三起三落”

 汤若望

 方圆难周

 两汉与欧洲之交

 来自伊比利亚半岛的不速之客

 关于18世纪西欧天主教内有关中国

 礼仪之争的一个“新发现”

 徐光启、利玛窦及17世纪中西文化会通与冲突

 徐光启的命运和启示

辑三 看的是欧洲,想的是中国

 中西文化比较纲要

 老话题——中国何时开始落后?

 感情和理性的矛盾

 此“封建”非彼“封建”——一个历史问题的误解

 文化与文明、

 中西文化之交相格义之学

 中西文化思想史之再观察

 中西文化交流中之不平衡与前瞻

 探寻中国的“自性”(identity)

 从“西学源于中土”引出的闲话

 “太平洋时代”与“大西洋时代”

 中西文化一察异会通

 从比较到超越比较——关于中西文明

 我们需要一次“文艺复兴”——对中西交流的一些看法

 “中国”和“欧洲”的来源

 “动”的文化、

 关于“大西洋”的译名

 答《历史教学问题》记者问

 世纪感言——“全球化”进程中的中国

 一种历史的观念——传统与现代化及其他

 重提“东西方问题”

 我为什么要进入文明史的研究

 欧洲与中国

辑四 放宽国际研究的思路

 关于国际问题的研究

 《十八世纪外交史内幕》笔记

 《西方外交思想史》绪论

 英国外交史论要

 文明冲突欤?文明融合欤?

 拟关于国际政治研究的对话

 拓宽国际政治研究的领域

 西方文化传统与世界历史

 远距离看欧洲

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欧洲与中国(陈乐民作品)(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乐民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三联书店
商品编码(ISBN) 9787108046376
开本 32开
页数 437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360
出版时间 2014-01-01
首版时间 2014-01-01
印刷时间 2014-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国际关系
图书小类
重量 0.608
CIP核字 2013171304
中图分类号 D829.5
丛书名
印张 14.1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8
153
2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12:4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