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在思想文化频繁交流的全球化时代,没有基本的西学知识,也不能真正懂得中华文化传统的精华,读一些西方哲学的书是青年学子的必修课,而且成为各种职业人继续教育的新时尚。中华书局的出版物对弘扬祖国优秀文化传统和引领时代风尚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值得赞扬和支持。
这本《亚里士多德(精)》(作者加勒特·汤姆森、马歇尔·米斯纳)是该出版社出版的“最伟大的思想家”系列其中一册。
图书 | 亚里士多德(精)/最伟大的思想家 |
内容 | 编辑推荐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在思想文化频繁交流的全球化时代,没有基本的西学知识,也不能真正懂得中华文化传统的精华,读一些西方哲学的书是青年学子的必修课,而且成为各种职业人继续教育的新时尚。中华书局的出版物对弘扬祖国优秀文化传统和引领时代风尚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值得赞扬和支持。 这本《亚里士多德(精)》(作者加勒特·汤姆森、马歇尔·米斯纳)是该出版社出版的“最伟大的思想家”系列其中一册。 内容推荐 这本《亚里士多德(精)》(作者加勒特·汤姆森、马歇尔·米斯纳)是中华书局出版社出版的“最伟大的思想家”系列其中一册。 作为“古希腊三贤”之一的亚里士多德,创建了一个庞大、复杂的哲学系统。而《亚里士多德(精)》则对其系统进行了细致的划分,并分别介绍了亚里士多德关于物理学、形而上学、心理学、伦理学、政治学和美学等方面的思想,帮助读者准确、系统地了解他的思想体系。 目录 1 亚里士多德的世界 2 改变世界的一生 3 科学研究的本性 《范畴篇》 句子和命题 逻辑学 科学方法 辩证法 4 物理学 变化 四因 运动 时间和无限 第一因; 无第一事件 5 自然 月球世界 地球世界 动物 6 形而上学 实在 存在之为存在 本体是什么﹖ 本体的研究 本体作为形式 神学 7 心理学 灵魂作为形式 心的不同层次 理性 8 伦理学 两个问题 理性 善 伦理学的其余部分 9 政治学 政治学与伦理学的关系 政治社会的特征 10 美学 修辞学 诗学 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为了获得理解自然和变化的基本原理,亚里士多德考察了早期希腊思想学派。他注意到,他们都承认第一原理包括对立物(如充实和缺乏,上和下)。亚里士多德同意这个观念,因为所谓第一原理,像对立物一样,不可能从对方产生,否则,它们将不是第一的。此外,所有其他事物必须从第一原理产生。 亚里士多德没有讨论基本原理实际上是什么,就认为基本原理必须至少有两个,因为它们必须包含对立物。然后他注意到对立物是描述性的,这等于假定了有一个它们所属的本体,或更确切地说是质料。因此,有三个自然变化的基本原理:质料,以及两个对立物。换言之,所有变化都包括三个要素:变化着的事物、它变化之前的状态,以及它变化之后的状态。亚里士多德得出结论说,变化需要对立物及变化背后的物的观念。 在第1卷第7章,他区分并论证了两种变化: X变成Y; Y产生于X。 第一种变化是发生在本体身上的改变。某人学习音乐,她成为音乐家,她从非音乐家变成音乐家。这样的改变包含三个要素:人、音乐、非音乐。 第二种变化指新事物的产生。这类变化称作本体的产生。与本体的变化不同,这类变化不是指一个先前存在的事物获得新状态,而是指一个新事物的产生。亚里士多德称,只有本体才有这种变化,它们通过质料获得形式而产生。例如,一个青铜铸像的产生就是青铜获得形式。这种变化需要形式—质料两个要素。 亚里士多德用他两种变化的观点反对巴门尼德。巴门尼德认为,存在不可能产生于非存在,因此变化是不可能的。亚里士多德批评说,巴门尼德的这个观点过于简单化了。 改变(第一种变化)是指非存在变成存在吗?从性质上来说,变化好像是从不存在开始的(如,不懂音乐的变成懂音乐的)。但是,从本体来说,变化的起点是存在(即,那个人,是她变成了懂音乐的)。由此看来,巴门尼德错了。 本体的产生(第二种变化)是指非存在变成存在吗?亚里士多德的回答同先前一样。你可以说变化是某物从非存在产生,但是,你也可以说不是。第二种变化的类型是说,一个新的本体或事物产生了。例如,一个婴儿的诞生。表面上看这好像是某物从非存在产生,然而在这种变化中某些东西一直保持存在着,这就是质料。质料获得了新形式,变成了先前不存在的事物。由此看来,巴门尼德也是错的。 为了使这一点更清楚,亚里士多德引进了潜能和现实区分的概念。在他看来,所有变化都是潜在的某物变成现实的某物。人变得懂音乐了,就是说他们先前就潜在地懂得音乐,现在这种潜能变成了现实。同样,种子是潜在的树。两种变化都是指潜能变为现实,巴门尼德疏于考虑的正是变化的这一方面。巴门尼德称作“非存在”的,实际上是潜在的存在。循此线索,亚里士多德通过分析两类变化,从质料和形式的区分角度向我们证明了巴门尼德的错误所在。 应当怎样准确理解形式和质料的不同是第6章的主题。但是,一开始我们可以把形式想象为自然物的结构或组织。例如,动物的形式就是它身体的质料如此这般地被组织起来的方式,这种组织方式使它的身体有能力生长、知觉和运动。这就是动物的本质。这个本性规定了它的运动能力。质料是所说的本体或事物由以组成的物质。没有形式,质料不可能存在。形式也需要质料。它们是任何个别事物的两个方面。 形式和质料的区分可以引申到不同层面。身体是人的质料,肌肉又是身体的质料。任何复合物的质料都是四元素,即火、气、土、水的其中之一种或几种。形式—质料的区分也可以用于这些要素本身。 亚里士多德并不认为物理学只应当研究质料,它是关于自然的研究,因此,它也应当研究事物的本性,即事物的形式。事物的形式规定着事物的发展及变化方向。此外,亚里士多德还认为,有时部分只能根据整体得到理解。简而言之,物理学需要我们理解自然,这就要求我们能够解释自然,但并非所有的解释都只与物质有关。P34-37 序言 贺麟先生在抗战时期写道:“西洋哲学之传播到中国来,实在太晚!中国哲学界缺乏先知先觉人士及早认识西洋哲学的真面目,批评地介绍到中国来,这使得中国的学术文化实在吃亏不小。”贺麟先生主持的“西洋哲学名著翻译委员会”大力引进西方哲学,解放后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汉译世界学术名著》的“哲学”和“政治学”系列以翻译引进西方哲学名著为主。20世纪80年代以来,三联书店、上海译文出版社、华夏出版社等大力翻译出版现代西方哲学著作,这些译著改变了中国学者对西方哲学知之甚少的局面。但也造成新的问题:西方哲学的译著即使被译为汉语,初学者也难以理解,或难以接受。王国维先生当年发现西方哲学中“可爱者不可信,可信者不可爱”,不少读者至今仍有这样体会。比如,有读者在网上说:“对于研究者来说,原著和已经成为经典的研究性著作应是最为着力的地方。但哲学也需要普及,这样的哲学普及著作对于像我这样的哲学爱好者和初学者都很有意义,起码可以避免误解,尤其是那种自以为是的误解。只是这样的书还太少,尤其是国内著作。”这些话表达出读者的迫切需求。 为了克服西方哲学的研究和普及之间隔阂,中华书局引进翻译了国际著名教育出版巨头汤姆森学习出版集团(现为圣智学习集团)的“华兹华斯哲学家丛书”(Wadswonh Philosophers)。“华兹华斯”是高等教育教科书的系列丛书,门类齐全,“哲学家丛书”是“人文社会科学类”中“哲学系列”的一种,现已出版88本。这套丛书集学术性与普及性于一体,每本书作者都是研究其所论述的哲学家的著名学者,发表过专业性强的学术著作和论文,在为本丛书撰稿时以普及和入门为目的,用概要方式介绍哲学家主要思想,要言不烦,而不泛泛而谈,特点和要点突出,文字简明通俗,同时不失学术性,或评论其是非得失,或介绍哲学界的争议,每本书后还附有该哲学家著作和重要第二手研究著作的书目,供有兴趣读者作继续阅读之用。由于这些优点,这套丛书在国外是不可多得的哲学畅销书,不但是哲学教科书,而且是很多哲学业余爱好者的必读书。 “华兹华斯哲学家丛书”包括耶稣、佛陀等宗教创始人,以及沃斯通克拉夫特、艾茵·兰德等文学家,还包括老子、庄子等中国思想家。中华书局在这套丛书中精选出中国人亟需了解的主要西方哲学家,以及陀思妥耶夫斯基、梭罗和加缪等富有哲理的文学家和思想家,改名为“世界思想家译丛”翻译出版。中华书局一向以出版中国思想文化典籍享誉海内外,这次引进翻译这套西文丛书,具有融会中西思想的意义。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在思想文化频繁交流的全球化时代,没有基本的西学知识,也不能真正懂得中华文化传统的精华,读一些西方哲学的书是青年学子的必修课,而且成为各种职业人继续教育的新时尚。中华书局的出版物对弘扬祖国优秀文化传统和引领时代风尚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值得赞扬和支持。 张世英先生担任这套译丛的主编,他老当益壮,精神矍铄,认真负责地选译者,审译稿。张先生是我崇敬的前辈,多年聆听他的教导,这次与他的合作,更使我受益良多。这套丛书的各位译者都是学有专攻的知名学者或后起之秀,他们以深厚的学养和翻译经验为基础,翻译信实可靠,保持了原书详明要略、可读性强的特点。 本丛书45册分两辑出版后,得到读者好评。我看到这样一些网评:“简明、流畅、通俗、易懂,即使你没有系统学过哲学,也能读懂”;“本书的脉络非常清晰,是一本通俗的人门书籍”;“集文化普及和学术研究为一体”;“要在一百来页中介绍清楚他的整个哲学体系,也只能是一种概述。但对于普通读者来说,这种概述很有意义,简单清晰的描述往往能解决很多阅读原著中出现的误解和迷惑”,等等。 这些评论让我感到欣慰,因为我深知哲学的普及读物比专业论著更难写。我在中学学几何时曾总结出这样的学习经验:不要满足于找到一道题的证明,而要找出步骤最少的证明,这才是最难、最有趣的智力训练。想不到学习哲学多年后也有了类似的学习经验:由简人繁易、化繁为简难。单从这一点看,柏拉图学园门楣上的题词“不懂几何者莫人此门”所言不虚。我先后撰写过十几本书,最厚的有80、90万字,但影响最大的只是两本30余万字的教科书。我主编过七八本书,最厚的有100多万字,但影响最大的是这套丛书中多种10万字左右的小册子。现在学术界以研究专著为学问,以随笔感想为时尚。我的理想是写学术性、有个性的教科书,用简明的思想、流畅的文字化解西方哲学著作繁琐晦涩的思想,同时保持其细致缜密的辨析和论证。为此,我最近提出了“中国大众的西方哲学”的主张。我自知“中国大众的西方哲学,现在还不是现实,而是一个实践的目标。本人实践的第一步是要用中文把现代西方哲学的一些片段和观点讲得清楚明白”。欣闻中华书局要修订再版这套译丛,并改名为《最伟大的思想家》,每本书都是讲得清楚明白的思想家的深奥哲理。我相信这套丛书将更广泛地传播中国大众的西方哲学,使西方哲学融合在中国当代思想之中。 2013年10月于北京大学蓝旗营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亚里士多德(精)/最伟大的思想家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美)加勒特·汤姆森//马歇尔·米斯纳 |
译者 | 张晓林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华书局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1097474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139 |
版次 | 2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93 |
出版时间 | 2014-01-01 |
首版时间 | 2002-05-01 |
印刷时间 | 2014-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西方哲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04 |
CIP核字 | 2013249296 |
中图分类号 | B502.233-49 |
丛书名 | |
印张 | 4.875 |
印次 | 3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18 |
宽 | 145 |
高 | 15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Wadsworth, a division of Thomson Learning, United States of |
定价 | |
印数 | 15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