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叔本华(精)/最伟大的思想家
内容
编辑推荐

北大、人大、复旦、武大等校30名师联名推荐,哲学专业学生、文科大学生及哲学爱好者的必读书。

一本书读通意志主义哲学家叔本华:为何莫泊桑称其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梦想破坏者”?

《叔本华》首先简要介绍了叔本华的生平经历和他的性格,以让读者了解其思想的形成过程和原因,然后则以其最重要的著作《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以及《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为核心,分别对叔本华在哲学、美学、道德等方面的思想进行了全面、深刻地论述。本书由S.杰克·奥德尔著。

内容推荐

《叔本华》为西方思想普及入门丛书《世界思想家译丛》之一,主要介绍了德国哲学家亚瑟·叔本华的生平及其主要思想。

《叔本华》首先介绍了叔本华的生平,这有助于读者了解其思想形成的原因。其后,作者详细介绍并论述了叔本华最重要的两部著作《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以及《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以这两部著作为最主要的线索和资料,向读者介绍了叔本华在意志、表象、逻辑、道德等方面的思想。适合高中生、大学生以及对哲学感兴趣的普通读者阅读。本书由S.杰克·奥德尔著。

目录

导论

1 叔本华的生平与性格

2 历史背景

3 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

4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作为表象的世界

作为意志的世界

5 基础美学:柏拉图的永恒形式

6 悲观主义、道德和禁欲主义

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在哲学史上,叔本华更像是一个有趣的涉猎广泛的美学家。他对音乐美学、绘画艺术、诗歌和音乐都有研究。然而更让人感兴趣的是,他把艺术看作是解除人类存在的痛苦之源,即无尽的欲求(意志)的一个可能的途径。在《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的第三部分,他论述了这个主题。它的题目是“世界作为表象再论”。正是在这部分,他向另一位影响其哲学发展的思想家柏拉图表示了敬意;也正是在这儿,他讨论了艺术和它对于有意义的存在的积极意义。所有这些在这部分的副标题里都已表明:“独立于充足理由律以外的表象:柏拉图的理念:艺术的客体。”

在标题页中他用希腊语引了柏拉图的《蒂迈欧篇》(Timaeus),但又为那些不懂希腊语的人翻译为:“那没有起源而又永存的是什么?那永远变化着、消逝着而又从未存在的又是什么?”柏拉图对第一个问题的回答是永恒的理念,第二个问题的答案是正在生成着的东西——经验世界。在全面论述叔本华对柏拉图的理念的看法之前,需要介绍一点背景知识。

柏拉图关于形式的学说是为了解释这样一个事实:我们所遇到的各种各样的事物中,有些事物与另一些是如此相似,如果不是因为其个体性,它们看上去简直难以辨别。让我们以鸬鹚为例。如果一个人漫步在多岩的爱尔兰海边,遇到一大群黑色的、蹼足的鸟冲向海面刺向它们的食物——海洋中小到能让这些俯冲的“轰炸机”从水中拖出来的生物,他确实无法把这些捕食的鸟中的任何一个与另一个区分开。如果我们抓上一打,把每一个的头部染上不同的颜色,起上不同的名字,然后放掉。当我们再漫步海边的时候,我们就能认出它们,并在这一打鸟之间作出区别了。但这只是因为我们已经设法把它们个体化。如果不借助于以这种或另外的一些方式所作的记号,我们就无法认出它们。这可以由普遍形式存在得到解释。柏拉图以及其后继者都认为,这些普遍形式由每个个体得到确证,它们解释了种的相似性。而且,它们被说成是永恒的、不变的。根据当代澳大利亚哲学家基思?坎贝尔(Keith Compbell,像其他的澳大利亚当代哲学家一样,他喜欢与所谓的“共相问题”较劲)的看法,它们是“解决一个明显的问题唯一的至少也是最好的方法:如何解释实体世界中的相似性的问题,如何解释重复的特征一再产生的问题”。他继续说:

共相是被用来解决这样的问题的:在实在的实体结构中,什么可以解释我们所遇到的空间上有序相似和时间中的重复发生?共相问题只有在次要的意义上才是一个语义学问题。

但是,我不同意语义学问题只是一个次要的问题。照我的看法,实体(对象)和语义(词)的方面已经纠缠在一起产生了关于共相问题的争论。而且,我认为一个语义焦点为我们提供了解决共相问题的方式,最终我还会回到这个论题。正是柏拉图在谈论床和桌子、正义、美和善的时候,为随后所上演的被称为“唯名论与唯实论之争”的戏剧搭好了舞台,虽然他的看法基本上是实体性的。让我们看一下他在《对话录》中对苏格拉底关于普遍形式对有意义的谈话的重要性的看法:

考虑到所有这些或其他类似的困难,如果一个人拒绝承认事物理念的存在或在每一类中区分出一个明确的形式,他找不到什么东西可以安置他的思想,只要他不承认每个事物都有一个始终如一的特性,他就会彻底破坏所有谈话的意义。

这是柏拉图看问题的方式。对这个问题有很多不同的看法,但所有实在论者都坚持共相的存在。那么它的对手,唯名论者呢?照坎贝尔的说法,“唯名论者”(nominalist)这个词不只有一种拼法。他说:

有一些学者为每一个拒绝共相的人都贴上“唯名论者”的标签,但这模糊了一个很关键的区别:拒绝共相、拒绝共性的存在的普通唯名论者和一些例外,他们只是把共相看作是谓词或类的影子。他们认识到只有具体的殊相和条件(sets)具有属性。在蒯因(Quine)那儿,还有时空的观点;在古德曼(Goodman)那儿,甚至没有条件。但是这种比喻哲学(trope philosophy)强调肯定了共性(数量、关系)的存在。P78-81

序言

贺麟先生在抗战时期写道:“西洋哲学之传播到中国来,实在太晚!中国哲学界缺乏先知先觉人士及早认识西洋哲学的真面目,批评地介绍到中国来,这使得中国的学术文化实在吃亏不小。”贺麟先生主持的“西洋哲学名著翻译委员会”大力引进西方哲学,解放后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汉译世界学术名著》的“哲学”和“政治学”系列以翻译引进西方哲学名著为主。20世纪80年代以来,三联书店、上海译文出版社、华夏出版社等大力翻译出版现代西方哲学著作,这些译著改变了中国学者对西方哲学知之甚少的局面。但也造成新的问题:西方哲学的译著即使被译为汉语,初学者也难以理解,或难以接受。王国维先生当年发现西方哲学中“可爱者不可信,可信者不可爱”,不少读者至今仍有这样体会。比如,有读者在网上说:“对于研究者来说,原著和已经成为经典的研究性著作应是最为着力的地方。但哲学也需要普及,这样的哲学普及著作对于像我这样的哲学爱好者和初学者都很有意义,起码可以避免误解,尤其是那种自以为是的误解。只是这样的书还太少,尤其是国内著作。”这些话表达出读者的迫切需求。

为了克服西方哲学的研究和普及之间隔阂,中华书局引进翻译了国际著名教育出版巨头汤姆森学习出版集团(现为圣智学习集团)的“华兹华斯哲学家丛书”(Wadswonh Philosophers)。“华兹华斯”是高等教育教科书的系列丛书,门类齐全,“哲学家丛书”是“人文社会科学类”中“哲学系列”的一种,现已出版88本。这套丛书集学术性与普及性于一体,每本书作者都是研究其所论述的哲学家的著名学者,发表过专业性强的学术著作和论文,在为本丛书撰稿时以普及和入门为目的,用概要方式介绍哲学家主要思想,要言不烦,而不泛泛而谈,特点和要点突出,文字简明通俗,同时不失学术性,或评论其是非得失,或介绍哲学界的争议,每本书后还附有该哲学家著作和重要第二手研究著作的书目,供有兴趣读者作继续阅读之用。由于这些优点,这套丛书在国外是不可多得的哲学畅销书,不但是哲学教科书,而且是很多哲学业余爱好者的必读书。

“华兹华斯哲学家丛书”包括耶稣、佛陀等宗教创始人,以及沃斯通克拉夫特、艾茵·兰德等文学家,还包括老子、庄子等中国思想家。中华书局在这套丛书中精选出中国人亟需了解的主要西方哲学家,以及陀思妥耶夫斯基、梭罗和加缪等富有哲理的文学家和思想家,改名为“世界思想家译丛”翻译出版。中华书局一向以出版中国思想文化典籍享誉海内外,这次引进翻译这套西文丛书,具有融会中西思想的意义。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在思想文化频繁交流的全球化时代,没有基本的西学知识,也不能真正懂得中华文化传统的精华,读一些西方哲学的书是青年学子的必修课,而且成为各种职业人继续教育的新时尚。中华书局的出版物对弘扬祖国优秀文化传统和引领时代风尚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值得赞扬和支持。

张世英先生担任这套译丛的主编,他老当益壮,精神矍铄,认真负责地选译者,审译稿。张先生是我崇敬的前辈,多年聆听他的教导,这次与他的合作,更使我受益良多。这套丛书的各位译者都是学有专攻的知名学者或后起之秀,他们以深厚的学养和翻译经验为基础,翻译信实可靠,保持了原书详明要略、可读性强的特点。

本丛书45册分两辑出版后,得到读者好评。我看到这样一些网评:“简明、流畅、通俗、易懂,即使你没有系统学过哲学,也能读懂”;“本书的脉络非常清晰,是一本通俗的入门书籍”;“集文化普及和学术研究为一体”;“要在一百来页中介绍清楚他的整个哲学体系,也只能是一种概述。但对于普通读者来说,这种概述很有意义,简单清晰的描述往往能解决很多阅读原著中出现的误解和迷惑”,等等。

这些评论让我感到欣慰,因为我深知哲学的普及读物比专业论著更难写。我在中学学几何时曾总结出这样的学习经验:不要满足于找到一道题的证明,而要找出步骤最少的证明,这才是最难、最有趣的智力训练。想不到学习哲学多年后也有了类似的学习经验:由简人繁易、化繁为简难。单从这一点看,柏拉图学园门楣上的题词“不懂几何者莫人此门”所言不虚。我先后撰写过十几本书,最厚的有80、90万字,但影响最大的只是两本30余万字的教科书。我主编过七八本书,最厚的有100多万字,但影响最大的是这套丛书中多种10万字左右的小册子。现在学术界以研究专著为学问,以随笔感想为时尚。我的理想是写学术性、有个性的教科书,用简明的思想、流畅的文字化解西方哲学著作繁琐晦涩的思想,同时保持其细致缜密的辨析和论证。为此,我最近提出了“中国大众的西方哲学”的主张。我自知“中国大众的西方哲学,现在还不是现实,而是一个实践的目标。本人实践的第一步是要用中文把现代西方哲学的一些片段和观点讲得清楚明白”。欣闻中华书局要修订再版这套译丛,并改名为《最伟大的思想家》,每本书都是讲得清楚明白的思想家的深奥哲理。我相信这套丛书将更广泛地传播中国大众的西方哲学,使西方哲学融合在中国当代思想之中。

2013年10月于北京大学蓝旗营

书评(媒体评论)

《最伟大的思想家》系列丛书是广大学生和哲学爱好者步入人类智慧殿堂的入门书。既简述了西方著名思想家的生平,又紧扣思想家的原著,并联系当前的现实,绍介了他们的最有启发性和包蕴性的思想和命题,目的是激发读者思考问题、生发新的思想和进一步阅读原著的兴趣。

——张世英(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导)

《最伟大的思想家》系列丛书集学术性与普及性于一体,每本书作者都是研究其所论述的哲学家的著名学者,在为本丛书撰稿时以普及和入门为目的,用概要方式介绍哲学家主要思想,要言不烦,而不泛泛而谈,特点和要点突出,文字简明通俗,同时不失学术性,或评论其是非得失,或介绍哲学界的争议,每本书后还附有该哲学家著作和重要第二手研究著作的书目,供有兴趣读者作继续阅读之用。由于这些优点,这套丛书在国外是不可多得的哲学畅销书,不但是哲学教科书,而且是很多哲学业余爱好者的必读书。

——赵敦华(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导)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叔本华(精)/最伟大的思想家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S.杰克·奥德尔
译者 王德岩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商品编码(ISBN) 9787101097900
开本 32开
页数 120
版次 2
装订 精装
字数 80
出版时间 2014-01-01
首版时间 2002-05-01
印刷时间 2014-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西方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82
CIP核字 2013251797
中图分类号 B516.41-49
丛书名
印张 4.25
印次 3
出版地 北京
218
145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Thomson Learning
定价
印数 1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0:1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