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盐业考古(第3集长江上游古代盐业与中坝遗址的考古研究)》展示了部分最近汇集的材料。时代从新石器时代到近代。重点讨论物质遗存。从方法上讲,多数篇章属于考古学的,有些运用了不同的自然科学分析方法——这些方法在近年大大拓展了考古学的探索。此外,本集还收录了一篇主要依据文献讨论的历史学论文(见本集第五篇)。而某些考古学论文的分析中也包含了文献内容。本书由李水城、罗泰主编。
图书 | 中国盐业考古(第3集长江上游古代盐业与中坝遗址的考古研究)(精) |
内容 | 编辑推荐 《中国盐业考古(第3集长江上游古代盐业与中坝遗址的考古研究)》展示了部分最近汇集的材料。时代从新石器时代到近代。重点讨论物质遗存。从方法上讲,多数篇章属于考古学的,有些运用了不同的自然科学分析方法——这些方法在近年大大拓展了考古学的探索。此外,本集还收录了一篇主要依据文献讨论的历史学论文(见本集第五篇)。而某些考古学论文的分析中也包含了文献内容。本书由李水城、罗泰主编。 内容推荐 《中国盐业考古(第3集长江上游古代盐业与中坝遗址的考古研究)》是《中国盐业考古》系列文集的第三集。本集内容在空间上主要聚焦中国长江上游的重庆市东部和三峡地区,特别是忠县中坝这座中国最为著名的早期制盐遗址。其中,也有个别文章涉及成都平原的盐业史研究。长江三峡是中美盐业考古国际合作项目最早涉足的地区,也可以说是中国盐业考古的滥觞之地。我们期待着通过对上述区域盐业考古和盐业史的深入研究,进一步推动中国的盐业考古及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 《中国盐业考古(第3集长江上游古代盐业与中坝遗址的考古研究)》可供国内外考古学、历史学、人类学、经济史、政治史、地质学、地理学、环境学、化学及其他相关学科的学者和学生阅读。本书由李水城、罗泰主编。 目录 第一部分 导言 第二部分 重庆忠县中坝制盐遗址的发现及相关研究 船形杯及其制盐功能的初步探讨 重庆云安镇东大井区宋代至民国制盐遗址的发掘及相关研究 关于临邛、蒲江的盐业历史——汉代蜀郡井盐开发的历史背景与工艺特点 渝东至三峡地区的盐业考古 洽井沟遗址群新石器时代晚期至汉代的盐业生产 第三部分 中国早期盐业生产的考古和化学证据 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中坝遗址的动物资源开发 中坝甲骨:早期盐业遗址中的占卜证据 中坝遗址的14c年代研究 中坝出土石器映射的社会组织、区域互动和环境演变 中坝遗址浮选结果分析报告 中坝制盐遗址的孢粉分析与古植被、古环境 参考书目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国盐业考古(第3集长江上游古代盐业与中坝遗址的考古研究)(精)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李水城//罗泰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科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030385987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486 |
版次 | 1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720 |
出版时间 | 2013-09-01 |
首版时间 | 2013-09-01 |
印刷时间 | 2013-09-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经济金融-经济-工业经济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1.256 |
CIP核字 | 2013216369 |
中图分类号 | F426.89 |
丛书名 | |
印张 | 30.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67 |
宽 | 194 |
高 | 33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