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元耀所著的《壮汉语同源词研究》以身体部位名称、常见动植物以及日常事物等为研究对象,并由此旁涉壮语的构词法,运用音韵学原理和相关的语言学理论,通过语音和词义的对应,探讨了二百多条壮汉语常见词目的渊源关系,藉此追寻壮语部分词义的本源,并探求壮、汉语是否存在同源关系。
图书 | 壮汉语同源词研究 |
内容 | 编辑推荐 蒙元耀所著的《壮汉语同源词研究》以身体部位名称、常见动植物以及日常事物等为研究对象,并由此旁涉壮语的构词法,运用音韵学原理和相关的语言学理论,通过语音和词义的对应,探讨了二百多条壮汉语常见词目的渊源关系,藉此追寻壮语部分词义的本源,并探求壮、汉语是否存在同源关系。 内容推荐 壮侗语族与汉藏语的关系目前存在着多种解释。蒙元耀所著的《壮汉语同源词研究》以身体部位名称、常见动植物以及日常事物等为研究对象,并由此旁涉壮语的构词法,运用音韵学原理和相关的语言学理论,通过语音和词义的对应,探讨了二百多条壮汉语常见词目的渊源关系,藉此追寻壮语部分词义的本源,并探求壮、汉语是否存在同源关系。同源关系研究一般要选取基本词汇部分来进行比较。《壮汉语同源词研究》在材料挖掘方面尽力用功,发掘了许多未曾受人注意的材料,对别人已经讨论过的词目也有所补充。经过精心比较分析,壮汉语之间的关系确实出自上古,两者存在共同的来源。因讨论的材料不局限于壮语和汉语,也涉及壮侗语族和藏缅语族,故《壮汉语同源词研究》实际探讨的是壮侗语族与汉藏语群团的历史关系。书中归纳的一些语音对应规律可帮助我们进一步认识壮侗语跟汉藏语的关系。语言事实显示,壮汉语是有共同来源的两大语言。百越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否定壮汉语存在同源关系的说法是应该抛弃的。 目录 绪论 一、壮家人的根 二、百越民族的分布 三、古百越人与华夏人的渊源 四、汉台语的比较研究 五、本书的研究方法及行文结构 第一章 身体部位 一、头部名称 二、躯干部位及内脏名称 三、四肢部位的名称 四、相关问题的讨论 小结 第二章 动物名称 一、兽类 二、鸟类 三、水生类 四、爬虫类 五、相关的渔猎手段 小结 第三章 植物名称 一、竹木 二、果类 三、花草 四、农作物 五、相关问题的讨论 小结 第四章 日常事物 一、天象 二、地物 三、建筑 四、日用器物 五、相关问题的讨论 小结 第五章 构词法的研究 一、与汉语相关的声调屈折词族 二、民族固有词构成的声调屈折词族 三、与汉语相关的声母交替词族 四、民族固有词声母交替构成的词族 五、相关问题的探讨 小结 结论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壮汉语同源词研究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蒙元耀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民族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5106615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357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28 |
出版时间 | 2010-03-01 |
首版时间 | 2010-03-01 |
印刷时间 | 2010-03-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54 |
CIP核字 | 2010043793 |
中图分类号 | H13 |
丛书名 | |
印张 | 11.3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09 |
宽 | 148 |
高 | 16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