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先生写有一部《差不多先生传》,相信这个作品是每一个人都耳熟能详的。胡适先生说,每个人都晓得“差不多先生”,因为很多人或多或少地能从他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甚至犯和他一样的毛病。胡适先生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在于批判当时的中国人普遍存在的劣根性,然而,放到今天看来,“差不多先生”并没有绝种,仍然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尤其是在职场环境中,跟“差不多”持相同态度的员工大有人在。这不仅影响了执行效率,更影响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差不多”的意思是,总是光注意表面,却忽视了细节,结果总在细节处翻船,导致无法挽回的损失。
很多人在执行工作中总是以“差不多”为衡量标准,忽视严格的界限标准,最终会为标准所害。当你觉得“差不多”的时候,你更应该思索“差的到底是多少”,所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标准是严格的界限而非尺度,并没有可以“差不多”的空间。
国内一家食品厂打算对外融资以加速企业竞争力,他们请来世界著名的风投公司前来考察投资事宜。在合作洽谈会议上,两方代表进行了非常好的沟通,谁也没想到在实地考察阶段会因为一个小细节而崩盘。就在食品厂厂长陪同代表参观厂区的时候,一位员工随口朝食品生产车间的地面上吐了一口痰。风投公司的代表在看到了这个场景后,立刻中止了参观,也中止了与这家食品公司的谈判。
在生活中吐痰这样的行为虽然不好,但也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但是在食品行业里面,就会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众所周知,食品加工产业对卫生的要求是非常高的,这家食品厂却没有对卫生引起足够的重视,从微小的生活习惯就可以看出工厂的管理水平,观察员也正是因此得出了不合格的结论,在他看来,一家连卫生都不注重的食品厂工厂的生产水平又怎么会高呢?
每一个工作岗位对细节的要求都各有不同,但是细节对行业的影响却是非凡的,所有的细节都能彰显行业内的特性。当你选择了一份职业并进入了相关的行业时,就一定要重视行业内的细节规范,任何行业都有其特定需要注意的细节,有时这甚至不是靠员工的专业技术所决定的,而是要靠在职场工作的经验。
在开始工作的时候,一定要先制定好执行的步骤,只有先从整体着眼,才能展望出完成后的愿景。构建执行的框架,就如同打地基,再雄伟的建筑,都要从坚实的地基开始,由面到点,粗中带细,才能真正做到面面俱到,才能尽量避免出现失误。不能因为任务过于简单就轻视,或者拖延着不立即执行,要知道,任何大事都是由微不足道的小事组成的,只有完美地做好小事,才能在大事的完成上得到满意的结果。
在执行任务的时候,要先从大处着眼,构建好执行的框架,就如同为建筑打下坚实的地基,然后再层层向上考虑,由面到点,粗中带细,才能真正做到面面俱到,没有失误。不能因为事情小就忽视掉,或者不屑于去做,大事正是由许多不起眼的小事组成的,通过对任何一件小事的处理上,都能看到大事完成之后的模样,只有处理好细节,才能做好大事。也只有这样,才能将执行力贯彻到底。
商场如同战场,任何微小之处都可能导致一个企业陷入万劫不复的地步,更别说没有执行到位,凡事“差不多”即可的工作态度……
P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