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跟谁较劲(最新升级版)(精)
内容
编辑推荐

天才作家孙睿迄今最完美作品。

《跟谁较劲(最新升级版)(精)》:孙睿的作品每一部都称不上是精心打造,但是每一部都是那么的引人共鸣。

其鲜活生动的文笔,幽默诙谐的文风,深得京味文学的精髓。常常使人在怅然若失之余又忍俊不止。他的小说有着王朔式的幽默,却没有王朔的油滑;有着王小波式的睿智,却没有王小波的炫耀;有着石康式的浑不吝,却不像石康那样一味地颓靡。

内容推荐

《跟谁较劲(最新升级版)(精)》内容介绍:何小兵20岁考入北京二流大学摆脱爸妈监管;21岁感觉学习无聊和大学说再见;22岁有了爱情又要追求孤独,觉得是在献身艺术;23岁觉得自找工作束缚的人都是傻×;24岁被现实修理得鼻青脸肿决定谋个工作;25岁一不小心混成了有产者,开始投资艺术梦想,梦想近了,却发现已经没有意义……这样直到而立之年,才算认清自己,长大成人。

这么多年,何小兵一直在跟什么对抗着,较着劲,在步入30岁时他明白,自己较劲的其实不是制度、不是虚无、不是苦闷,而是他自己。

至亲的离逝、好友的庸碌、青春的远去,更让他明白,脚踏实地地生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

《跟谁较劲(最新升级版)(精)》的作者是孙睿。

目录

楔子

第一章 2000年,北京你好

第二章 2001年,大学再见

第三章 2002年,少年烦恼

第四章 2003年,跟他死磕

第五章 2004年,继续死磕

第六章 2005年,磕不动了

第七章 2006年,天掉馅儿饼

第八章 2007年,有点晕菜

第九章 2008年,还在晕菜

第十章 2009年,发现之旅

第十一章 2010年,重新开始

后记

试读章节

春天一过,天就热了,这时候换取女生尖叫的东西由杨树穗儿变成了“吊死鬼”,女生尖叫的分贝也提高了,甚至还能听到她们的哭声。此时的河边虽然少了一种水里游的——蝌蚪都变成青蛙或癞蛤蟆准备明年为人父母去了,但多了一种天上飞的——蜻蜓。特别是快下雨的时候,蜻蜒都出来了,低空飞行着。但这些蜻蜒都是普通的蜻蜓,很容易就能抓到,乐趣不大。何小兵抓的都是一种名叫“马大头”的蜻蜒。这种蜻蜒个头儿比普通蜻蜓大一倍,飞行姿势也优美,普通蜻蜒飞起来像直升机,虽然轻盈,但让人感觉随时都有坠毁的可能。而“马大头”就像战斗机,给人一种速度快、力量大、凶悍的感觉。想抓住它,仅仅靠往竹竿上抹点儿胶或用个网兜是搞不定的,只能在它麻痹的时候,比如交配或产卵的时候。此时它们不能飞着,得停下来落在一个地方,于是便给了何小兵可乘之机。抓住后,何小兵用细绳拴住母的,绳的另一头系在一根木棍上,让它在天上飞,以此引诱公“马大头”。不知情的公的,以为邂逅了一个女郎,也不看清情况,就飞扑过来,紧紧抱住母的。这时候何小兵收回竹竿,像摘果子一样,从母的身上摘下公的。有时候它们缠得太紧。很难分开,好不容易把公的从母的身上卸下来后,却发现母的身上还绕着公的的半截后腿。通过捕获“马大头”,何小兵加深了对“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这句话的理解.为了爱情.是可以牺牲性命的。王大伟——跟何小兵从小玩儿到大的朋友,连复读两人都在一起——却不这样看,他说:“狗屁爱情,纯粹他妈的性欲!”

夏天过了,天渐渐凉快下来,何小兵的耳边又多了一种声音,蛐蛐叫。他和王大伟每年都要斗蛐蛐。两人有时分头、有时一起去抓蛐蛐,隔三岔五就要掐一掐。输了的人经常背着另一个人,深夜打着手电去铁路边、河边乃至墓地里去“抓壮丁”(听说这里的蛐蛐是吃死人肉长大的,骁勇善战,看见别的蛐蛐,就恨不得给吃了),然后喂它们辣椒、大蒜、洋葱,把它们培养成性情暴烈的蛐蛐,将挽回颜面的希望寄托在这些新兵的身上。这个季节,秋高气爽,气候干燥,点火也容易。何小兵他们经常在河边生一堆火,弄点儿吃的来烤。有的是他们从家里偷来的肉,有的是从河边地里顺的别人种的老玉米,还有刚刚打下来的鸟——王大伟他爸有把气枪,王大伟经常偷出来打鸟,没鸟的时候,就打别人家的鸽子。烤鸟的时候,他们也不拔毛,而是和一堆泥,抹在鸟上,直到把鸟包得严严实实俨然一个土豆,然后扔进火堆里。等待的时候,他们也不甘寂寞,挽起裤子蹬进河里摸河鲜,看看能不能给烧烤添一道美味。他们多数时候摸不到好东西,却经常摸出一只高跟鞋或一块不知何种动物哪个部位的骨头什么的。有一回何小兵弄湿了裤子,便脱了下来,找根儿木棍挑着烤,烤着烤着干别的去了,回来的时候发现裤子没了,问谁给藏起来了,都说没有。这时候他发现火烧得特别旺,原来裤子被烤着了,掉进火里。一想家里的钥匙还在裤子兜里呢,便赶紧从火堆里扒拉钥匙。钥匙扒拉出来了,铝的已经变形,铜的没变,但颜色变黑了。一想回家又要挨何建国骂了,何小兵很沮丧,但沮丧很快就被即将烤熟的鸟冲淡了。一个泥蛋被从火里掏出来,一敲,碎了,鸟毛也被碎泥粘下来,中间是一个金黄的小裸体,冒着热气。因为裤子充当了燃料,何小兵获得先尝一口的权利,掰下一个翅膀,放进嘴里咂了咂,说:“一点儿不好吃,什么味儿都没有!”这时候细心的王大伟从兜里掏出一个皱巴巴的信封,骄傲地说:“呵呵,我带盐和孜然了。”然后学着大人的模样,把调料正反面撤在鸟上,嘴里念念有词:“香香的,辣辣的,不好吃不要钱了啊!”不到十秒钟,一只整鸟被瓜分成若干段.在众人的嘴里咀嚼着。吃完鸟,一人一泡尿,把火浇灭,各回各家,火堆旁剩下一堆鸟骨头。

冬天,河水冻上了。冻冰了有冻冰的玩儿法。他们抽陀螺,比谁的厉害:有的以小取胜,就一块钱钢销儿那么大,抽一鞭子能飞出三十米;有的以大取胜,比盘子还大,两个人不停地抽才能让它转起来;也有的以转的时间长取胜,抽一下,去撒尿,尿完回来,陀螺还在转着;还有的以造型独特或样式取胜,用彩笔在陀螺上面画几道,转起来就能呈现出一种美丽的图案。这季节也可以滑冰,即使没有冰鞋和冰车,捡两块三角铁,踩在脚下,用铁钎子扎着冰面也能滑;没有三角铁,用竹子片儿也行,只要能滑起来,踩什么都可以。有时候在放学的路上恰遇积水形成的一段狭长的冰面,何小兵他们也不肯放过在上面滑一滑的机会,都排队去滑。先是在没冰的地方助跑,快跑到冰面的时候,突然身体后仰,躺在地上,这时正好身后的书包和冰面接触,人就躺在书包上滑行,看谁滑得远。他们管这种玩儿法叫“老头儿钻被窝”。

就这样,从小学玩儿到初中,又从初中玩儿到高中。最近两年,何小兵像班里的很多学生一样。迷上了听歌——他们对音乐的欣赏和理解程度只能用“听歌”这个词形容,如果说“热爱音乐”,那就像说一个只会煮面的人说会做饭。但何小兵和班里大多数人,特别是女生听的歌不一样。他们听的是流行歌,而何小兵听的是摇滚乐。他觉得流行歌太软绵绵了,里面少了点儿什么东西,具体少什么也说不上来,反正总之是少了点儿,而摇滚乐里面就有这点儿东西。这一点无须多说,听摇滚的人都知道。何小兵把零花钱都用来买摇滚磁带和音乐杂志了。从高三下半年起,父母就不让他老往外跑了。他们认为,只要把何小兵关在家里,他就只有一件事情可做,那就是看书。而且他们每次从门缝偷窥何小兵在干什么的时候,都发现他在看书,于是心满意足了。但是他们不知道,何小兵那被挡着的耳朵上,正戴着耳机.听着Gum Nt Roses。他们听一次就会知道,这么噪的音乐在耳边响着,是不可能做好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的。P6-8

序言

从《活不明白》,到《跟谁较劲》,用了七年。七年之痒。不新鲜了,没感觉了,也好,反正对象是苦闷。

《活不明白》的时候,我二十三岁。成天与苦闷为伴,书名不是想出来的,是从身上长出来的,心与肉,都苦闷。

《跟谁较劲》的时候,三十岁了。苦闷一天天少了,又一天天倒回去想,过去为什么苦闷那么多,于是有了这本书,书名也是自己目出来的。

可以说,《跟谁较劲》是《活不明白》的续集。某天和姜文导演聊剧本,他说准备拍的新片,可以看作是《阳光灿烂的日子》升级版——一个男人稀里糊涂的成长至死亡。还说,很多导演,一辈子拍的都是一个电影,只是在不停地深入。我深以为然,作家一辈子也是在写一本书,不停地续集。

七年,时间能找到解决的办法;时间能更看清对方——无论对方是一个人,还是一件事,哪怕是一个世界。时间也能更看清自己。于是,为什么活不明白,为什么较劲,跟谁,自然有了答案。

知道问题所在并不意味着就有了解决问题的答案,就像那些侃侃而谈的理论家和影评家,把他们放到创作中,兴许全瞎。话都会说,但能不能做好,是另一回事儿。所以,从《活不明白》到《跟谁较劲》,仅仅是望梅止渴、画饼充饥,真解决问题,还需要另一本书。

在另一本书出来之前,这本《跟谁较劲》只是一杯暖胃酒,算垫场。可往往暖胃酒比后面的菜品更开胃,垫场比随后上场的主角更好看——因为有时候,问题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难,我们满怀期待,解决起来却容易异常,可能就是一层窗户纸。所以,没捅破之前,隔着,能看到(更确切是幻想到)更多精彩——而幻想恰一晗就是问题所在。

孙睿

2013年秋

后记

从《草样年华》到《跟谁较劲》,写作跨度是九年。岁月是最大的神偷,岁月也拾金不昧、物归原主,是你的东西,一定会还给你。现在比以前愤怒少了、自以为是少了,更坚强了、更开阔了。

那时候的自己,引用一句许巍的歌词:“那一年,你正年轻,总觉得明天肯定会很美,那理想世界就像一道光芒,在你心里闪耀着……”

我上大学时16岁,何小兵上大学时是20岁。我们的爱好是贯通的。我熟悉弹吉他这点事儿。要是变成画画的,我就不熟悉了,而且这类爱好都是有技术门坎的,这对写作可能就是障碍。

这本书谈不上自传体,应该说是一种心路历程。30岁能不能总结青春?看是从什么角度吧。我写《草样年华》的时候以为就是在总结青春呢。我到40岁的时候可能还可以再总结一下。可以说我是在30岁的时候“回首”青春,而且不只是青春,也是在回首生活.不是青春那么狭隘。如果没有生活,就谈不上青春了。我以后写作也是要从生活找出发点。

一个快乐比痛苦多的人是当不成好作家的。在《跟谁较劲》这本书中,我表达的是一种成长的阵痛,最后破茧而出,认清自己。痛苦来自于自我和外界的矛盾,比如理想难以实现、想买的东西买不起、讨厌的人经常出现在眼前。这些事情让人心里有了情绪,情绪需要发泄,于是便成了文艺作品。但是最近我发现,大师级的艺术家,虽然也有痛苦,但是他们更懂得爱。只有懂得痛苦的,才能表达痛苦,知道爱了,就能痛并爱着。

在我看来似乎没有能避免痛苦的捷径。就像无论身体好与不好的人。也总要感冒、生病一样,身体好的人次数少点儿,但不可能一辈子不病.所以,伤痛也是成长中的必然产物,只是伤痛的深浅、时间的长短因人而异,我是没见过哪个人乐呵呵地从青春期过来的。而且,苦,是佛教的四圣谛之一,人生是选离不开苦的,但认识到了苦,便能让自己不那么苦了。

我书里整体在表现80后从困惑到不困惑的过程。有人说80后可怜.其实还是用人和物的标准来衡量的。50后可不可怜?60后可不可怜?没准90后比80后还要可怜呢。但你能看到的是80后比50后生活要好很多,90后又比80后好很多。关键的不是人和物的关系,而是人和内心的关系。如果自己想不明白人生,特痛苦,也挺可怜的.而把人和内心的关系搞明白了,就不可怜了。比如50后插队了,干活很苦,但现在他们会觉得那时的经历也是自己特大的财富。

80后身上有股轴劲儿,开始我以为这是一种天然的品质,现在我慢慢发现,其实这是因为80后都是独生子女的原因。80后是独生子女的一代,每个人都“孤独着”或者是“独裁着”长大,成长过程中家里的好吃、好玩的都归了自己一个人,认为这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不会谦让,也不肯谦让,所以在面对理想、工作、爱情的时候,也不会谦让、不甘谦让,由此表现得貌似执着,其实是没学会放下,一旦不和自已的意思.便开始较劲、死磕。

成长是一个过程,而成人是一个瞬间了。你从20岁到30岁是成长,30岁到40岁也是成长。走过很多路,可能你在后一个阶段的成长时会发现前一阶段的成长也挺幼稚的。成人的概念有很多标准。人性和兽性是一个标准,小时候毫无人性,现在有人性了,这就是一个标准。这不是外在形式比如有家、有孩子来决定的,其实是内心来决定的。有的人少年老成,小时候就心想国家,那一刻他就成人了;有的人是老顽童.到瓜熟蒂落的时候他也得躲开,让那瓜砸不着自己。较劲不较劲这事儿,不要太较劲,但做事时还是要做好,要较劲,还是要分事儿吧。

我感觉现在挺不较劲的,我有很多想实现的理想,我不较劲不是不去做,也不是懒惰,而是心里放轻松了,能以一个好的状态去做。大师级人物的作品不是完全批判的,而是先去理解,然后以更高的视点去看,有爱、有关怀。

我认为,电影、音乐、文学这几个表达形式,最贴合我的还是文学,电影表达需要场景、美术、摄影的合作,那真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导演总爱说一句话:自己的想法到了,别的部门实现不了。但每个部门都有每个部门的困难。书写完了,有跟30岁之前了结的感受,拍出来可能更如梦如幻、更感观化,通过视听来感染人。

我写作是王朔在文风上给我开了窍,语言是一个很大的门槛。比如我英语不好,但考试成绩还可以,我学的那些做阅读理解还可以,但会话就不行了。现在看书更多关注的不是语言的华丽,而是思想性的东西。所以有时候跳着看,现在对世界的理解可能促使你看的是某些细节,过几年再看,可能会对另外的细节产生兴趣。

这本书是写给我自己和跟自己差不多的人的。每个人每天都很劳累、很奔波,貌似和理想越来越远了,但实际上内心里都留一块地方给自己的过去、给自己的记忆、给那些美好的东西。如果要给“跟谁较劲”加一个标点符号,我觉得应该是一个省略号吧。到40岁时再看现在的写作。其实也只是更接近真相而已。

(口述整理)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跟谁较劲(最新升级版)(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孙睿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50216228
开本 16开
页数 297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3-11-01
首版时间 2013-11-01
印刷时间 2013-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5
CIP核字 2013121928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19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6
150
2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0:1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