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情系陇原(陇东学院杰出校友风采录)
内容
编辑推荐

由王伟翔、王宏堂编写的《情系陇原(陇东学院杰出校友风采录)》是对我校办学成果的一次检验和总结,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校的优良传统和办学水平。本书内容包括用心做事诚信为人——记八一届校友、中共白银市委书记张智全;让自己全面让人生精彩——记八○届校友、甘肃省广播电影电视总台台长陈青等。

内容推荐

由王伟翔、王宏堂编写的反映我校优秀毕业生奋斗业绩和光辉成就的报告文学《情系陇原(陇东学院杰出校友风采录)》一书由甘肃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目的是宣传杰出校友的先进事迹,为在校的莘莘学子树立榜样。

《情系陇原(陇东学院杰出校友风采录)》内容包括用心做事诚信为人——记八一届校友、中共白银市委书记张智全;让自己全面让人生精彩——记八○届校友、甘肃省广播电影电视总台台长陈青;难忘的母校人生的起点——记八三届校友、甘肃省教育厅副厅长旦智塔;黄土高原出英才巴山蜀水显身手——记八四届校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赵昌文教授;道在阡陌间——记八四届校友、全国劳动模范慕政重;丰收的希冀——记八五届校友、全国优秀教师惠志涛;山里娃的妈妈——记○五届校友、全国十大杰出母亲刘霞等。

目录

用心做事诚信为人

——记八一届校友、中共白银市委书记张智全

让自己全面让人生精彩

——记八○届校友、甘肃省广播电影电视总台台长陈青

难忘的母校人生的起点

——记八三届校友、甘肃省教育厅副厅长旦智塔

黄土高原出英才 巴山蜀水显身手

——记八四届校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赵昌文教授

道在阡陌间

——记八四届校友、全国劳动模范慕政重

丰收的希冀

——记八五届校友、全国优秀教师惠志涛

山里娃的妈妈

——记○五届校友、全国十大杰出母亲刘霞

一所名校引航人

——记八四届校友、全国百名优秀校长窦兴文

永恒的记忆

——记八二届校友、内蒙古乌海市优秀教师戴宝玉

忠诚照亮警徽

——记八七届校友、全国优秀人民警察申存瑞

扎根大地不言悔

——记八五届校友、全国农技推广先进工作者李可夫

三尺讲台写人生

——记八八届校友、全国优秀教师李育效

情系西部的赤子

——记九二届校友、全国优秀教师王旭泽

跋涉者的足迹

——记八○届校友、全国优秀教师马维玺

把策划当成一种事业

——记八六届校友、全国十大著名策划师郑丹晖

洮河岸边桃李枝

——记八三届校友、全国优秀教师张建忠

默默奏响和谐新曲

——记九一届校友、全省五四新闻奖获得者高自珍

侠骨柔肠为人民

——记九二届校友、全国优秀人民警察郝文

闪光的青春

——记八○届校友、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王好学

生命因奉献而精彩

——记八○届校友、甘肃省骨干教师张喆

丹心育桃李教坛写春秋

——记八三届校友、全国师德标兵曹志峰

平凡书写辉煌久铸喜出佳作

——记八三届校友、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久喜佳

风雨杏坛路人生几度春

——记八一届校友、全国优秀教师董勇

一个创业者的足迹

——记九六届校友、深圳艾比森公司董事长丁彦辉

梅花香自苦寒来

——记八三届校友、全国优秀体育教师杨焕存

用爱和责任成就自己浇铸事业

——记八四届校友、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卢化栋

戎装戍边笑军营

——记八四届校友、三等战功获得者赵德禄

不断超越自己

——记八○届校友、中国天体物理学会理事黎忠恒

高原烈马啸西风

——记八二届校友、中国人口文化奖获得者马步升

爱心铸师魂精心育桃李

——记八五届校友、甘肃省园丁奖获得者曹明科

试读章节

张智全同志简介

张智全,男,汉族,出生于1962年10月,甘肃省陇西县人,经济学研究生,工商管理硕士,在读生态学博士,中共党员。1981年7月毕业于陇东学院中文系;1981年8月参加工作。1981年8月至1989年4月在定西市行署工作,担任机关团总支书记、秘书、副科长、科长;1989年4月至1997年10月在中共定西市地委秘书处工作,历任科长、副秘书长兼任秘书处处长;1997年10月任中共临洮县委副书记、县长;2000年5月任中共临洮县委书记、临洮县人武部党委第一书记;20()1年6月任中共定西地委委员兼临洮县委书记;2003年3月任中共甘肃省委副秘书长;2006年3月任中共庆阳市委副书记,同年任庆阳市代市长、市长;2008年2月任中共庆阳市委书记、庆阳军分区党委第一书记;现为中共白银市委书记。

用心做事诚信为人

——记八一届校友、中共白银市委书记张智全

张智全,男,汉族,1962年10月8日出生于甘肃陇西。经济学研究生,工商管理硕士,在读生态学博士。1979年考人陇东学院中文系,1981年7月毕业。1981年8月参加工作,1985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08年2月任中共庆阳市委书记,现任中共白银市委书记、白银军分区党委第一书记。

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悠悠的渭河水,厚重的黄土地,家乡人的憨实纯朴,父母的敦厚善良,给他以深深的熏陶。当一个单纯的阳光5,-2F从乡间小路走进大学殿堂的时候,没有过多的奢望,只希望通过求学之路对自己的命运有所改变,对艰难的家境有所帮助。上大学之后的理想,是认认真真地做一点学问,以期能做一个堪为人师的师长。他从没有想过从政,却偏偏走入了仕途。1981年学校毕业后,本想回到家乡的师范学校去当一名教师,却因一篇命题短文被选调到定西行署办公室工作,从此便一路走到今天。工作近三十年,绝大部分时间从事办公室工作,于服务中积累学识,历练人生。1981年8月至1989年4月在定西行署工作,担任过行署机关团总支书记、秘书、副科长、科长;1989年4月至1997年10月在中共定西地委秘书处工作,历任科长、副秘书长兼秘书处长;1997年10月任中共临洮县委副书记、县长,2000年5月任中共临洮县委书记、临洮县人武部党委第一书记;2001年6月任中共定西地委委员兼临洮县委书记;2003年3月任中共甘肃省委副秘书长;2006年3月任中共庆阳市委副书记,同年任庆阳市代市长、市长;2008年2月任中共庆阳市委书记、庆阳军分区党委第一书记;2011年9月任中共白银市委书记。

他喜爱读书,深谙知识的力量,力为开卷有益。因小学到高中正逢“文革”,可读之书很少。只要能有一卷在手,不管什么书,都要看个穷尽。小学四年级便囫囵吞枣般啃起了四大古典名著,大概所识的字多是从看四大名著而获益。工作以后,除养家度日,余钱基本买了书。就学业而言,因工作以后再没有机会脱产学习,他便只能把学习作为给自己的另一项必履之责,于案牍劳形之余、脱身事务之暇,用书本填充剩余的时间,在广泛涉猎各方面知识的同时,以勤奋刻苦的钻研精神,修完了本科、研究生、MBA课程。前年,在导师的垂青鼓励下,他又拿起书本去考研,修起了博士学业。

也许是性格使然,他做事认真,看重细节,非常推崇“只要用心就能做好”的规训。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福特的成功之道——细节决定成败——匡世之哲理,亦言“用心一也”。做学问如此,干事业又何尝不是如此。他常常玩味“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从山的厚重和博大雄浑中感悟做人的至理真谛,从水的至纯和有形无形中体会人生百味。爱山的品格,因而从不放弃原则,也因此而从政多年还尚未完全磨去个性的棱角;喜水的执著、睿智和力量,因而只要认准是对的方向,纵有千难万难,总要孜孜以求,于曲折中求通达,于磨砺中求突破。由此而及做人与做事,把善待每一个人、善待每一件事作为标尺,时时权衡,处处度量。当然,善待非不顾原则,乃取认真对待之意。因而每遇怨怼,涉己则尽力求以德相报,及他则遵夫子所训:以直相对。

他最喜欢的哲言——“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人类的所有进步,都是建立在思想自由驰骋的基础上的。亲历“文革”期间的万马齐暗、改革开放的百花万树,期间的风风雨雨,灿烂辉煌,他本人更是感同身受。所以,在工与学、学与思中,他总要想法在思考的淡定中去感悟一些东西,求得思想的清澈,认识的飞跃,精神的升华。

古语云,无欲则刚。威廉·詹姆斯亦说:“人生最大的智慧,不是知道自己可以得到什么,而是知道自己不可以得到什么。”走到如今,他本人感到受益最大的,莫过于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现实生活中,老实人准定会吃一些亏,但也肯定不会吃大亏。

如他自己所言,其近三十年的工作历程,简言以概——想做一些事,也做了一些事;做成了一些事,也有一些事不尽如人意。唯可聊以自慰的是——扪心自问,尚无愧于心。P1-4

序言

庆阳,中国大西北黄土高原上的一块神奇的高天厚土,以其雄浑的高原气势,优美的田园风光,丰富的石油资源,光荣的革命传统,让世人瞩目。这里是黄河古象的故乡,是世界上黄土最深厚的地方;这里是岐黄故里,是周祖农耕文化的发祥地;这里是西北红军的摇篮,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后期“硕果仅存”的西北革命根据地的中心,为长征中的党中央、中央红军提供了落脚点,又是抗日战争的出发地;这里是西部油城、陇上煤海,是甘肃工业强省战略的主要能源化工基地,是长庆油田的根,长庆油田的魂;这里是“陇东粮仓”,是甘肃优质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是国家特产经济开发中心确立的白瓜子、黄花菜示范基地。这里是久负盛名的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是中国西部最具艺术气质的文化名城。陇东学院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这神奇的高天厚土之上。

三十多年来,学校历经“庆阳师范专科学校”、“庆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陇东学院”三个发展阶段。在每个阶段,学校都能坚定一种信仰,始终以谋求人民福祉,提升社会期待为目标,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养成一种精神,为学校发展呕心沥血、不图回报,为教育振兴尽职尽责,倾力奉献;担起一种责任,鼓舞年轻一代、教育年轻一代,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正是依靠这种信仰和精神,我们枪抓机遇,迎难而上,砥砺耕耘,开拓创新,把一个学科设置单一的师范专科学校发展到拥有18个二级学院、45个本科专业的教学型本科大学,目前,全日制在校学生12606人。学校设有继续教育学院,开设17个成人教育本科专业、9个教育成人专科专业,成人教育学生4503人。学校现有教职工863人,其中专任教师532人。在专任教师中有教授54人,副教授142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329人。兼职教授37人,外籍教师8人。甘肃省领军人才、人才工程、教学团队和庆阳市领军人才16人。建校以来先后有2名教师获得“全国优秀教师”称号,9名教师获“曾宪梓教育基金奖”,5名教师享受国务院和省政府津贴。近年来,学校实现了办学规模与办学质量的跨越式发展;从强化基础、提升质量到优化结构、突出特色,走上了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之路。从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传承文化到承担道义与良知,服务社会与经济,实现了科学创新与人文精神的水乳交融。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适应社会需要、服务地方经济的办学新路子。

学校高度重视“质量工程”建设,生物科学专业为国家级和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陇东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为甘肃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陇东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实验室”为甘肃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建设了10门省级精品课程、1个省级教学团队。先后有251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和省市奖励,170项科研成果通过国家和省市科技部门鉴定。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各类学术论文6872篇,出版学术专著146部,主编和参编教材92部。

学校与兰州大学等院校签署了校际合作协议,通过中教国际教育交流中心加入了《1+2+1中美人才培养计划》,与美国北亚利桑那太学、洪堡州立大学、曼斯菲尔德大学等院校建立了校际合作交流关系,并先后派出学生到美国、白俄罗斯、乌克兰、罗马尼亚、波兰等国留学。

三十多年来,学校培养出了45000多名合格毕业生。这些莘莘学子,怀着自己的梦想,肩负祖国的希望,带着母校的期冀,义无反顾地走进了陇原大地的山山水水,沟沟壑壑,扎根在充满希望的热土上,以自己优良的思想品德,扎实的专业功底和朴实无华的工作作风受到社会的广泛欢迎,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积极进取,勤奋工作,用心血和汗水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青春之歌,为甘肃的社会建设和经济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为母校赢得了很高的社会声誉。在历届校友中,涌现出了许许多多优秀的人才,他们默默无闻、吃苦耐劳,用自己的双手撑起了西部教育的一片蔚蓝天空。如全国优秀教师慕政重、全国百名优秀校长窦兴文、全国师德标兵曹志峰、全国优秀德育工作者卢化栋、全国十大杰出母亲刘霞;有的投笔从戎、献身军营、警营,成为祖国的忠诚卫士。如在老山前线勇立战功的赵德禄,全国优秀人民警察郝文、申存瑞等。有的在神圣的大学三尺讲台上传道授业、潜心科研、著书立说,如四川大学副校长赵昌文教授,中国天体物理学会理事黎忠恒教授,北京大学肖进新教授,兰州大学冯虎元教授,西北师大彭金山教授、甘肃政法学院王汝发教授、李重阳教授等。有的钟爱新闻事业,用自己的如椽大笔耕耘出绿色的希望,如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久喜佳、甘肃省五四新闻奖获得者高自刚等。有的痴情于文学创作,用自己的生花妙笔讴歌时代的主旋律、讴歌生活新变化,成为甘肃乃至西部文学创作的领军人物。如马步升、张存学、高凯、马青山、李文华,等等。有的在党政管理岗位上,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大不忘责任重,位尊不移公仆心,真正把自己的人生追求融入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中,如白银市委书记张智全,甘肃省政府秘书长李沛文、副秘书长张正锋,甘肃省纪律检查委员会副书记王建太,甘肃广播电影电视总台台长陈青,甘肃省教育厅副厅长旦智塔,平凉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周奉真,平凉市副市长曹复兴,陇南市委常委、秘书长岳金林,张掖市委常委、纪委书记王立泰,庆阳市委常委副市长李锋,庆阳市委常委、西峰区委书记章志坚,天水市委常委、副市长郭奇若,等等。正是这些杰出校友的任劳任怨、兢兢业业,不畏艰苦,尽心竭力做事,无怨无悔付出,为母校赢得了骄傲和荣誉。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为了传承“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办学精神,集中展现杰出校友的风采,激励一代代莘莘学子肩负起历史的使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由王伟翔、王宏堂编写的反映我校优秀毕业生奋斗业绩和光辉成就的报告文学《情系陇原——陇东学院杰出校友风采录》一书由甘肃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目的是宣传杰出校友的先进事迹,为在校的莘莘学子树立榜样。在我校三十多年的办学实践中,堪称杰出校友者,难以用数字计算。他们中有学界名流、有党政领导、科技精英、体育健儿、忠诚卫士以及奋斗在文教卫:生、工农兵商各条战线上的优秀知识分子,他们几十年如一日,以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在喧哗中潜心学问,在浮躁中沉静思考,在清贫中创造财富,在平凡中铸就伟大,以自己的心血和汗水放飞学时的梦想,以自己的智慧火花点亮弘毅励志的灵光,因为有了他们的奉献,学校才有了今天的风采。今天把他们中最有影响、最有代表性的30名校友的先进事迹编辑成册,作为《情系陇原——陇东学院杰出校友风采录》问世,既是对我校办学成果的一次检验和总结,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校的优良传统和办学水平。必须指出的是,由于时间紧,加之有些校友寄来的稿件和资料还需进一步补充完善,因此,许多杰出校友的事迹,来不及在本书中列入,这的确是一大憾事,今后我们将继续努力,力争续编,使之尽快与大家见面。

在感受这些优秀校友的理想情怀和辉煌人生之时,我希望陇东学院的在校学生要认真体会他们为理想而付出的艰辛努力、所做出的崇高奉献。他们的人生经历再次证明了一个朴实的道理:理想是美好的,但实现理想的路却不会是平坦的;实现理想,始终需要坚定的信念和脚踏实地、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心有多宽,天地才能有多大,谁能在平凡中追求卓越,谁能把理想坚持到最后,谁就最有实现理想的希望!青年大学生要有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怀,更要深刻认识我国的国情,要有坚忍不拔的思想准备,取得成绩时不盲目乐观,遇到困难时不气馁悲观,创业维艰、奋斗以成。奋斗总是伴随着艰辛、召唤着奉献,艰辛和奉献又总是孕育着希望和成功。历史上的胜利与成功,永远属于具有崇高理想、坚定信念的艰苦奋斗的人们。

作为陇东学院的一员,我在这片热土上度过了三十个春秋,亲身目睹了学校的改革发展和取得的成就,对学校的一草一木都有着深厚的感情。我更为学校能拥有这么多灿若群星的优秀毕业生而骄傲与自豪,我感谢他们用他们不凡的业绩和自强不息的精神为母校增添了光彩,谱写了这本《情系陇原——陇东学院杰出校友风采录》。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陇东学院的毕业生将如桃李之花,更加灿烂的开遍陇原大地,开遍大江南北。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情系陇原(陇东学院杰出校友风采录)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伟翔//王宏堂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甘肃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26041857
开本 16开
页数 25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5
出版时间 2011-12-01
首版时间 2011-12-01
印刷时间 2011-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6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0.7
丛书名
印张 16.5
印次 1
出版地 甘肃
227
168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20: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