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心灵的医师(走近103位诺贝尔文学奖精英)/走近诺贝尔奖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窥视医学的生命图谱;身临物理的自然秘境;感受化学的变化旋律;倾听经济的财富波澜;品尝文学的心灵故事。王子安编著的《心灵的医师(走近103位诺贝尔文学奖精英)》以人物为单元,以时间为线索,以有关每个人物的“生平事迹”“科学成果”等为板块,而对于每个入选诺贝尔奖的获奖者给予解剖。

内容推荐

王子安编著的《心灵的医师(走近103位诺贝尔文学奖精英)》是走近诺贝尔奖丛书之一,《心灵的医师(走近103位诺贝尔文学奖精英)》以人物为单元,以时间为线索,以有关每个人物的“生平事迹”“科学成果”等为板块,而对于每个入选诺贝尔奖的获奖者给予解剖。当然这种解剖,既是对其人生历程、生平事迹的叙述,也是对其人生哲学、科学精神、人文情怀的一种铺陈。具体而言,在叙述每个人物时,我们尽量做到一一将人物那种坚定的信念、务实的精神、执着的工作态度,所受到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以及他们个人的素质、修养、性格、经历等元素,均给予呈现,从而使读者体会到他们那种背后的执着爱好、坚持理想、强烈求知、意志坚强、迎接挑战与勇于创新的人生品质。

目录

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

巴勃鲁·聂鲁达

帕特里克·怀特

哈里·马丁逊

埃温德·雍松

埃乌杰尼奥·蒙塔莱

索尔·贝娄

阿莱克桑德雷·梅洛

艾萨克·辛格

奥德修斯·埃里蒂斯

切斯拉夫·米沃什

埃利亚斯·卡内蒂

加夫列尔·马尔克斯

威廉·戈尔丁

雅罗斯拉夫·塞弗尔特

克洛德·西蒙

沃莱·索因卡

约瑟夫·布罗茨基

纳吉布·马哈富兹

卡米洛·塞拉

附录一 诺贝尔

附录二 1901-009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试读章节

1918年12月,索尔仁尼琴出生于北高加索的基斯洛沃茨克市,是苏维埃共和国的同龄人。事实上,他是一个遗腹子,母亲怀他才3个月时,他的父亲就去世了,这仿佛是他后来坎坷命运的一个开端。他从小爱好文学,1941年,他从罗斯托夫大学物理系毕业后,进入莫斯科文史哲学院函授班学习文学。同年6月22日,德国法西斯突然入侵苏联,于是他投笔从戎,参加了卫国战争。他由于作战英勇、机敏过人而获过红旗勋章和红星勋章。后来,在随部队进入东普鲁士时,他所在的炮兵监听连陷入德军重围,他凭着作战时的丰富经验,不仅率部成功突围,而且还将所有监听设备完好无损地带了回来。凭这一功绩,他原应得到第三枚勋章,但他却因同乌克兰前线的一位同学通信中,表露出对斯大林的不敬而被捕。因为那封信被内务部所截获,他原本辉煌的前途开始变得坎坷不平。

1945年6月7日,当人们为苏联红军的节节胜利而欢呼时,这位曾为胜利浴血奋战的战士却被判处8年劳动改造。漫长的8年中,他从一个劳改营到另一个劳改营,和各色劳改犯人、管教干部打交道,对劳改营的生活、犯人的心理和看守的行为方式极为了解。1953年6月,他终于获得自由,但又被流放到哈萨克斯坦江布尔州的科克·杰列克,一个贫困、闭塞的小村庄,全村只有几户人家。他感到非常的绝望和痛苦。1955年,他患上了恶性肿瘤,但他却奇迹般地活了过来,并以这次癌症病房住院的经历,创作了长篇小说《癌症房》。

艰险的命运的磨砺,使他变得达观起来。为了纪念过去那段不堪回首的岁月,他立志要把它作为受难者的纪念牌记录下来。1956年2月,他获得了平反,和妻子居住在梁赞市,担任数学教师。这对于他来说是一件轻松的工作,他在大学时代就显露了数学方面的天才。他开始有时间从事创作,并且终于迎来了他的创作高峰期。1959年他完成了《第一圈》和《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接着又完成了《古拉格群岛》,主题依然是对劳动集中营生活阴暗面的揭示。但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这些书却不能出版。

随着反斯大林个人迷信的深入,以及斯大林的独断专行所造成的灾难性后果被披露,特别是1962年苏共二十二大以后,他的作品显得与时代非常迎合。同年,他通过劳改营的难友将短篇小说《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给《新世界》杂志社主编特瓦尔多夫斯基看。这位对斯大林个人迷信也极为不满的大诗人仿佛找到了知音,彻夜未眠通读作品,但他不知道是否应该发表这部独具一格的集中营文学作品,便把手稿直接给了赫鲁晓夫。没想到赫鲁晓夫对这部小说大加赞赏,亲自过问小说的发表事宜。

P2-3

序言

哲人云“知识就是力量”,更有人说,知识就是高度。在知识的内涵、外延里,科学技术无疑是最重要的一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人类文明的动力来源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正是由于科技的历史性进步,由此而推动着人类历史由蒙昧走向文明、由刀耕火种走向科学现代。可以说,人类的历史在一定意义上来说,即是人类的科学技术与人类的思想文明的结合。历史因科技的融入而变得可感,社会因科技的融入而变得丰富、多彩。

在人类科学历史的宏观体系中,依据文明的东西方形态也可以划分为东方科学技术体系、西方科学技术体系,其中东方科学技术体系从历史的角度来说,应以中国为代表。比较而言,东方科学技术体系富有深厚的人文科学、社会科学传统,在诸如文学、史学、哲学、宗教、艺术、政治、经济、法律等领域,古籍留存众多,内容博大精深。而西方科学技术体系则深富自然科学、实验科学的传统,因而造就出其最早的工业革命运动,形成实验手段与理论体系丰富的诸如物理学、化学、工程机械等成果。总之,东西方的科学技术传统各有所长。东方的人文与西方的自然,如能够完美结合,则是人类科学技术发展的最好模式。

在西方科学技术体系中,既有宏观的科学门类也有微观的分支科学。从自然科学的科学分类学角度而言,可以细分为物理、数学、化学、生物、地学等属种。在复杂庞大的科学技术体系外,西方还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学科标准体系与科技奖惩制度、科技创新制度,由此而推动着西方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诸如西方历史上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二次工业革命、信息化社会、知识化社会等,皆是这种科学技术完美发展的结果。在丰富多彩的西方科学技术创新与奖惩制度体系中,诺贝尔科学奖金的设立即是推动西方百年来科学文明发展的重要一点。诺贝尔奖金由瑞典化学家、自然科学家诺贝尔通过捐献毕生的私人财产设立,这种崇尚科学、崇尚知识的精神,值得东方社会认真思索、务实学习。整个诺贝尔奖初期划分为物理、化学、生理医学、文学与和平五个奖项,这充分反映了诺贝尔本人不仅关注自然科学的发展,也关注人类精神世界、人类人文素养的发展。后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诺贝尔奖项又多出经济学奖、环境奖两种,每一个奖金项目都紧密结合着人类社会的现实需要。

时至今日,诺贝尔奖已经走过了1 00多个春秋,即使是迟到的经济学奖也已经走过40年的岁月。作为人类科学技术领域的一种百年知识品牌,其中不仅有许多的科学成就值得我们学习,而且其中的每一个获奖者也值得我们研究。科学家的成果与科学家的精神及方法,相比较而言,最重要的是科学方法,而最核心的则是科学家的精神。所以为了便于中国读者,尤其是今日的中国青少年了解、掌握近现代西方物理科学、化学科学、生理医学、文学艺术、经济理论的过程、成果,我们编辑委员会经过半年多的艰辛策划、编写,终于完成这部多达25册的《走近诺贝尔奖》大型丛书。

从本套《走近诺贝尔奖》丛书的编写体例上来说,我们以人物为单元,以时间为线索,以有关每个人物的“生平事迹” “科学成果,,等为板块,而对于每个入选诺贝尔奖的获奖者给予解剖。当然这种解剖,既是对其人生历程、生平事迹的叙述,也是对其人生哲学、科学精神、人文情怀的一种铺陈。具体而言,在叙述每个人物时,我们尽量做到一一将人物那种坚定的信念、务实的精神、执着的工作态度,所受到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以及他们个人的素质、修养、性格、经历等元素,均给予呈现,从而使读者体会到他们那种背后的执着爱好、坚持理想、强烈求知、意志坚强、迎接挑战与勇于创新的人生品质。另外,我们在每一人物的最后部分附加上包含涉及与该学科领域相关的学科简史、学科流派等内容的“经典阅读”栏目,以帮助读者较系统地掌握相关学科的必备知识理论。

总之,我们期望广大读者能够通过本套《走近诺贝尔奖》丛书,深思、体味、参照、借鉴这些文学精英、科学精英的生平与精神,而规划出自己的成才之路,并能够在人生的路上“坚持理想、执着奋斗、锲而不舍、勇于创新、戒骄戒躁”,终获成果。有时,一句话可以改变人的一生,成为个人的人生座右铭:相信一套科学、有益的图书,同样具备相似的功能。当然,水平与时间的有限、仓促,使得本套丛书难免会存在一些瑕疵,期待读者给予批评,以期再版时予以改正、更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心灵的医师(走近103位诺贝尔文学奖精英)/走近诺贝尔奖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子安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0861004
开本 16开
页数 25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0
出版时间 2010-10-01
首版时间 2010-10-01
印刷时间 2010-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3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15.6
丛书名
印张 16
印次 1
出版地 天津
230
17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1: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