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宇宙侦察兵(走近183位诺贝尔物理学奖精英)/走近诺贝尔奖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宇宙侦察兵(走近183位诺贝尔物理学奖精英)》由王子安主编,深思、体味、参照、借鉴这些文学精英、科学精英的生平与精神,而规划出自己的成才之路,并能够在人生的路上“坚持理想、执着奋斗、锲而不舍、勇于创新、戒骄戒躁”,终获成果。有时,一句话可以改变人的一生,成为个人的人生座右铭;相信一套科学、有益的图书,同样具备相似的功能。

内容推荐

在人类科学历史的宏观体系中,依据文明的东西方形态也可以划分为东方科学技术体系、西方科学技术体系,其中东方科学技术体系从历史的角度来说,应以中国为代表。比较而言,东方科学技术体系富有深厚的人文科学、社会科学传统,在诸如文学、史学、哲学、宗教、艺术、政治、经济、法律等领域,古籍留存众多,内容博大精深。而西方科学技术体系则深富自然科学、实验科学的传统,因而造就出其最早的工业革命运动,形成实验手段与理论体系丰富的诸如物理学、化学、工程机械等成果。总之,东西方的科学技术传统各有所长。东方的人文与西方的自然,如能够完美结合,则是人类科学技术发展的最好模式。

《宇宙侦察兵(走近183位诺贝尔物理学奖精英)》由王子安主编,《宇宙侦察兵(走近183位诺贝尔物理学奖精英)》是走近诺贝尔奖丛书的其中一本,供广大读者阅读学习。

目录

丁肇中

伯顿·里克特

弗朗西斯·莫特

菲利浦·安德森

范弗莱克

奥兰·彭齐亚斯

彼得·卡皮察

罗伯特·威尔逊

格拉肖

史蒂文·温伯格

阿卜杜勒·萨拉姆

洛格斯顿·菲奇

詹姆斯·克罗宁

布洛姆伯根

利奥诺拉·肖洛

凯·西格班

格迪斯·威尔逊

钱德拉塞卡

威廉·福勒

卡洛·鲁比亚

范德梅尔

冯·克里青

恩斯特·鲁斯卡

附录一 诺贝尔

附录二 1901-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

试读章节

丁肇中才几个月的时候,随父母回国到老家山东省黄海之滨的日照市。这时的中国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丁肇中在严酷的抗日战争中度过了幼年时期。回国不久便爆发了卢沟桥事变,祖国的大好河山落在日本侵略者的铁蹄之下,一场空前的大浩劫落在中国人民的头上。幼年的丁肇中随其父母过着动荡不安的流亡生活。当时丁观海想留在山东大学任教,不料日本侵略中国,只好被迫逃亡。1938年8月12日,他们逃到南方,不久又流亡到了合肥,后来又辗转到芜湖、徐州、郑州、武汉、万县,最后到达西南部山城重庆。

丁观海一家人在重庆住下后,生活虽然清苦,但比起流亡生活总算好多了。过了几年,丁肇中到了上学的年龄,他穿上新做的学生装高高兴兴地随妈妈去附近一所小学报到注册。上学是人生一个新的开端,但是对于丁肇中来说却是好景不长,他只上了几天便不敢去上学了。-当时中国的战备力实在是太弱,尽管重庆是大后方,仍然受到日本空军的轰炸和扫射,经常发生小孩上、下学时被炸死或房屋倒塌砸死的事情。丁肇中的父母哪里放心得下,便决定不让丁肇中上学了,让母亲在家中教他学习。

这种母子之间的交流学习,让丁肇中感到亲切和自由,他可以随心所欲提出问题,也可以从不同角度去回答问题。这对丁肇中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有着极大的影响。后来丁肇中回到正规学校学习,由于思维活跃,并多方面考虑问题,经常提出一些“怪”问题而使老师头痛,甚至老师还觉得他是在顽皮捣乱。

在重庆的那段日子,由于父母从事教育工作,家中经常来访的客人不是大学教授就是大学学生,他们来自全国各地,了解日本侵略者在各地的暴行和全国人民在抗日战场上英勇斗争的情况。这些都极大地激励着大后方人们的斗志。每当客人来访,丁肇中总是在旁边听父母与客人谈话,久而久之,这些谈话就成了丁肇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教材。

与丁观海交往的朋友和同事中有很多人是有真才实学的学者,他们来访时经常与丁观海讨论各种自然科学方面的问题和研究治学的方法。日久天长,耳濡目染,科学的种子也就播在了丁肇中心底。在获得诺贝尔奖后写的自传中,他曾专门提及这一段往事:“由于战争的原因,我直到12岁才受到传统教育。然而,我的父母在大学任教,因此我有机会接触到许多经常来访的有才智的学者。也许由于这个早期的影响,我也就有了一直从事研究的愿望。”

P3-4

序言

哲人云“知识就是力量”,更有人说,知识就是高度。在知识的内涵、外延里,科学技术无疑是最重要的一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人类文明的动力来源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正是由于科技的历史性进步,由此而推动着人类历史由蒙昧走向文明、由刀耕火种走向科学现代。可以说,人类的历史在一定意义上来说,即是人类的科学技术与人类的思想文明的结合。历史因科技的融入而变得可感,社会因科技的融入而变得丰富、多彩。

在人类科学历史的宏观体系中,依据文明的东西方形态也可以划分为东方科学技术体系、西方科学技术体系,其中东方科学技术体系从历史的角度来说,应以中国为代表。比较而言,东方科学技术体系富有深厚的人文科学、社会科学传统,在诸如文学、史学、哲学、宗教、艺术、政治、经济、法律等领域,古籍留存众多,内容博大精深。而西方科学技术体系则深富自然科学、实验科学的传统,因而造就出其最早的工业革命运动,形成实验手段与理论体系丰富的诸如物理学、化学、工程机械等成果。总之,东西方的科学技术传统各有所长。东方的人文与西方的自然,如能够完美结合,则是人类科学技术发展的最好模式。

在西方科学技术体系中,既有宏观的科学门类也有微观的分支科学。从自然科学的科学分类学角度而言,可以细分为物理、数学、化学、生物、地学等属种。在复杂庞大的科学技术体系外,西方还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学科标准体系与科技奖惩制度、科技创新制度,由此而推动着西方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诸如西方历史上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二次工业革命、信息化社会、知识化社会等,皆是这种科学技术完美发展的结果。在丰富多彩的西方科学技术创新与奖惩制度体系中,诺贝尔科学奖金的设立即是推动西方百年来科学文明发展的重要一点。诺贝尔奖金由瑞典化学家、自然科学家诺贝尔通过捐献毕生的私人财产设立,这种崇尚科学、崇尚知识的精神,值得东方社会认真思索、务实学习。整个诺贝尔奖初期划分为物理、化学、生理医学、文学与和平五个奖项,这充分反映了诺贝尔本人不仅关注自然科学的发展,也关注人类精神世界、人类人文素养的发展。后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诺贝尔奖项又多出经济学奖、环境奖两种,每一个奖金项目都紧密结合着人类社会的现实需要。

时至今日,诺贝尔奖已经走过了100多个春秋,即使是迟到的经济学奖也已经走过40年的岁月。作为人类科学技术领域的一种百年知识品牌,其中不仅有许多的科学成就值得我们学习,而且其中的每一个获奖者也值得我们研究。科学家的成果与科学家的精神及方法,相比较而言,最重要的是科学方法,而最核心的则是科学家的精神。所以为了便于中国读者,尤其是今日的中国青少年了解、掌握近现代西方物理科学、化学科学、生理医学、文学艺术、经济理论的过程、成果,我们编辑委员会经过半年多的艰辛策划、编写,终于完成这部多达25册的《走近诺贝尔奖》大型丛书。

从本套《走近诺贝尔奖》丛书的编写体例上来说,我们以人物为单元,以时间为线索,以有关每个人物的“生平事迹”“科学成果”等为板块,而对于每个入选诺贝尔奖的获奖者给予解剖。当然这种解剖,既是对其人生历程、生平事迹的叙述,也是对其人生哲学、科学精神、人文情怀的一种铺陈。具体而言,在叙述每个人物时,我们尽量做到一一将人物那种坚定的信念、务实的精神、执着的工作态度,所受到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以及他们个人的素质、修养、性格、经历等元素,均给予呈现,从而使读者体会到他们那种背后的执着爱好、坚持理想、强烈求知、意志坚强、迎接挑战与勇于创新的人生品质。另外,我们在每一人物的最后部分附加上包含涉及与该学科领域相关的学科简史、学科流派等内容的“经典阅读”栏目,以帮助读者较系统地掌握相关学科的必备知识理论。

总之,我们期望广大读者能够通过本套《走近诺贝尔奖》丛书,深思、体味、参照、借鉴这些文学精英、科学精英的生平与精神,而规划出自己的成才之路,并能够在人生的路上“坚持理想、执着奋斗、锲而不舍、勇于创新、戒骄戒躁”,终获成果。有时,一句话可以改变人的一生,成为个人的人生座右铭;相信一套科学、有益的图书,同样具备相似的功能。当然,水平与时间的有限、仓促,使得本套丛书难免会存在一些瑕疵,期待读者给予批评,以期再版时予以改正、更新。

《走近诺贝尔奖》丛书编辑委员会

2010年9月15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宇宙侦察兵(走近183位诺贝尔物理学奖精英)/走近诺贝尔奖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子安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0860892
开本 16开
页数 25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0
出版时间 2010-10-01
首版时间 2010-10-01
印刷时间 2010-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16.11
丛书名
印张 16
印次 1
出版地 天津
230
17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1 13:5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