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渐行渐远的民国故事(2日本侵华战犯的最后结局)
内容
编辑推荐

天道昭昭,法网恢恢。一批日本侵华战犯在中国大地上犯下了惨无人道的滔天罪行,最终受到应有的审判和严惩。

鲍志娇编著的这本《渐行渐远的民国故事2:日本侵华战犯的最后结局》全面记录了这些罪大恶极的日本侵华战犯的罪行及其悲惨结局,揭示那些隐藏在历史深处不为人知的细节。

南京大屠杀的元凶松井石根竟恬不知耻地自称佛教徒!

赖在东南亚荒岛上不肯切腹的板垣征四郎终究能逃过一死吗?

土肥原贤二如何指使日本医生暗杀不愿当汉奸的吴佩孚?

东条英机真自杀谢罪还是假自杀以博取同情?

被国民党留下来打内战的冈村宁次真能回日本颐养天年吗?

内容推荐

本书是由鲍志娇编著的《渐行渐远的民国故事2:日本侵华战犯的最后结局》。《渐行渐远的民国故事2:日本侵华战犯的最后结局》的内容简介如下:

板垣征四郎、土肥原贤二、山本五十六、东条英机等臭名昭著的侵华战犯对中国人民犯下了骇人听闻的罪行。多行不义必自毙,他们最终受到了惩戒……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松井石根

 南京因你而含恨

第二章 板垣征四郎

 他让东北从中国领地上“独立”出来

第三章 土肥元贤二

 行走中国30年的假面特务

第四章 山本五十六

 茫茫沧海上的“暗杀者”

第五章 东条英机

 在侵略大路上狂奔的恶棍

第六章 山下奉文

 半是恶虎,半是凶豺

第七章 冈村宁次

 “三光”政策和“慰安妇”的始作俑者

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在一座历史古城里,6个星期中,有超过35万人突然被辱杀。若将他们手拉着手连在一起,其长度相当于南京到杭州的距离,绵延200公里。他们流出了1200吨的鲜血,尸体摞满了2500节火车车厢,若将尸体一个一个堆砌起来,其高度与74层大楼相差无几。若将他们身体上和精神上的痛苦,榨出汁液来,世界上所有的容器都要告罄,所有的江河湖海都容纳不下,所有的雨雪都因天地同悲而喑哑地停在半空,终止了降落。

这是一次大屠杀,发生在1937年,受难古城是中国南京,受难者是无辜的南京民众,施暴者是日本军队,领导施暴者的人是松井石根。

1937年的松井已经59岁,在日本稳稳当当地做了5年的陆军大将。8月15日这天,他被任命为上海派遣军司令官,裕仁天皇亲自接见了他。他虽然患有肺痨,又矮又小,一如烤干了的鹌鹑,却满肚子罪恶的想法。他当即表示,先合围上海,再转取南京。

退出皇宫后,他还在地图上把日本国旗插到了上海、南京的位置上,阴晦险恶的用心,不言而喻。

8月22日,松井率领增援的2.8万余名士兵,乘夜潜行到上海东面的马鞍列岛。凌晨时分,正在登陆的日军遇中国军队奋勇出击,皇后的表兄伏见广吉亲王被炸弹击中,很快就蔫咕咚死了。

这还了得,亲王都给炸死了,有何颜面去见天皇和皇后?松井又气又急,哇啦哇啦地指挥日军向宝山、罗店一带冲来。

罗店是上海的前大门,破开此门,才能进入锦绣繁华的上海。但在激战中,日军炮火越凶悍,中国官兵就越勇猛。每时每刻都有肢体在半空中横飞,都有人踏着一摊摊的鲜血、碎肉和杂物,向前冲锋。松井的2万多士兵,就像被甩进了一个无形的大磨盘中,一个转身,就血肉模糊了。

松井急向东京的日军大本营请求援兵。9月30日,他就如水位暴涨般拥有了20多万兵力。打群架已经够富余了,可是,这并不是两个国家在斗殴,中国是在为尊严而战,因而格外奋勇。松井于是悍然践踏国际法,向中国阵地释放毒瓦斯,致使3万多中国官兵失去了生命。

可是,毒气毕竟不是煤气,不可能每天都用,中国军队依然以出奇的勇敢保卫着上海。每一个路口,都要争夺;每一条街道,都要拼杀;每一道路障,都要爆破;每一寸土地,都要用十几寸的臭脚丫子反复量半天。松井懊恼得抓心挠肝,陆军已经在天皇跟前夸口,说3个月内就能占领整个中国大陆。现在倒好,连攻克一个城市都要花费不止3个月的时间。他断然没有料到中国军队会这样同仇敌忾,誓死抗战。

夏流到秋,秋流到冬,鲜血和雪水沤烂了尸体,也沤霉了“皇军”的心。在付出5万多人伤亡的代价后,11月12日,上海好歹算是被松井的部队占领了。日本兵都打得没人模样了,一个个斜眉歪眼,穷凶极恶,许多人在向南京进发时,都企图实施报复。松井的表现更为野蛮凶横,他宣布,他要“惩罚南京政府和粗暴无礼的中国人”。

在占领上海后,松井甚至没等东京大本营下令,就兵分三路,杀气腾腾地向南京奔袭而来。在途经苏州时,正逢天降大雨,守城的中国士兵略有懈怠,日军先遣部队便戴着头巾,装扮了一番,混入了城内。之后便大开屠杀劫掠之门,致使苏州血光映天,满城狼藉。

在赶往南京的路上,为消除寂寞、疲惫,或“彰显”武力,士兵们被命令举行“杀人运动会”,比赛谁能“得分”最高。

这场“体育”活动,也为日本本土人士所津津乐道,《日本广知新闻》报在12月7日刊登了题为《两中尉杀死百人 比赛难分高下》的文章,写道:“片桐部队的向井敏明中尉和野田毅中尉进行了友谊比赛,看他们谁能在日军完全占领南京之前,用军刀砍死100个中国人。他们的比赛已顺利到达最后阶段,如今正难分伯仲。星期天(12月5日)……据《朝日新闻》报道,‘得分’高的是向井中尉,他砍死89人,野田中尉砍死78人。”

在追踪报道中,这份报纸又激情四射地说,由于砍杀人数太多,一位中尉出现了记错的现象,所以,又把比赛“分数”提高到了150人。报道还说,中尉感到“比赛很开心”。

这种血腥凶残的举动,本应受到严重谴责,可是,裕仁天皇却特地命人从东京赶往中国,向松井下达了写满溢美之词的御旨。又从一个有日本皇室菊花标志的匣子里,取出一条围巾赐予松井。围巾乃良子皇后亲手缝制,松井慌忙谢恩,诚惶诚恐。

作为整个华中战区的司令官(其原职由天皇的叔叔朝香宫接任),12月7日,松井将亲自起草的《攻占南京要略》的命令下达出去,命日军进城后,马上分区扫荡。

命令下达后,松井忽因肺病发热,无法亲自指挥攻城,卧在苏州的指挥所里休养。

缠绵病榻时,他又追加了一道命令,要求大部队驻扎在南京城外几公里的地方,只允许一小部分军纪良好的部队攻城。

“皇军进入外国的首都是一件大事……会为世界所瞩目。因此,不能让任何单位在混乱的状态下进入被围的城市……绝对不允许他们肆意抢劫,即使是出于粗心大意而抢劫了财物,惹起了火灾,也要严加惩处。”他这样解释这道命令。

显然,这道命令是针对朝香宫而来的。至于为什么,不得而知。

第二天,12月8日,日军正式攻打南京。

P2-4

序言

为什么日本人的死,只有日本人悲伤?

为什么别国人的死,只有别国人悲伤?

为什么人类不能同欢乐、共悲伤?

这是一个日本少年在参加侵略中国的战争时发出的“天问”。这个十几岁的士兵,还没有得到答案,就永远地沉入了深海。

如今距日本无条件投降已逾65年,一些日本老兵也开始发出同样的疑问。他们开始正视日本侵华战争,反省这场战争,并先后向中国人民忏悔、谢罪,将日军暴行公诸于世。然而,日本政府却始终板着面孔,拒绝承认战争罪行、承担战争责任,从未向中国表达过真诚的歉意。

当日本当初的盟友德国反复地向战争受害者道歉时,日本政府却频繁地祭祀、参拜甲级战犯,此举相当于在东京为“反人类的歹徒”树牌坊;当德国一笔笔地向战争受害者发放经济赔偿时,日本只是蜻蜓点水般地撒了点小钱,数量不及德国的百分之一;当德国立法规定,若有人将纳粹暴行从教科书中删除会受到法律的严惩时,日本却在教科书中大肆美化其侵华历史,销毁有关日军暴行的原始资料或图片,声称战争责任在中国,日本是无辜受害者。

当然,这种人工炮制的神话、不思悔改的抵赖和别有用心的歪曲,丝毫不妨碍日本走向经济强盛,丝毫不妨碍这个国家拥有各种科技精英、各行各业的人才……然而,有一样东西是他们难以拥有的,这就是——尊敬。

纵然日本政府顽固地逃避和歪曲战争责任,我们也无法忘记中国人所遭受的侵犯、残害和杀掠。

那个时候,日本战犯狼形虎势地横行在中国的领土上,让全世界惊见了魔鬼的真容;那个时候,在中国,许多人活着就是不幸,就是要惨遭魔鬼的凌辱,就是要后悔自己来到这个世界上。侵略者在中国大地上制造了一幅烧杀劫掠的地狱惨象,其心之奸猾凶残,其声之卑劣恐怖,令国人视之色变,令孩童闻之夜哭。

然而,这些给战争受害者带来深重苦难的人,至今多已形象模糊,甚至几乎被彻底遗忘。站在时间的湍流中,人们仿佛集体患上了失忆症。这种遗忘,难道不是一种罪过吗?

忘记过去,就注定会重蹈覆辙。

忘记大屠杀,就等于第二次屠杀。

前一句,是西班牙哲学家、作家乔治·桑塔亚纳的预言;后一句,是罗马尼亚诗人、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埃利·维瑟尔的警告。

我们必须牢记过去,不是为了复仇,而是为了久违的真理与正义。基于此,本书选取了七个具有代表性的日本战犯,他们有的受到了严惩,有的被暗杀,有的却逃脱了制裁。本书通过对其最后结局的深入挖掘,还原了日本侵略中国的阴谋、野心和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重现了他们在生命终结之际迥然不同的面貌。

本书共分七章,第一章由我撰写,第二章由于至堂撰写,第三章由高少亮和吴迪撰写,第四章由张晓磊和许文撰写,第五章由崔杨撰写,第六章由李彦历、周艳、于萌撰写,第七章由孙波撰写。

最后,我要感谢湖北天一国际文化有限公司的编审吕薇女士,她为我们打开了写作思路,提出了细致、明确的修改意见,使之能够客观公正地启发读者去思考、明辨。也要感谢摄影师周鹏先生,他为我们提供了历史人物图片和中日战争时期的珍贵照片。

鲍志娇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渐行渐远的民国故事(2日本侵华战犯的最后结局)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鲍志娇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崇文书局
商品编码(ISBN) 9787540321123
开本 16开
页数 26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90
出版时间 2011-12-01
首版时间 2011-12-01
印刷时间 2011-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39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58.09
丛书名
印张 17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240
162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2 1:5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