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志荣主编的《中国美学研究(第3辑)》是以研究中国古代美学为主,兼及心理美学、西方美学等著译的学术集刊,本辑收录学术论文24篇,分成中国美学、审美意识、审美心理、艺术美学、实践美学、西方美学、美学译文、书评共八个栏目,文章观点鲜明,论据可靠,论证翔实,文字精练。其中作者有国内美学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这些文章对我国美学的研究与发展有重要的参加价值。
图书 | 中国美学研究(第3辑)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朱志荣主编的《中国美学研究(第3辑)》是以研究中国古代美学为主,兼及心理美学、西方美学等著译的学术集刊,本辑收录学术论文24篇,分成中国美学、审美意识、审美心理、艺术美学、实践美学、西方美学、美学译文、书评共八个栏目,文章观点鲜明,论据可靠,论证翔实,文字精练。其中作者有国内美学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这些文章对我国美学的研究与发展有重要的参加价值。 目录 [中国美学] “自然”的审美诉求与“体道”境界 《淮南子》“文”“质”论探析 僧肇《般若无知论》的美学意蕴 论渐江大师身份研究的视角转换 王国维境界说的现象学诠释 [审美意识] 救亡·论争·对话·复兴——中国审美意识发生学研究百年钩沉 论汉代神话意象的审美特征 论魏晋清谈的审美意识 隋唐长安城的审美特征 论晚明士人群体的物化审美风尚 [审美心理] 胖瘦与美感:服装横竖线条错觉效应质疑与验证 审美惆怅的心脑机制——西方当代情感神经美学的研究进展之一 [艺术美学] 直觉品评重点悟——中国传统艺术精神之一 李渔的服饰美学 “广彩”的文化与审美定位 鲁迅《美术略论》与厦大美术研究会史料辨证 [实践美学] 实践转向与美学的逻辑——实践转向与美学的逻辑构成 实践转向与中国特色当代美学——实践转向与中国特色当代美学建设之路径 [西方美学] 论康德的“鉴赏判断的先验根据” 美学方法论与先验现象批判 贝尔论后工业社会的文化和艺术 [美学译文] 西方对中国美学的第一次辩护:艾萨克.弗修斯《论中国人的艺术和科学》(1685) 尼采对王国维《红楼梦评论》之影响 [书评] 精心构筑的中国古典美学资料宝库——新版《中国古典美学丛编》简评 稿约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国美学研究(第3辑)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朱志荣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0102377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13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14-06-01 |
首版时间 | 2014-06-01 |
印刷时间 | 2014-06-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美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512 |
CIP核字 | 2014139363 |
中图分类号 | B83-53 |
丛书名 | |
印张 | 20.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40 |
宽 | 170 |
高 | 15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