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我的饮食科普书
内容
试读章节

1.粮食的精华—酒的来历

你们知道吗

爸爸妈妈,酒是怎么来的呢?为什么会有人喜欢喝那种辣辣的东西呢?总看到书上说酒有多么久的历史,是真的吗?

食物如是说

中国可以说是一个酒之大国、酿酒古国,自古就产美酒佳酿,而且销量非常之大。提起酒,人们自然就会想到煮酒论英雄的曹操,温酒斩华雄的关羽,景阳冈打虎的武松,杯酒释兵权的宋太祖朱元璋;还会想起“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等名诗佳句。酒从古至今都是文人的一部分,这些文人学士不仅爱饮酒,而且还为酒起了许多的雅名,如“杜康”、“琼苏”等。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酒从一出生的那天起,就扛起了“浸润中华文明发展”的重任。我们不难从中国酒文化的发展中看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盘中的历史

关于中国的酿酒历史有三种传说。其一是“古猿造酒”。据说人类的祖先猿猴在“石洼”中储藏了大量的水果,由于这些水果受到自然界中酵母菌的发酵,于是,便在石洼中“酿”出了史上的“第一杯酒”。其二,相传夏禹时期的仪狄发明了酿酒术。《战国策》中曾有这样的记载:禹帝的女儿让仪狄制作美酒,并献给自己的父皇禹帝。禹帝喝后就睡着了,等醒来之后,对仪狄说:“将来一定有因为酒而亡其国的国君。”说罢,便下令不得再生产酒。这就是“仪狄造酒”的故事。其三,相传夏朝的第六代国君杜康(也叫少康)发明了酿酒术,也就是“杜康造酒”,这也是民间最流行的说法。然而,无论是哪种说法,都可以证明我国的酿酒文化已经延续4000年了,并且当今的许多国家的考古队员也都证明了这一点。

中国约在龙山文化时期就已经出现了自然发酵的果酒。到了商代,人们已经掌握并利用谷物的糖化再酒化的原理,那时的柜鬯(chàng,是一种古代祭祀时用的酒)就是当时酒中的极品,它是用当时的黑黍(shǔ)加香草鬯酿成,通常这种“国窖”为王室所特有。而一般普通百姓所用的酒叫做“醴”。

先秦时期,我国发现了一种通过谷物或其副产品所培养出来的“曲”,它是一种可直接用来发酵的微生物,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最早使用曲酿酒的国家。汉代更是发展先秦时的制曲技术,曲的种类增加了,自然酒的品种也增加了。东汉时,张骞从西域引进了葡萄酒的生产。不久的魏晋时期,伴随着饮酒的风靡,出现一种所谓的魏晋风度,也就是当时出现了文人喝酒成风的状态。

唐宋时期,造酒业进一步发展,除了酿造普通的粮食酒外,还开始研究酿造果酒和药酒,并且,唐宋两代的文人也都是“文中仙,酒中圣”。李白、杜甫、苏东坡、白居易、杜牧等都是中华酒文化中的佼佼者。自元代开始,蒸馏法标志着中国白酒开始诞生。而明清时期,伴随着酒业文化的进一步发展,较高度数的“牛二”也渐渐地被人们所接受。自此之后,中国“牛二”深入生活,成为家中必需品。

食物的故事

总而言之,中国的酿酒业在经过几千年的发展过程当中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酒的种类也在不断地发展和丰富。从白酒、黄酒、米酒、药酒到从国外传来的葡萄酒、啤酒等都是应有尽有,其中的名品也是数不胜数。如白酒中的五粮液、茅台、剑南春、泸州老窖特曲、郎酒、汾酒、西凤酒、古井贡、汾酒、杜康等;黄酒中的绍兴加饭酒、福建龙岩沉缸酒;葡萄酒中有张裕葡萄酒、长城葡萄酒;啤酒中有燕京啤酒、青岛啤酒等。

知识延伸

酒可以说在这个社会中已经渗入到各个领域,可以说是无所不在。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说的孩子“满月酒”、朋友“接风酒”、“饯行酒”、“庆功酒”等,都是我们众所周知的事情。同时,中国文化与酒文化的一些相关显现也越来越丰富。譬如绍兴的“女儿红”,也称为“花雕”,就是当民间有女孩降生后,家里就会酿造一坛好酒,并用带有花纹的酒坛盛好,用红纸封严,窖藏到这女孩长大出嫁的时侯用。

酒除了作为一种成人饮品外,它还可以调节人们的人际关系。从古到今,中国人无论是久别重逢,还是应邀赴会,都会在酒中加入太多的情感,喝个痛快。在饮酒时,中国人还非常追求意境,所谓喝酒的最佳状态就是似醉非醉,似醒非醒,在这个阶段,人处于最快乐、最兴奋的境界中,这时的人们不仅话多,而且兴致大发,妙语连珠。也正是饮酒进入了社会生活,所以,酒才有了社会精蕴,最终也就形成了颇具民族特色的中国酒文化。

P1-3

目录

1.粮食的精华——酒的来历

2.欲问酒家何处有——杏花村

3.黔北的“国宴贡酒”——茅台

4.佐蟹佳品——绍兴花雕

5.中国古代十大贡酒

6.香料与美酒的华尔兹:中国香酒

7.种类繁多的茶叶

8.中国著名的好茶

9.加点料,让茶更有味

10.当喝茶有了理论——《茶经》的出现

11.把饮茶变成艺术——茶道

12.馒头、包子要分清楚

13.并不简单的米饭

14.拉面也有花样

15.是“油炸桧”,还是油条

16.吃的不是月饼,是文化

17.南甜北咸、西辣东酸:由调味品产生的美食风味

18.麻辣鲜香,样样经典的川菜

19.五滋六味,配料精巧的粤菜

20.“佛闻弃禅跳墙来”的闽菜

21.重油、重色、重火功的徽菜

22.咸鲜嫩脆,味厚醇正的鲁菜

23.恐怖的“美味佳肴”

24.厨神手中的“绝世灵宝”:食物中的香料

25.菜上有山水,盘里有诗歌

内容推荐

中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因此,逐渐形成了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由方瑛编写的这本《我的饮食科普书》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讲述了中国饮食的来源、知识以及相关的历史典故。用词科学严谨,文字活泼,内容丰富,举例恰当,主要适合青少年阅读。

编辑推荐

你知道米饭怎么样吃才最好呢?面条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油条是谁发明的?酒是怎么来的呢?甜酸苦辣咸这几种味道的分布是怎样形成的吗?由方瑛编写的这本《我的饮食科普书》撷取中华饮食文化精华,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讲述了关于饮食方面的常识、历史典故等。语言流畅易懂,内容丰富有趣,是不可多得的青少年读物。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我的饮食科普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方瑛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企业管理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6408896
开本 16开
页数 8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90
出版时间 2014-07-01
首版时间 2014-07-01
印刷时间 2014-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养生保健-健康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0.164
CIP核字 2014133491
中图分类号 TS971.2(2)
丛书名
印张 5.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70
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0 1:4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