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父亲梁漱溟
内容
编辑推荐

《父亲梁漱溟》是梁漱溟儿子梁培宽、梁培恕对“中国最后一位儒家”梁漱溟的全面追忆,书中配有大量珍贵图片,作者回顾了父亲梁漱溟风云激荡的一生,他十年浩劫中的所作所为,他投身农村,从事乡村建设运动的思想行动轨迹,他为和平建国所作的努力,还有他直言敢谏的历史回忆。书中还描绘出了家庭生活中的梁漱溟,作为父亲的梁漱溟的摸样,在作者的娓娓道来中,我们走进了这位现代思想大家的内心世界。

内容推荐

梁培宽、梁培恕编著的《父亲梁漱溟》大量珍贵图片,图文并茂地全面追忆父亲梁漱溟风云激荡的一生。梁漱溟儿子对父亲梁漱溟最全面的回忆和追述,对梁漱溟一生最权威的总结。本书不仅展现了梁漱溟作为一位思想大家的一面,也让读者看到了生活中的梁漱溟。

目录

梁漱溟:执著探求人生问题和中国问题的思想家

梁培宽/口述 许水涛/采写

谨记先父梁漱溟 梁培恕

先父梁漱溟与北京大学 梁培宽

凄凉的回眸

——1950年父子重作邹平之游 梁培恕

父子交流思想 梁培恕

此时而得尽亲情 梁培恕

十年浩劫中与人良性互动 梁培恕

要善用自己的身体

——生活上的自觉、自主与自如 梁培宽

“我的生命就寄于责任一念” 梁培宽

为之伤痛,为之太息 梁培宽

先父梁漱溟与书法 梁培宽

父亲的书信

——《梁漱溟往来书札手迹》编后记 梁培宽

附录

我的自学小史 梁漱溟

试读章节

梁培宽:我们倒没有问过他。他有一次跟别人说,他是以这两个字要求他自己的。我们现在有很多后悔的事,有些问题,他在的时候,我们问一下就清楚了,比如这个名字的含义就没有想过问他,其实有好多问题都应该问他的,可是我们没当一回事。他去世后,赵朴初先生写信问我,梁先生有一次在佛教文化研究所成立大会上发表讲话,说他前生是一个和尚,而且是一个禅宗和尚。他为什么这样说?我只能回答说,我没问啊!我一直想给他编一个年谱,我的想法是年谱中尽可能地用他自己的话,用他自己写的文字来说明他自己,已经做了些卡片。在整理他的东西的过程中遇到很多疑难问题,在他生前问一下就迎刃而解了,现在往往成为不可解了。

许水涛:前面您说了,你们在一起的时间不多,父子之间经常采取的是通信的方式,那你们的通信中谈得最多的是什么?

梁培宽:曾经有一位搞出版工作的同志讲,亲属之间的通信常常是关心子女的生活,问寒问暖,无非是衣食住行、学习成绩和该注意的事项。你可以看看父亲给我们的信,他所关心的是别有所在。因为这是“文革”中抄没后又幸得返还的部分。仅存的这些信收在全集中,共有三十封,信中看不见嘘寒问暧的内容。比如我问我将来应该做什么好,他就答复:“宽此次问:学问与做事是否为两条路,及你应当走哪条路,好像有很大踌躇,实则不必。(中略)乃一任自己生命所发之要求而行,全无学问或事功之见存在。(中略)你自无须循着我的路子走,但回头认取自己最真切的要求,而以他作出发点,则是应该的。这还是我春夏间写信给恕和你,说要发愿的话。愿即要求,要求即痛痒,痛痒只有自己知道。抓住一点(一个问题)而努力,求学在此处求,做事在此处做,就对了。”他在另一封信中说:“我的原则是:一个人要认清自己的兴趣,确定自己的兴趣。你们兄弟二人要明白我这个意思,喜欢干什么事,我都不拦阻你们的。”读高中时,我自己看了朱光潜的文集《谈修养》,信里就跟他说了,他在回信中说,修养之事这个问题很深,“中国古人的学问都是讲修养的”,“将来看中国古书多了,自然明白”。  许水涛:您有没有完整地回忆父亲的打算?

梁培宽:还没考虑好,倒是有一些很有意思的题目值得写一写,比如他是怎么过年的?1938年1月,他去延安,离开延安之后,他坐火车到开封时正是大年三十晚上,一个人住进河南旅馆,就这样把年过了。在河南辉县的村治学院,他给我表哥写信,说我看见老百姓生活真苦啊,就没有心思回北京过年,如果我不顾这些,我完全可以回北京享受我的家庭幸福。那时兵匪不分,过年的时候常常是和衣而睡,分不清楚鞭炮声和枪声,一个人就这样过年了。1935年过年的时候,他在上海访问军事学家蒋百里。1936年是在梧州到南宁的途中过年的。1940年的那个春节,他也是觉得跟我们在一起的时间太少,利用寒假的机会带我们兄弟俩去重庆北碚,在北温泉过寒假,旧历除夕是在附近的缙云寺里过的。在他解放前的生活中似乎没有什么年节。解放后,他在过年时也是在写作,没把它当作什么特别的日子,仍然在工作。

“他关于哲学问题和人生问题的思考都是跟解决人们的实际问题结合在一起的。”

P28-31

序言

一切有生之物唯人有心。有心,使人对外有创造,对内有涵养。中国有句老话叫“情动于衷而形于外”,意思是说凡内心有的,总会表现于外。

受命编一本小册子介绍先父,便从我们兄弟二人过往所写的长、短篇中摘取十万余字。文体不尽相同,但全属记述先父不同时期生活、活动的旧作,期于将他“形于外”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先父尝说,东方之学(儒、释、道三家)虽有不同,但同是反身向内认识自己,与西学之向外用力(认识和利用物)正相反。又说,东方之学收效在改变人的气质,窃以为这就是平常说的有涵养。

当前社会于东方之学颇疏远,倘若通过先父这个人使读者对东方之学有一种感知,坦白说,那正是我们所期待的。

2009年12月5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父亲梁漱溟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梁培宽//梁培恕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5466808
开本 16开
页数 23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76
出版时间 2014-08-01
首版时间 2014-08-01
印刷时间 2014-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414
CIP核字 2014080908
中图分类号 K825.4
丛书名
印张 15.37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240
170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2 15:1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