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看不透的中国经济我们怎么办
内容
编辑推荐

房价直降50%?大盘将跌破2000大关?通货膨胀还没见顶?欧元究竟是死是活,中国企业“出走”已经晚了?中小企业资金链问题无法解决?十年“黄金热”终于走到了尽头?艺术品收藏就是赌博?房地产究竞有多坏?中国乳业最大问题不是质量?影视业已经岌岌可危,电子商务市场已经饱和?……

从《新京报》社编著的《看不透的中国经济我们怎么办》中,可以找到一些建设性的意见。这些意见涉及宏观经济、财税政策、企业经营、市场法治等等诸多领域,它们指向一个共同的方向:理性的、积极的、主动的变革,带来新的希望。

内容推荐

《看不透的中国经济我们怎么办》集结了包括许小年、谢国忠、茅于轼、蒙代尔、王健林、刘永好等人在内的中外共45名顶尖智库,从百姓最关注的具体问题和具体现象出发.层层分析现今动荡的经济形势下与我们生活关联最为密切的重大话题,从全球金融风暴到欧洲国债危机;从国企服务意识到中小企业信贷问题;从房价下跌预测到股市风险评估;从保险费用分析到黄金投资建议……从宏观到微观,涵盖社会生活各个行业和层面。全方位描述一幅中国经济的前景图,并通过分析和预测告诉你可能存在的危机和机遇,为你的财富生活支招!

从这些真知灼见里,可以清晰看见他们对中国乃至世界经济形势、经济走向的看法以及他们对我们未来经济生活的意见和建议。

《看不透的中国经济我们怎么办》由《新京报》社编著。

目录

谢国忠/大幅度减税时就要买股票

茅于轼/通货膨胀加剧时更需要大面额钞票

许小年/“支持华尔街”只是拙劣的政治秀

夏斌/对通胀要有一定容忍度

罗伯特·蒙代尔/中国借钱给欧洲不解决问题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占领华尔街”源于不公正

江平/不能要稳定而不讲法治,不讲人权

秦虹/买房也是投资,维权没有道理

许善达/减税没有千亿就没有效果

卢西恩?可耐特/欧洲不需要任何人救助

许斌/美国永远可以通过印钞来解决问题

关建中/全球面临信用泡沫破裂危机

保育钧/中国缺钱,温州的钱却没地儿花

赵欣舸/货币市场基金回报和理财产品差不多

郝演苏/以房养老目前很难操作

彭文生/房地产市场调整将是2012中国经济最大考验

王建铆/“刘易斯拐点”尚未到来

屈宏斌/中国经济不会硬着陆

周德文/中小企业挺过调整将有大机遇

约翰?奎尔奇/未来五年都可能有危机

屠启宇/中国城市发展被重视未必是好事

秦中春/短期内我国粮食安全无忧

黄怒波/“走出去”要注重海外金融资本

刘永好/三农问题要靠大型农牧企业解决

王健林/房地产不是个“坏”行业

刘强东/我相信我们能做得更好

周鸿祎/互联网行业竞争最激烈的是人才争夺

张近东/现在进军海外已经晚了

潘刚/乳业的最大问题在于民众信心缺失

汪林朋/房地产调控对家居行业是个机会

张玉玺/农产品价格太低了

王春利/短期投机远离黄金

闫冰竹/银行需要大力支持小微企业发展

王雁南/艺术品收藏,买对了就没有风险

杨永/信贷政策不放宽,典当业不会受益

欧阳坤/关税降了,奢侈品也不会便宜

王凤英/中国车企只会留下三分之一

穆拉利/林肯的中国化不是不可能

章瑞平/“汽车限购”助推租车行业

约翰?霍金斯/中国不缺乏创意和人才

江南春/新媒体需用好碎片化时间

王长田/影视行业税负太重了

于冬/在技术上不能输给好莱坞

于丹/真正的世界末日是人心底线的下滑

周健工/富豪愈来愈多,距离越来越大

试读章节

谢国忠:大幅度减税时就要买股票

房地产泡沫正在破灭

当今的高房价是很多因素作用的结果,泡沫总有一天会破,现在已经开始破了。最后一波房地产泡沫是靠高利贷推起的,现在高利贷出了问题,房价也支撑不住了。

我原来认为在2012年房价就会下跌50%,但是今年(2011年)年初我改变了我的预测,当时认为今年下半年将开始下跌,但这个下跌不是一步到位的,先期先下跌20%-30%,之后可能会有反复,到2014年会出现房价下跌50%。

这中间会有一些反复,就好比A股从6000点下跌,跌到5000点的时候就会有人进场,托一托。捞底的人总会有的。房价下跌20%-30%之后,急需买房的和一些投资客会进场,交易量会起来,这中间可能会有反复。

现在工薪族的工资怎么买得起房子?像二线城市一万块钱一个平米的,有多少人买得起?这个市场主要是投机需求,这个又主要是银行贷款来的。泡沫有多大?

所以房地产进入了一个大幅度下降的时代是不可避免的。

有人说黄金地段的房价不会跌,因为资源稀缺,我要说这是不可能的。曼哈顿的房价也跌。

再说,再过10年,中国人口开始下降,10年后房价不会涨起来了,只会掉不会涨。任何一个人口开始下降的国家房价只会掉,当时日本每年房价下调7%。人口老化是一个巨大的力量,以后对中国影响非常大,人口老龄化后一个社会负担越来越重,人口老龄化以后不要谈楼市会不会涨,是不会涨的。

要把握住卖房的机会

由于出了限购令政策抑制了房价,所以房价的高点没有我预想的那么高,就好像是股市5000点的时候一系列政策组合作用,没有让它涨到6000点再往下掉,而是从5000点往下掉。但结果是一样的,最终都是要掉到2000点。

而银行提高首套房贷的利率,其实也不会真正误伤“刚需”。因为京沪80%都是外地人和多套房的人,不是刚需,刚需是炒出来的概念。

至于首套房的利率,这是市场调节的作用,因为通胀预期上升、信贷管控,资金价格高了。面粉贵了面包当然也得贵。

而前阵子银监会说中国的银行业能承受房价下跌40%。我也说就算真的跌40%,中国银行体系也承受得了。因为中国的房地产泡沫跟其他国家的不一样。现在的钱和账都是通过房地产转移到政府,股市的投资会有一系列的后果,银行出现一些坏账是不可避免的,钱是政府拿的,坏账也是政府的事。我觉得是一个口袋放到另一个口袋的事,没有那么严重。

如果你手头有空房的话,先留着,现在人民币不会贬值,不管内部通胀有多少,不敢贬值,贬了的话所有的钱都会流出中国。

而且现在卖的话肯定卖不掉,很多朋友卖房子都没人看,没办法只能熬。如果这时有人来看你的空房子,一定要卖了,这是个好机会。如果下一次房价掉的话要持续掉三四年。

泡沫崩溃时做什么都没用

对于最近的微调,其实我想说,在泡沫崩溃的时候做什么也不管用。其实在2008年就应该让它崩盘,但后来政府大量发行货币,又把它撑起来了。这次泡沫崩溃,救市的资金会比2008年的更多。

2008年、2009年十万亿钱砸进救市滋生泡沫现在可以吗?政府是不敢做的,政府是受限制的,在货币政策上是受限制的,它是不可能像2008年这样做的。

我只能说,这轮调控后房地产将物归原主,地段好的房子房价会较高,而租不出去的地方房价都会崩。  目前中国有2万多家开发商,其实2000多家就差不多了,到时候政府会引导房地产行业的整合。

大幅度减税时就要买股票

最近政府在财税改革上也有一些新动向,特别是又出了增值税改革。

中国需要减税,就意味着政府要让利,就是政府要少收钱了。中国调整的核心是政府要减税,要让利给老百姓,现在做的营业税变成增值税是第一步。

但是你要问成效的话,只能说在经济很差的时候才有可能进行实质性的财税改革。

政府大幅度减税的时候牛市来了,股市见底的时候是楼市崩盘的时候,如果有一天你看到中国大幅度减税的话,你就去买股票,下一个阶段你就发了。

我们现在A股一直萎靡不振,原因是高利贷20%的利息把资金吸收了。现在开始在局部地区崩溃,在接下来的12个月内将在其他地区陆续崩溃。高利贷实质上是一个旁氏游戏,用新钱还老钱的模式不可持续。12个月你不断会看到这样的事。

而12个月后,高利贷问题解决后资金流入股市,中国股市就会出现一个反弹。房地产价格降,量上去后,会有一定反弹,公司不赚钱哪里来的牛市啊?20年技术性的上上下下,中国股市会迎来长达20年技术性的上上下下,而真正的牛市还是要靠政府进一步改革,转变成一个服务性的机构。P2-5

序言

2008年以来,全球在政治经济领域的改变,超出所有人的想象。

这样的变化不会停息。

变化,或许会在更多的地方升级为变革。

全球主要国家的政要们,在2011年的11月聚集在欧洲,谈论经济危机。但对于未来,他们似乎很难达成有效的共识。

普通人不必像政要那样严肃地思考未来,但同样有可能被载入史册。在2011年,在全世界范围内,有一些“普通人”的行为值得“记录在案”:在纽约,有一些人占领华尔街反对贪婪;在上海,有一些人占领售楼处反对降价;在澳洲,有一些人罢工停飞澳航航班;在伦敦,有一些人上街公开纵火抢劫;在希腊,数万人走上街头甚至冲击国会抗议政府削减公众福利。

这些普通人的非普通行为,有一个共性,那就是他们感觉被掠夺,所以要表达不满。他们表达的方式值得商榷,他们表达的背景值得反思:是不是有人掠夺了他们?是不是有人需要偿还?是1%的人亏欠99%的人?还是制度亏欠了大多数人?

可以确定,金融家、政治家以及芸芸众生的三角关系,即使在表面上,也已经失去了平衡。世界在2011年的动荡,诉求的是利益分配机制的调整。那些拿少了的人们要求偿还,但是,那是拿多了的人们希望大家遵守既定的游戏规则。

世界从来不是某一小部分人的,但常常被某一小部分人制定游戏规则。偿还,从来就是一个难题。

希腊走上街头的人们,不愿意养老金被削减,不愿意改变悠闲的生活方式。已经买了房子的人们,不愿意看到房价下降。普通人与普通人之间,也处于不同的利益阵营。偿还,的确很难。

欧洲和美国,这些富裕国家,在中国媒体上呈现一副穷相,据说他们寄希望于中国这样的实际上还并不富裕的国家去“拯救”。尴尬的现实世界再一次告诉我们,富人向穷人借钱,一定是哪儿出了问题。但世界在这样的规则中,已经奇怪而又“良好地”运转很多年了。

中国已经表态,欧洲的问题主要依靠欧洲解决。这其实是必须遵循的常识。

中国不可能是也不必是世界的“救主”。中国虽然是欧美甚至是日本的债主,但中国有自己的“内债”需要偿还。

世界经济面临大变革,中国经济也面临大变革。

温州在2011年给中国经济发出警报:钱多与钱少的局面,总是在突然之间转换。从2008年岁末开始,中国突然开闸,遍地的钞票,房地产在此后稍受抑制后强劲反弹,钱,在市场上到处鼓包。从大蒜大豆到房产,从黄金白银到艺术品,都在承载泛滥的钞票。物价上涨,像河流决堤一样,不可遏止。

温州寓言提出一个问题,这些钱去哪儿了呢?

高昂的物价指数,逼迫我们审视曾经的货币政策。当你的收入、储蓄被CPI吞噬,你也在为过去偿还,但不知道到底在替谁偿还。通胀,是对公众财富的稀释,但却有人在通胀的背景下获益。

看一看2009年以来中国各家银行的财报,看一看大银行每天净利润数亿元的数据,看一看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财政收入数据,无法否认,中国的经济仍然像一列高速的列车。钱,并不缺少,缺少的,是平衡。

从不平衡到平衡的过程,可以叫做调控但不应仅仅停留在政策调控的层面,解决深层的问题,化危为机,需要变革。

如何变革,我们从本书中,可以找到一些建设性的意见。这些意见涉及宏观经济、财税政策、企业经营、市场法治等等诸多领域,它们指向一个共同的方向:理性的、积极的、主动的变革,带来新的希望。

书评(媒体评论)

房价2011年下半年将开始下跌,但这个下跌不是一步到位的,先期下跌20%~30%,之后可能会有反复,到2014年会出现房价下跌50%。

——著名经济学家谢国忠

暴利模式不应该持续。你要走出去就要有长期战略考虑,不要捞一把就走。赌的心态不能带到国外去。所以一个强大的国家还要有一个强大的“走出去”战略。

——中坤投资集团董事长黄怒波

当时4万亿刺激计划方向是对的,但是客观上我们多发了一些货币,引起了产能过剩,引起了房地产泡沫,引起了物价的压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

在欧元以及美元之外,人民币也可以成为国际货币体系中非常重要的储备货币。只要人民币以后可以自由兑换,并承诺进一步实现收支平衡,就可以加入到这个体系中。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欧元之父”蒙代尔

黄金的保值避险功能非常强,但短期投机获利的可能性非常小。抱有一夜之间就能挣多少钱这种心态的人,不要投资黄金。

——菜百集团总经理王春利

其实投资艺术品方面,只要买对了就是没有风险的,它最大的风险在于你买的是赝品。

——中国嘉德国际拍卖公司董事总裁王雁南

我不相信所谓世界末日,我害怕的是现实空间中我们人心的底线一点一点在下滑,不管是今年还是明年。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看不透的中国经济我们怎么办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新京报社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50205529
开本 16开
页数 24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10
出版时间 2012-03-01
首版时间 2012-03-01
印刷时间 2012-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中国经济
图书小类
重量 0.38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12
丛书名
印张 16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5
165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13: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