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科的发展呈现出两种态势:其一是学科领域的细分,其二就是多种学科之间的交流与融会,由此生发出新的学科生长点。而后一种趋势的发展前景似乎更为灿烂,因为单一的学科细分缺乏知识的触类旁通,学科发展深化的底蕴存在先天的不足。人类学研究在20世纪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而且日益呈现出对其他学科的强烈渗透。可以预见,人类学与美学的交融互渗,审美人类学的研究将是未来美学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莫其逊编著的《审美人类学的西方理论视野》关注和考察西方理论视域中的审美人类学研究领域的重点思想成果。
图书 | 审美人类学的西方理论视野/人民日报学术文库 |
内容 | 编辑推荐 现代学科的发展呈现出两种态势:其一是学科领域的细分,其二就是多种学科之间的交流与融会,由此生发出新的学科生长点。而后一种趋势的发展前景似乎更为灿烂,因为单一的学科细分缺乏知识的触类旁通,学科发展深化的底蕴存在先天的不足。人类学研究在20世纪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而且日益呈现出对其他学科的强烈渗透。可以预见,人类学与美学的交融互渗,审美人类学的研究将是未来美学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莫其逊编著的《审美人类学的西方理论视野》关注和考察西方理论视域中的审美人类学研究领域的重点思想成果。 内容推荐 莫其逊编著的《审美人类学的西方理论视野》关注和考察西方理论视域中的审美人类学研究领域的重点思想成果。西方审美人类学理论资源丰富,《审美人类学的西方理论视野》所择选的康德实用人类学思想、弗洛伊德美学思想、加斯东·巴斯拉梦想理论、瓦尔特·本雅明审美人类学思想、怀尔弗里德·范·丹姆审美人类学思想等,虽只是西方审美人类学研究领域的一个缩影,但我们可从中一窥西方审美人类学研究的理论风貌,向学者以提供吸取对中国当下审美人类学研究有益的思想营养。 目录 第一章 审美人类学与美学的发展 第一节 审美人类学:学科交融互渗背景下的新的学科生长点 第二节 西方审美人类学思想资源 第三节 中国审美人类学研究状况及前景 第二章 康德实用人类学思想研究 第一节 康德人类学思想研究背景和现状 第二节 康德实用人类学思想的基本内涵 第三节 康德实用人类学思想的人类学理论基础 第四节 康德实用人类学思想中“类”、“实用”的理论研究及意义 第三章 俄狄浦斯的美学与人类学救赎 第一节 弗洛伊德以俄狄浦斯情结为基础建构的文化哲学观 第二节 俄狄浦斯的美学与人类学救赎 第三节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与民俗学、审美人类学的关系 第四章 安尼玛的吟唱梦想之存在 第一节 巴什拉梦想理论的哲学背景 第二节 “精神分析”:梦想的客观趋向性 第三节 现象学分析:梦想的纯粹内在性 第四节 “安尼玛”的梦想及阅读启示 第五章 怀尔弗里德·范·丹姆审美人类学理论研究 第一节 范·丹姆审美人类学理论的基本观点及方法 第二节 美学和它在人类学里研究的障碍 第三节 审美普遍论 第四节 审美相对论和审美偏爱研究 第六章 现代主义的寓言文本 第一节 本雅明灵韵理论的审美人类学视角 第二节 “寓言”式的文本阐释 第三节 “忧郁者”的启迪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审美人类学的西方理论视野/人民日报学术文库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莫其逊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人民日报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1522290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48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70 |
出版时间 | 2014-01-01 |
首版时间 | 2014-01-01 |
印刷时间 | 2014-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美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92 |
CIP核字 | 2013272945 |
中图分类号 | B83-05 |
丛书名 | |
印张 | 16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40 |
宽 | 170 |
高 | 17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