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6月9日,“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正式挂牌成立。到目前为止,我国共批准成立了15个“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它们有选择性地分布在不同的区域和不同的民族中,目的是通过多点实验,以丰富实践、深化认识,从而建构与我国民族多、地域广的文化背景相洽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生态保护理论与实践。《论文化生态保护——以厦门市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为中心》的作者刘登翰、陈耕自“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成立伊始,便密切关注其发展,并参与了部分实际工作。在本书中,他们以厦门市的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工作为中心,总结了几年来的观察、体验、感受和思考,并对文化生态保护理论提出了一些新看法,以促进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建设。
引言
第一章 中国文化生态保护提出的理论背景与现实吁求
第一节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文化多样性和文化遗产保护的推动
第二节 斯图尔德的文化生态学和萨林斯对“西方化”的文化反思
第三节 《中华文化史》:植根于中国历史深处的文化生态观
第四节 文化生态博物馆及其在中国的实验
第五节 文化生态失衡与文化自觉
第二章 文化生态系统
第一节 文化、文化生态和文化生态系统
第二节 文化结构
第三节 文化环境
第四节 文化生命规律与文化结构中的人
第三章 文化生态保护
第一节 文化生态保护:认识的深化
第二节 文化生态保护的性质
第三节 文化生态保护的目标
第四节 文化生态保护的原则
第五节 文化生态保护的方法
第四章 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
第一节 每一个文化生态保护区都是特殊的
第二节 文化资源普查和文化生态分析
第三节 规划和试点
第四节 对几个问题的思考
附录一
厦门市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规划
厦门市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第二阶段建设方案
附录二
论闽南文化——关于性质、类型、形态、特征的几点辨识(刘登翰)
文化生态保护的几个问题——以闽南文化为例(刘登翰)
闽南学学科体系的理论框架——闽南文化研究百年的思考(陈耕)
关于闽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三个问题(陈耕)
台湾文化遗产保护和文化生态保护考察报告(陈耕)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