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信仰的力量--红岩英烈纪实(附光盘)
内容
编辑推荐

红梅傲雪,绽放浩然正气;血笔丹心,铸就不屈精魂。这是信仰的胜利,是生命的赞歌,是人类精神史上的不朽丰碑。

让我们随着厉华馆长的讲述,来回顾那段沧桑的历史,重温真实的红岩,感受信仰的力量。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百年商务隆重推出《信仰的力量——红岩英烈纪实》(作者厉华),该书根据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同名讲座整理润色而成,被列入中国出版集团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百种重点图书。

内容推荐

《信仰的力量--红岩英烈纪实(附光盘)》根据央视10套《百家讲坛》同名讲座整理润色而成。作者厉华为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馆长,从事革命历史文博研究与发展26年,做过相关报告千余场,被誉为“红色演讲第一人”、“红色旅游第一人”。《信仰的力量--红岩英烈纪实(附光盘)》通过书信、手稿、文件以及百余张照片等珍贵史料,讲述了江姐、小萝卜头、华子良、许云峰、成岗等十位红岩革命志士,在渣滓洞、白公馆等人间魔窟不屈不挠、可歌可泣的斗争故事。他们宁愿忍受严刑拷打,宁愿牺牲宝贵生命,也绝不出卖组织,绝不背叛信仰。

目录

第一讲

《红岩》作者的别样人生——红色作家罗广斌

第二讲

虎穴龙潭建奇功——红色特工张露萍

第三讲

黑牢中的自白——红岩烈士陈然

第四讲

母子同心写传奇——红岩烈士王朴和他的母亲金永华

第五讲

道是无情却有情——红岩烈士刘国□

第六讲

一片丹心向阳开——红岩烈士江竹筠

第七讲

年纪最小的“老政治犯”——红岩烈士宋振中

第八讲

宁关不屈示忠诚——红岩烈士许晓轩

第九讲

“疯老头”虎口越狱——脱险志士韩子栋

第十讲

在烈火中永生——叶挺将军

后记

试读章节

提起重庆,很多人自然而然地就想到红岩,想到渣滓洞和白公馆。

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上个世纪风靡全国的一部革命历史题材长篇小说《红岩》。

1961年,曾经在国民党渣滓洞、白公馆监狱关押而后成功越狱脱险的共产党员罗广斌和曾经在渣滓洞监狱关押而后被营救出狱的革命志士杨益言,以亲眼所见的革命烈士们狱中斗争的真实事迹为蓝本,满怀对遇难战友刻骨铭心的怀念,创作了长篇小说《红岩》。鲜为人知的重庆歌乐山、白公馆、渣滓洞开始为广大读者所熟悉,许云峰、江姐、成岗等一大批革命志士也成为许多人心目中的革命偶像。

迄今为止,小说《红岩》发行量己超过1000万册,并以其深刻的革命世界观、人生观、生死观教育,成为载入当代文学史册的红色经典。红岩,也因此成为重庆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一个重要标志。

渣滓洞、白公馆每年要接待来自国内外的游客600多万人次,许多人到这里喜欢问:小说《红岩》中所描写的许云峰、江姐、成岗、刘思扬、“疯老头”华子良和双枪老太婆是真有其人吗?

我在渣滓洞、白公馆连续工作了26年,一直从事烈士事迹和文物档案的研究、开发,每一件文物、每一张照片、每一个历史事件都在不断地感染我,我也在不断被感染的过程中寻求烈士们的思想和人生轨迹。我曾经写过一本《(红岩)小说与中美合作所军统集中营》,书中的文学艺术形象可以和历史中的真实人物一一对应,所以,我要说, 《红岩》中的英雄人物不但有真实的生活原型,而且描写的事件也有真实的文献资料基础。

在狱中,他们坚贞不屈、临危不惧,面对死亡大义凛然,绝不透露党的半点机密,绝不玷污党的荣誉。他们的身上,体现着一种信仰的力量。在今天看来,这尤其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

这种信仰不是与生俱来的,他们从小就经受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具有圣贤情怀和精英意识,内忧外患的时代激发了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在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道路上,逐渐形成了共产主义信仰。

这种信仰,使他们把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实现紧紧地结合在一起,从而产生了一种神圣的使命感。这种使命感支撑着他们去追求自己的信仰、捍卫自己的信仰,乃至于献出自己的热血和生命也在所不惜。

作为亲历者、见证者,小说《红岩》的作者之一罗广斌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人物。正是这种信仰的力量,支撑着他背叛家庭,参加革命,激励着他面对监禁绝不投降;也正是这种信仰的力量,使他死里逃生、虎口脱险之后,毅然拿起笔来,整理、记录狱中斗争的情形,保留了弥足珍贵的党史文献资料,并以此为基础,创作了小说《红岩》,还原了艰苦卓绝的狱中斗争,留下了一大批可歌可泣的英雄形象。

这一讲,我就向大家讲述红岩历史上的脱险志士罗广斌的传奇人生。

在反抗封建家庭专制中觉醒

当年渣滓洞、白公馆监狱关押的革命者中,有的是富裕家庭出身的青年,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受共产党的影响、教育,最终选择了革命。罗广斌,就是这样。

1924年,罗广斌出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地主家庭。优越的家庭环境,使他从小受到了优良的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他对历史上的岳飞、文天祥、史可法、林则徐等民族英雄都十分敬仰,立志效法他们报国救民的英雄气节,将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价值取向奉为自己的座右铭。

但是,他的这种崇尚正义的思想却与他所处的社会现实和家庭产生了激烈的冲突。

罗广斌的家庭是当时四川显赫一时的大家族,众多的田产、家业自不必说,他的哥哥罗广文毕业于黄埔军校,是陈诚的得力干将,解放战争时期,曾任国民党中将、十五兵团司令兼108军军长,是四川境内兵力最强的将领。

和大多数封建家庭走出的进步青年一样,罗广斌这种自发的革命意识也是从反抗封建家庭开始的。

15岁的时候,还在上学的罗广斌与一个家道中落的商人的女儿牟爱莲相爱了。每天一起上学放学,同桌为友。罗广斌还给牟爱莲朗诵巴金翻译的匈牙利作家尤利·巴基的作品《秋天里的春天》中的诗句:“……你可知道阳光的爱抚,那奇迹的春的接吻,它的温暖将使你再生?”安慰因家庭不如自己富有而显得自卑的牟爱莲,向她表白爱意。

但在罗家人看来,这样一个落拓穷困的商人的女儿,和显赫富有的罗家如此的“门不当,户不对”。罗广斌的父母大为恼火,极力阻止,甚至将老师请回家来单独授课,不准罗广斌随便外出。

从1940年到1943年读完高中,罗广斌认为自己过了“三年囚禁般的生活”。他后来在自传中写道:“……从那时起,开始认识了封建势力对于年轻人的束缚、统治,而且渴望对它‘革命’……”

罗广斌是如何最终走出这“囚禁般的生活”的呢?我们不得不提到去年一部非常走红的电影《让子弹飞》的原作者、著名作家马识途。P2-5

后记

2011年2月,我应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百家讲坛》栏目的邀请,主讲系列节目《信仰的力量》,这本书就是在此节目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充实而形成的。

《百家讲坛》对我来说并不陌生,这是中国文化传媒的一个著名品牌,也是人们非常喜爱的一个栏目。当第一次接到孟庆吉编辑的电话时,我在激动中立即表示第二天就可以把讲稿发过去,因为我在重庆电视台录制过《重庆掌故》,红岩联线文化发展管理中心制作过100集《厉华说红岩》,以及20多年来在全国各地演讲《红岩魂》报告近千场,我认为可以有很大的选择余地。没有想到的是,孟庆吉编辑在看完我发去的稿子后,竟然说:稿子内容都不错,但是与《百家讲坛》的要求差距还很大,可能全部要重写!他最后一再强调:在建党90周年时播出,意义重大,无论如何要按要求修改好。我真不敢相信,讲了无数次的讲稿居然不行,而且要重新编写。当时正是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紧张的布展阶段,每天的编辑和制作已经是昼夜加班。为了上《百家讲坛》,为了让红岩英烈事迹更为广泛的传播,我仍然是一如既往,只要有利于红岩英烈事迹的传播,再难再苦也得干!

2011年春节的全部时间,我都用在了重新编辑讲稿上,假期结束后又是一边抓展览的工程,一边抓住分分秒秒修改讲稿,每天晚上都是10点以后回家。协助我打字的龚月华被连续不断的加班搞得很是“无语”。当第一次把修改的稿子发给孟庆吉编辑后,答复是:比以前好多了,但是要紧扣“信仰的力量”这个主题,从人性上提炼,还得继续下工夫。我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压力和挑战。做了多年史料编辑、研究宣传,我在《百家讲坛》“苛刻”的要求下发现自己的一些差距。好在我有一种持之以恒、绝不放弃的韧劲和肯下苦工夫的作风,再做,再修改,再完善。此时,离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开馆时间已经不多了,单位的事务又异常繁杂,我强烈地感觉到每天的时间过得非常快!重庆市委统战部的林勇也是天天与我奋战在陈列馆的现场,一天,当他离开工地的时候看见我还要去加班写讲稿,便提出找几个“高手”来帮助我。于是,西南大学的郑劲松、重庆大学的敖依昌、理工大学的杨胜松利用周末休息日一起与我讨论如何修改达到要求,特别是西南大学的郑劲松还亲自对讲稿进行了润色,最终使讲稿得到了《百家讲坛》的认可。3月22日,当我在《百家讲坛》试讲完后,孟庆吉编辑等节目组的同志异口同声地指出:演讲成分太多,语速太快,要慢慢地讲,像讲课一样。相对调整讲稿,要我从演讲到“像讲课一样”的风格转变真还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因为20多年的演讲已经形成了我自己的风格。好在我的妻子是老师,她从讲课的方法上给了我许多的指导。单位的同事费习安、陈红,讲解员熊嫣然等也不断地帮助调整我的习惯,最后终于在4月的录制中完成了这件工作。

接受央视和各媒体的采访、做专题节目以及演讲《红岩魂》报告无数次,但录制《百家讲坛》的节目让我有了一种新的收获:史料编辑要注重细节,主题提炼要紧扣主题,讲述方式要娓娓道来,激情发挥要收放自如。

20世纪60年代的小说《红岩》为我们塑造了许云峰、江姐、成岗等一大批革命英雄形象,对许多中国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小说《红岩》中的文学艺术形象几乎都可以在渣滓洞、白公馆的监狱斗争中找到真实的生活原型,本书中所涉及的许晓轩烈士是文学形象许云峰、齐晓轩的生活原型之一,韩子栋是文学形象“疯老头”华子良的生活原型,宋振中烈士是文学形象小萝卜头的生活原型,江竹筠烈士是文学形象江姐的生活原型,陈然烈士是文学形象成岗的生活原型,刘国□烈士是文学形象刘思扬的生活原型。叶挺、张露萍、王朴都是在白公馆、渣滓洞关押过的,罗广斌是在大屠杀时虎口脱险的。

本书的创作编辑历经半年时间,而决定出版只有不到20天,在这个过程中,感谢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副总监冯存礼先生的拍板决策,感谢《百家讲坛》栏目的制片人聂丛丛、副制片人那尔苏以及编导孟庆吉、于洪的耐心指导和精心制作,他们的专业精神和出色工作让节目焕发了异彩,也让红岩精神得以在《百家讲坛》这样一个全国瞩目的传播平台上发扬光大。

我还要特别感谢商务印书馆。商务的领导和编校印发团队反应迅速,使这本书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面世。通过这次合作,我充分感受到这个百年老店青春常驻的秘诀:质量第一,品牌至上,反应敏捷,机制灵活。再次感谢总经理于殿利、副总编辑周洪波、编辑蔡长虹和更多的幕后的商务人!

同时,对西南大学的郑劲松、重庆红岩联线文化发展管理中心(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的陈建新、刘和平、李葭、杨明荣、龚月华给予的大力协助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厉华

2011年6月13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信仰的力量--红岩英烈纪实(附光盘)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厉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商品编码(ISBN) 9787100084048
开本 16开
页数 18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1-06-01
首版时间 2011-06-01
印刷时间 2011-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3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0.6
丛书名
印张 12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6
164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4: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