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贵苍主编的《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论集》为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比较文学专业的论文集,共分“理论与现象研究”、“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作家与作品研究”三大板块,共收入论文35篇。所有论文均曾在国内学术核心刊物发表,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 图书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论集/浙江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论丛 |
| 内容 | 编辑推荐 李贵苍主编的《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论集》为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比较文学专业的论文集,共分“理论与现象研究”、“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作家与作品研究”三大板块,共收入论文35篇。所有论文均曾在国内学术核心刊物发表,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目录 理论与现象研究 文学与自然的对话:自然文学与环境文学的异同 英国后现代小说的时间艺术 戴维·洛奇小说理论评析 传记文学的移情问题探讨 论精神分析对传记真实性的影响 传记伦理及其现代转向 从玛乔瑞·帕洛夫的《二十一世纪的现代主义:新诗学》 透视美国诗学的新走向 论玛乔瑞·帕洛夫在《不确定诗学:从兰波到凯奇》中的当代美国诗学批评 浪漫主义的游记文学观与拜伦的“剽窃案” 探讨T·S·艾略特的“秩序”理论 T·S·艾略特诗学理论在中国的研究动态——重新探讨艾略特诗学理论的溯源 探讨T·S·艾略特的“自我意识本体论” 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 本土经验与外国文学接受 华裔美国人文化认同的民族视角 大众文化心理与种族“他者化”:傅满洲现象分析 清末民初日语文学的汉译与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 论翻译与晚清社会变革思潮的契合 关于近年赛译《水浒传》研究的反思 论《圣经》对《浮士德》的影响 诗人眼中的“基督教社会理念”——T·S·艾略特的社会批评探讨 近十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评奖取向 对欧洲认同的几点思考 作家与作品研究 与时间游戏,和死亡对话——评马丁·艾米斯的《伦敦场地》 试论《长日留痕》中的服饰政治 论石黑一雄《长日留痕》中的象征 向上喷的瀑布——戈尔丁《教堂尖塔》的生态寓言 《城堡》:“反懂”的文本与“反懂”的欣赏 论《城堡》时间的后现代性 冲击尘世最后的边界——论卡夫卡的死亡想象 通过父亲写自传——卡夫卡《致父亲》解读 移民文学的文化多重性和世界主义倾向——解析奈保尔及其作品的精神实质 母性原则:异质文明交流的新途径——论托尼·库什纳的《居家人/喀布尔》 苦难宿命与“家”的召唤——《荆棘鸟》寓意分析 不可能之舟上的英雄——论《麦田里的守望者》对英雄原型的解构 存在与荒诞:《骨》中唐人街的时空政治与华裔的主体建构 附录 近十年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成员论文索引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论集/浙江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论丛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李贵苍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2558940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311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420 |
| 出版时间 | 2011-06-01 |
| 首版时间 | 2011-06-01 |
| 印刷时间 | 2011-06-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文学理论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562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I0-03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9.7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上海 |
| 长 | 252 |
| 宽 | 180 |
| 高 | 16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1000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