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学刊》的创办及出版,为研究王阳明学术思想提供了一个相对集中的场地。但由于王阳明出入于释老,直承象山,遥接孔孟,下启明清数百年学术风气,所以刊物还拟辟出专门篇幅,揭载有份量的学术文章,以求系统疏理儒学发展的前后源流。
本书为第五辑,由张新民主编。本辑收国内外学者论文三十余篇,皆为新撰有关阳明学(中国古代哲学、“心学”)论著,是该学之最新成果。
图书 | 阳明学刊(第5辑) |
内容 | 编辑推荐 《阳明学刊》的创办及出版,为研究王阳明学术思想提供了一个相对集中的场地。但由于王阳明出入于释老,直承象山,遥接孔孟,下启明清数百年学术风气,所以刊物还拟辟出专门篇幅,揭载有份量的学术文章,以求系统疏理儒学发展的前后源流。 本书为第五辑,由张新民主编。本辑收国内外学者论文三十余篇,皆为新撰有关阳明学(中国古代哲学、“心学”)论著,是该学之最新成果。 目录 王阳明研究 论王阳明心学之“知行合一” 《王阳明全集》未见诗文散曲补考 王阳明承继朱熹——从下学而上达的维度 略论王阳明的圣人观及其历史意义 良知思想与审美境界——王阳明美学思想研究 方东美论王阳明哲学——机体主义哲学 阳明后学研究 林东城心学思想初探——兼论泰州学派的分化 邹东廓先生年谱 评黄宗羲对钱德洪思想的认识 儒家经典研究 《论语》讲疏 对《论语》“克己复礼为仁”句的一种解读——以王阳明《传习录》为中心的考察 京房卦序表达的易经中的几个数学定理及其易学证明 儒学与中国文化研究 “需”之于儒的性格养成和身份认同 仁且智与由仁义行:孔孟理想人格比较 李光《易》学思想探析 孝道的本源、演义与重建 对话与讨论 儒家思想与王道政治——关于外王学现代性发展问题的对话 道家与佛学研究 象思维视域下的庄子美学 罗汝芳与佛教的因缘 禅者的“词语破碎”与海德格尔的“词语破碎” 人物追忆 敬悼黄彰健先生 编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阳明学刊(第5辑)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张新民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巴蜀书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07527572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517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460 |
出版时间 | 2011-04-01 |
首版时间 | 2011-04-01 |
印刷时间 | 2011-04-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54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B248.25-55 |
丛书名 | |
印张 | 16.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四川 |
长 | 210 |
宽 | 148 |
高 | 27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