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史诗学读本/中国社会科学院民俗学研究书系
内容
目录

正名杂义·史诗

摩罗诗力说

门外文谈·不识字的作家

故事诗的起来

史诗

史诗问题

“藏三国”的初步介绍

《罗摩衍那》在中国

谈史诗《江格尔》中的《洪格尔娶亲》

日出扶桑:中国上古英雄史诗发掘报告——文学人类学方法的实验

近东开辟史诗·前言

蒙古英雄史诗中马文化及马形象的整一性

格萨尔王与历史人物的关系——格萨尔王艺术形象的形成

英雄的再生——突厥语族叙事文学中英雄入地母题研究

口传史诗诗学:冉皮勒《江格尔》程式句法研究·序

蒙古——突厥英雄史诗情节结构类型的形成与发展

《摩诃婆罗多》译后记

叠加单元:史诗可持续生长的结构机制——以季羡林译《罗摩衍那·战斗篇》为例

叙事语境与演述场域——以诺苏彝族的口头论辩和史诗传统为例

藏族口头传统的特性——以史诗《格萨尔王传》为例

口头传统与书面传统的互动和表演文本的形成过程——以蟒古思故事说唱艺人的田野研究为个案

二十世纪汉语“史诗问题”探论

奥德修斯的名相

史诗观念与史诗研究范式转移

从荷马到冉皮勒:反思国际史诗学术的范式转换

《中国史诗学文选》选文出处

内容推荐

从19世纪在华传教士把西方史诗引入中国,到20世纪20—30年代对东西方史诗的介绍,再到20世纪中叶中国史诗的发现和学科的建立,后至21世纪初史诗研究的发展以及观念和范式的转换,中国史诗研究的著述已经蔚为大观。《中国史诗学读本》精心遴选的二十五篇论文基本上反映了百年来中国史诗学的前沿性成果,在中国史诗学发生和发展脉络中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见解独特,且影响力持久,是史诗学界同仁们一直称道和反复引证的经典性理论文献。朝戈金、冯文开编辑《中国史诗学读本》的目的是希图国内外史诗研究者,本科生和研究生,乃至广大史诗学爱好者们能更好地了解百年来中国史诗学的学人们在这个领域的开拓与创造,进而推动中国史诗学研究。

编辑推荐

中国史诗学术在百年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最初的译介域外史诗和研究成果、开展中国史诗传统的收集、整理和出版,到渐次展开浅显和专深不同层次研究工作的几个阶段。晚近的中国史诗研究,在问题意识、研究理路、技术路线、田野方法等多个方面,逐渐显现出某种学术研究范式的创新和开拓,那就是牢牢立足中国极为丰富的活形态史诗传统,结合国际史诗学晚近的发展趋势,在如下环节上有所建树: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史诗学术语体系,总结田野研究和田野再认证模型,归纳意义生成和传递的“五个在场”要素,反思文本制作的“格式化”弊端,搭接起古代经典和当代活形态口头传统之间的类比关联,阐释句法程式与隐喻之间的对接和组构规律,等等。读者当能从朝戈金、冯文开编著的《中国史诗学读本》中看到中国史诗学发展的足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史诗学读本/中国社会科学院民俗学研究书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朝戈金//冯文开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6114704
开本 16开
页数 40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41
出版时间 2012-10-01
首版时间 2012-10-01
印刷时间 2012-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61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07.22
丛书名
印张 26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5: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