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鲁迅全集(共6册经典珍藏本)(精)
内容
试读章节

新近,我在中国社会上发现了几样主义。其一,是坚壁清野主义。

“坚壁清野”是兵家言,兵家非我的素业,所以这话不是从兵家得来,乃是从别的书上看来,或社会上听来的。听说这回的欧洲战争时最要紧的是壕堑战,那么,虽现在也还使用着这战法——坚壁。至于清野,世界史上就有着有趣的事例:相传十九世纪初拿破仑进攻俄国,到了墨斯科时,俄人便大发挥其清野手段,同时在这地方纵火,将生活所需的东西烧个干净,请拿破仑和他的雄兵猛将在空城里吸西北风。吸不到一个月,他们便退走了。

中国虽说是儒教国,年年祭孔;“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丘未之学也。”但上上下下却都使用着这兵法;引导我看出来的是本月的报纸上的一条新闻。据说,教育当局因为公共娱乐场中常常发生有伤风化情事,所以令行各校,禁止女学生往游艺场和公园;并通知女生家属,协同禁止。自然,我并不深知这事是否确实;更未见明令的原文;也不明白教育当局之意,是因为娱乐场中的“有伤风化”情事,即从女生发生,所以不许其去,还是只要女生不去,别人也不发生,抑或即使发生,也就管他妈的了。

或者后一种的推测庶几近之。我们的古哲和今贤,虽然满口“正本清源”,“澄清天下”,但大概是有口无心的,“未有己不正,而能正人者”,所以结果是:收起来。第一,是“以己之心,度人之心”,想专以“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第二,是器宇只有这么大,实在并没有“澄清天下”之才,正如富翁唯一的经济法,只有将钱埋在自己的地下一样。古圣人所教的“慢藏诲盗,冶容诲淫”,就是说子女玉帛的处理方法,是应该坚壁清野的。

其实这种方法,中国早就奉行的了,我所到过的地方,除北京外,一路大抵只看见男人和卖力气的女人,很少见所谓上流妇女。但我先在此声明,我之不满于这种现象者,并非因为预备遍历中国,去窃窥一切太太小姐们;我并没有积下一文川资,就是最确的证据。今年是“流言”鼎盛时代,稍一不慎,《现代评论》上就会弯弯曲曲地登出来的,所以特地先行预告。至于一到名儒,则家里的男女也不给容易见面,霍渭压的《家训》里,就有那非常麻烦的分隔男女的房子构造图。似乎有志于圣贤者,便是自己的家里也应该看作游艺场和公园;现在究竟是二十世纪,而且有“少负不羁之名,长习自由之说”的教育总长,实在宽大得远了。

北京倒是不大禁锢妇女,走在外面,也不很加侮蔑的地方,但这和我们的古哲和今贤之意相左,或者这种风气,倒是满洲人输入的罢。满洲人曾经做过我们的“圣上”,那习俗也应该遵从的。然而我想,现在却也并非排满,如民元之剪辫子,乃是老脾气复发了,只要看旧历过年的放鞭炮,就日见其多。可惜不再出一个魏忠贤来试验试验我们,看可有人去作干儿,并将他配享孔庙。

要风化好,是在解放人性,普及教育,尤其是性教育,这正是教育者所当为之事,“收起来”却是管牢监的禁卒哥哥的专门。况且社会上的事不比牢监那样简单,修了长城,胡人仍然源源而至,深沟高垒,都没有用处的。未有游艺场和公园以前,闺秀不出门,小家女也逛庙会,看祭赛,谁能说“有伤风化”情事,比高门大族为多呢?

总之,社会不改良,“收起来”便无用,以“收起来”为改良社会的手段,是坐了津浦车往奉天。这道理很浅显:壁虽坚固,也会冲倒的。兵匪的“绑急票”,抢妇女,于风化何如?没有知道呢,还是知而不能言,不敢言呢?倒是歌功颂德的!

其实,“坚壁清野”虽然是兵家的一法,但这究竟是退守,不是进攻。或者就因为这一点,适与一般人的退婴主义相称,于是见得志同道合的罢。但在兵事上,是别有所待的,待援军的到来,或敌军的引退;倘单是困守孤城,那结果就只有灭亡,教育上的“坚壁清野”法,所待的是什么呢?照历来的女教来推测,所待的只有一件事:死。

天下太平或还能苟安时候,所谓男子者俨然地教贞顺,说幽娴,“内言不出于阃”,“男女授受不亲”。好!都听你,外事就拜托足下罢。但是天下弄得鼎沸,暴力袭来了,足下将何以见教呢?日:做烈妇呀!

宋以来,对付妇女的方法,只有这一个,直到现在,还是这一个。

如果这女教当真大行,则我们中国历来多少内乱,多少外患,兵燹频仍,妇女不是死尽了么?不,也有幸免的,也有不死的,易代之际,就和男人一同降伏,做奴才。于是生育子孙,祖宗的香火幸而不断,但到现在还很有带着奴气的人物,大概也就是这个流弊罢。“有利必有弊”,是十口相传,大家都知道的。

但似乎除此之外,儒者,名臣,富翁,武人,阔人以至小百姓,都想不出什么善法来,因此还只得奉这为至宝。更昏庸的,便以为只要意见和这些歧异者,就是土匪了。和官相反的是匪,也正是当然的事。但最近,孙美瑶据守抱犊崮,其实倒是“坚壁”,至于“清野”的通品,则我要推举张献忠。

张献忠在明末的屠戮百姓,是谁也知道,谁也觉得可骇的,譬如他使ABc三枝兵杀完百姓之后,便令AB杀C,又令A杀B,又令A自相杀。为什么呢?是李白成已经入北京,做皇帝了。做皇帝是要百姓的,他就要杀完他的百姓,使他无皇帝可做。正如伤风化是要女生的,现在关起一切女生,也就无风化可伤一般。

连土匪也有坚壁清野主义,中国的妇女实在已没有解放的路;听说现在的乡民,于兵匪也已经辨别不清了。P118-120(第一卷)

目录

《鲁迅全集·第一卷》

《鲁迅全集·第二卷》

《鲁迅全集·第三卷》

《鲁迅全集·第四卷》

《鲁迅全集·第五卷》

《鲁迅全集·第六卷》

序言

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祖籍河南省正阳县。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光绪七年一八八一年八月初三生于浙江省绍兴府会稽县(今绍兴市)东昌坊口。原名周树人,字豫山、豫亭、豫才等。

鲁迅小时候过着少爷般的生活,慢慢家庭衰败变得贫困。青年时代受达尔文进化论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898年鲁迅从周樟寿更名为周树人。之后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立志改变国民精神。

辛亥革命后,鲁迅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关于鲁迅的创作经历,笔者从《辞海》中总结出了相对准确的答案: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与《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

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北洋军阀政府所通缉,南下到厦门大学任中文系主任。1927年1月,到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务主任。1927年10月到达上海。1929年,儿子周海婴出生。1930年起,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反抗国民党政府的独裁统治和政治迫害。从1927年到1936年,创作了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其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收集在《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编》、《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和《集外集拾遗》等专辑中。

鲁迅的一生,对中国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领导、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文学团体;主编了《国民新报副刊》(乙种)、《莽原》、《语丝》、《奔流》、《萌芽》、《译文》等文艺期刊;热忱关怀、积极培养青年作者;大力翻译外国进步文学作品和介绍国内外著名的绘画、木刻;搜集、研究、整理大量的古典文学,编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整理《嵇康集》,辑录《会稽郡故书杂录》、《古小说钩沈》、《唐宋传奇录》、《小说旧闻钞》等。

1936年10月19日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上海上万名民众自发举行公祭、送葬,葬于虹桥万国公墓。1956年,鲁迅遗体移葬虹口公园,毛泽东为重建的鲁迅墓题字。

北京、上海、绍兴、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被选人中、小学语文课本。小说《祝福》、《阿Q正传》、《药》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鲁迅的作品充实了世界文学的宝库,被译成英、日、俄、西、法、德、阿拉伯、世界语等5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拥有广大的读者。

鲁迅先生一生著述颇丰,到去世时止,总共留下大约一千万字的作品,其中包括著作600万字。日记和书信400万字。毛主席赞其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足可见其在中国现代文学上无与伦比的崇高地位。

纵观鲁迅的文学创作生涯,杂文的地位举足轻重,杂文能够使他更加无羁地发挥才华,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现代中国人痛苦地忍受挣扎与热情地寻求创造相交织的心灵轨迹,与他所作的小说、诗歌、戏剧等的取材命意和写法都具有密切的联系,从而构成浩大严整的著作体系,杂文则是这个体系的灵魂。

在鲁迅的杂文集中,鲁迅把笔触伸向了各种不同的文化现象,各种不同阶层的不同人物,其中有无情的揭露,有愤怒的控诉,有尖锐的批判,有辛辣的讽刺,有机智的幽默,有细致的分析,有果决的论断,有激情的抒发,有痛苦的呐喊,有亲切的鼓励,有热烈的赞颂,笔锋驰骋纵横,词采飞扬,形式多样,变化多端。它彻底打破了中国古代散文“温柔敦厚”美学风格的束缚,更自由、大胆地表现现代人的情感和情绪体验,为中国散文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更加宽广的道路。鲁迅杂文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是不容抹煞的。

鲁迅的小说虽仅限于短篇,但体裁形式和精神内涵远比同时代其他同类作品丰富而深刻,在内容和形式两方面为中国现代小说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的小说很少背景描写,人物也多数只是剪影式速写,他总是用力求极简的办法,直接勾画出灵魂的特点,其中囊括了他在普通中国人身上观察到的几乎所有正反两面的印象,它已经不是那可泣的青年时代的感伤的奔放,而是在人生的航程里饱尝了忧患之后的叹息,非常之深。鲁迅的小说写的是平凡人的平凡的生活,没有离奇的故事,没有引人人胜的情节,却充满了无穷的艺术魅力。

散文是鲁迅灵魂的自剖,简约凝练的象征性的特性语句中灌注了作者复杂深邃的思想情感和他全部的精神力量。

这些散文,把抒情、叙述、议论结合在一起,有时如平静的港湾,有时如波涛翻滚的大海,有时如湍急奔流的河水,有时又像蜿蜒曲折的小溪,千姿百态,体现了鲁迅散文创作的艺术成就。同《朝花夕拾》中那些明净细致的散文不同,《野草》中的散文诗则呈现出迷离恍惚、奇诡幻美的意境,它们像一团团情绪的云气,在空中旋转飘荡,变幻出各种意想不到的形状。鲁迅内在的苦闷,化为了梦,化为了超世间的想象,使《野草》成了中国现代主义文学中的一朵奇葩。鲁迅曾对别人说:“我的哲学都在《野草》里。”鲁迅最内在的情绪体验和最玄妙的哲理性感悟,通过这种奇特的艺术手段传达出来,体现了鲁迅惊人的艺术创造力。

鲁迅晚年还完成了一部小说集《故事新编》。这部小说集取材于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和历史事实,但它没有拘泥于原有的故事,而是加进了鲁迅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有些还采取了古今交融的写作手法,使古代人和现代人发生直接的对话。鲁迅这样做的目的,是使我们能够通过对现实人物的感受和理解,还古代人物一个鲜活真实的面貌,也通过对古代人物的感受和理解,更深入地感受和了解某些现实人物的真实面目。

1940年,毛泽东在《中国文化》创刊号上发表了著名的《新民主主义论》,其中有这样一段字:“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郭沫若说:“评论鲁迅,我自己怕是最不适当的一个人,但我现在敢于直率地对着一些谗谤者吐出我直觉的见解:鲁迅是我们中国民族近代的一个杰作。”

茅盾说:“古往今来伟大的文化战士,一定也是伟大的Humanist;换言之,即是‘最理想的人性’的追求者、陶冶者、颂扬者。伏尔泰是这样的,罗曼·罗兰是这样的,高尔基是这样的,其他各时代各民族的站在思潮前头的战士莫不是这样的,鲁迅也是这样的。正因为他们所追求而阐扬者,是‘最理想的人性’,所以他们不得不抨击一切摧残、毒害、窒塞‘最理想的人性’之发展的人为的枷锁——一切不合理的传统的典章文物。”

巴金在《鲁迅先生逝世二周年纪念》上曾这样评论:“他会把最简单的言语调动得跌宕多姿,永远新鲜,永远清晰,永远软中透硬,永远厉害而不粗鄙。他以最大的力量,把感情、思想、文字,容纳在一两千字里,像块玲珑的瘦石,而有手榴弹的作用。”

郁达夫在《鲁迅的伟大》一文中这样提到:“观察之深刻,谈锋之犀利,文笔之简洁,比喻之巧妙,又因其飘溢几分幽默的气氛,就难怪读者会感到一种即使喝毒酒也不怕死的凄厉的风味。”

著名哲学家李泽厚说过:“鲁迅是中国近代影响最大,无与伦比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他培育了无数革命青年。他的作品是当之无愧的中国近代社会的百科全书。可以说,不懂鲁迅,就不懂中国。在中国只有两部散文文学可称百看不厌,这就是《红楼梦》和鲁迅文集。但它们的性质却迥然不同。《红楼梦》是封建社会的没落挽歌,鲁迅的散文则是指向它的战斗号角。”

如果说英国文学不能没有莎士比亚,那么中国文学则不能没有鲁迅。发轫于“五四”时期的中国新文学,无论在语言形式还是表现对象上,都是中国文学史上一座新的高峰,而巅峰之上的领军人物便是鲁迅。他以笔为枪、以文作盾,唤醒了国人麻木的灵魂,为黑暗的天空带来一抹恒久的光明。

本次推出的鲁迅作品经典全集,收录了鲁迅先生一生最精华的文学作品。

由于某些原因,中国读者对鲁迅的态度非常矛盾。一方面,鲁迅在读者中具有罕见的知名度,在中小学教材中都收录有他的文章,鲁迅的作品也被赋予各种典型意义;而另一方面,认真读过鲁迅相关作品,并且能够理解鲁迅精髓的人却并不多。

在我们看来,鲁迅不是一个特立独行、愤世嫉俗的标签。他是一个内心干净的大度的人,一个理想主义者,一个思考者、观察者和实践者,一个一直在彷徨、求索与呐喊的人。

在生活节奏快速紧张的今天,一方面我们需要从鲁迅作品中寻找认识世界和改变自己的力量,另一面要想全部读一遍鲁迅的著作,又是一件特别“耗费时间”的事情。基于此,我们推出了鲁迅先生一生精华作品的全集,筛选出鲁迅先生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包括《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朝花夕拾》、《野草》、《华盖集》、《坟》、《三闲集》、《而已集》、《二心集》等都收录其中,共六卷,让读者用最少时间,读最多的鲁迅经典,全面了解鲁迅作品和思想。

收入本书的作品,均以鲁迅生前最后定稿版为底本。出于更好的阅读体验,本书采用全新的精装设计。内容上做了如下整理:

一,本书收录鲁迅全部精华作品,含创作、书信和日记等。其余他人之作,包括文后所附“备考”,择优收人。

二,收入本书的作品,均依完成先后排列。能系日者系日,无法系日者系月,无法系月者系年。写作时间未明,则系以初次发表时间为准。

三,凡能独立成篇者,无拘长短,均单立一题;中、长篇作品,亦一律保持完整,不予割裂。

四,鲁迅对自己的作品每有修改,此次编集,只收录最后定稿。

五,收入本书的作品,均以鲁迅生前最后定稿版为底本,未收集者以原载报刊为底本,参校各版《鲁迅全集》。某些篇目据手稿录入。日记、书信据手稿影印本校勘、整理。借鉴他人之处,谨致谢忱。

六,日记和某些原无标点的文章,悉由编者重新标点。

七,全书文字校订,除改正此前印本明显错字外,还包括将繁体改为简体,但可通假者及作者习惯用法,仍予保留。又所涉人名中简、繁二体不能完全对应之字,采用繁体。外国人名、地名译法,则悉从其旧。同一字的用法,同一人、地名称,在一篇文章内予以统一。

八,编者于各篇篇首及篇末,对最初发表时间,作者署名(署“鲁迅”者略)略作说明。

九,本书旨在为读者和研究者提供一部“纵向阅读”鲁迅的文本,在编辑体例上仅是一种尝试。不当之处,敬请大家教正。

鲁迅的思想和艺术的创造力是惊人的,他在短篇小说、散文、散文诗、历史小说、杂文各种类型的创作中,都有自己全新的创造。他是20世纪中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一个世界性的文学大师。他的一生是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挣扎奋斗的一生。

编委会

内容推荐

《鲁迅全集(共6册经典珍藏本)》共六卷,推出的鲁迅作品经典全集,收录了鲁迅先生一生最精华的文学作品。能够帮助读者更透彻地了解鲁迅,开拓阅读视野,获得智慧启迪。

收入本书的作品,均以鲁迅生前最后定稿版为底本。出于更好的阅读体验,本书采用全新的精装设计。

《鲁迅全集(共6册经典珍藏本)》收录鲁迅全部精华作品,含创作、书信和日记等。其余他人之作,包括文后所附“备考”,择优收入。

鲁迅的思想和艺术的创造力是惊人的,他在短篇小说、散文、散文诗、历史小说、杂文各种类型的创作中,都有自己全新的创造。他是20世纪中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一个世界性的文学大师。他的一生是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挣扎奋斗的一生。

编辑推荐

鲁迅是20世纪中国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从小受传统文化与民间文化的熏陶,后在求学及日本留学期间又广泛地接触了西方文化,在中国社会、思想、文化的极度震荡与变迁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立人格与思想体系。作为20世纪世界文化巨人之一的鲁迅堪称现代中国的民族魂,他的精神深刻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鲁迅全集(共6册经典珍藏本)》共六卷,推出的鲁迅作品经典全集,收录了鲁迅先生一生最精华的文学作品。能够帮助读者更透彻地了解鲁迅,开拓阅读视野,获得智慧启迪。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鲁迅全集(共6册经典珍藏本)(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鲁迅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画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4606218
开本 16开
页数 2158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3-01-01
首版时间 2013-01-01
印刷时间 2013-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5.21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10.1
丛书名
印张 139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65
182
15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9:3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