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边疆晓歌(精)/老同志讲历史讲传统系列丛书
内容
试读章节

“团结第一,工作第二”

宋任穷

1949年10月,我带着西南服务团云南支队和警卫部队共一千余人,从南京向云南进发。刚到贵阳,便得知卢汉将军在昆明起义的消息。卢汉在我(党)政策感召下,顺人心之所向,选择投向人民阵营的正确道路,受到了高度评价。毛主席、朱总司令致电卢汉将军,称此举“加速了西南解放战争之进展,必为全国人民欢迎”。

云南的和平解放,减少了因战争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损失,为我军进入云南、解放全省创造了条件,同时,也加重了我们对卢汉及其所属军政人员的统战工作和团结改造工作,增加了工作的复杂性。针对当时的实际情况,中央提出,云南的工作方针是“在省委领导下,团结第一,工作第二”。1950年1月19日,中央批准了西南局关于处理云南问题的方案。主要精神是:云南解决一切问题,均应和卢汉商量处理,经过双方协议,作出决定,凡是卢汉不愿办的事均不要勉强去办,切不可我们一方单独决定,硬性执行。在此之前,一切维持原状。处理云南问题的办法要比处理西康问题略宽一些。必须给卢汉以恰当的照顾,对卢系人物的教育改造要不惜功夫,做到仁至义尽。

搞好内部“会师",为接管云南做准备

在中央和西南局具体指导下,我们制定了进入云南接管工作纲要,强调了以下问题:第一,搞好内部会师。在未与卢汉见面进行协议前,四兵团、省委和滇桂黔边区党委的负责同志在适当地点会面,统一思想,以取得思想上、政策上、步调上的完全一致;第二,打通干部思想,在党内进行反复的、艰苦的思想教育和说服工作,防止“左”的思想情绪。卢汉在云南曾镇压革命运动,杀害革命志士和进步人士,但他毅然率部起义,归降人民,并对以前的罪过有所检讨,应当欢迎。对卢汉讲统一战线,积极地团结他及其部属,并改造其成为我之干部,这完全是从整个人民利益,也是从云南人民利益出发的。必须将团结党内、团结群众、团结改造卢汉三者结合起来;第三,接管的步骤是:在未与卢汉协议前,一切均不接管,也不插手;在与卢汉正式协议报经中央批准后,才正式接管。对旧政府旧军队人员采取团结改造的方针,除个别极反动分子以外,均予留用;第四,所有干部要发扬高度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扬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的精神,如到昆明后准备住最坏的住房和挤着住,这是影响群众和旧人员,团结改造他们的重要方法之一。

1950年2月5日,四兵团、滇桂黔边区党委的负责同志在贵州安龙会晤。到会的有陈赓、我、郭天民(四兵团副司令员)、郑伯克(原云南地下党省工委书记,滇桂黔边区党委书记)等同志。大家一致拥护中央的方针和指示,表示一定要把中央的方针贯彻到各项工作中去,把所有可以团结的人都团结起来,把一切可以争取的人都争取过来。特别要注意团结改造好卢汉及其所属军政人员。

不久,中央批准陈赓任军管会主任和省人民政府主席,周保中任省人民政府副主席,任命我为四兵团政治委员。四兵团辖十三军(军长周希汉、政委刘有光)、十四军(军长李成芳、政委雷荣天)和十五军(军长秦基伟、政委谷景生),加上直属部队、特种部队共十万余人,于1950年2月14日正式开进云南。P2-4

书评(媒体评论)

本书的文稿和编辑体例很有特色。文稿内容丰富全面、思想性强,却又表述得很精粹,很细节,很生动,再加上了若干“延伸阅读”、 “小贴士”和许多珍贵的历史老照片,使全书生动活泼、图文并茂,真正做到了思想性、文献性、可读性的有机结合,不仅具有现实的教育性,也具有长久收藏的价值。

——中共云南省委副书记 仇和

《边疆晓歌》选题精当,文章紧凑,可读性好。

——中共云南省委党史研究室办公宰

后记

为了“抢救、挖掘、保存和传承党的优良传统”,根据云南省委老干部局《关于编撰出版(老同志讲历史、讲传统)系列丛书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的指示精神,全体编辑同志经过几个月认真工作,丛书第一卷《边疆晓歌》终于编辑完成付梓。这是云南省委领导、老领导给予关心和支持,及编委会全体同志努力的成果,也是向本丛书踊跃提供稿件的广大老同志关心支持的成果。

云南省委老干部局的《通知》发出后,我们先后收到全省各地、各行业老同志的电子及纸质投稿500余篇。老同志们的来稿或长或短,叙事或大或小,都有一个共同特点:用自己亲身的经历,从不同角度为读者讲述一个个鲜活的、具体的、动人心魄、或者平凡而有意义的历史片段,寓教于述,通过“讲历史”达到了“讲传统”的目的。本卷《边疆晓歌》主要讲述革命战争时期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及云南解放前后的历史故事,按内容分列“铁流万里” “冲破黑暗” “凯旋高原”“边地欢歌”“剿匪故事”和“政通人和”六大板块,具体包含:红军长征过云南、“边纵”游击战争、昆明起义、解放大西南、民主建政、征粮剿匪、民族工作等等。为了让读者对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和相关知识有更明晰的了解,我们从已经出版发行的书刊中选编了部分领导干部和权威人士撰写的骨干文章作为各板块的阅读统领,并添加若干“小贴士” “延伸阅读”“特别导读”以供参考。全书共收录回忆(口述)文稿105篇,其中正文80篇,小贴士11篇,延伸阅读9篇和特别导读4篇。此外,还附有242帧珍贵的历史老照片,这样,不仅保证了全书具有很好的思想性、可读性,同时又具有较强的文献价值和收藏价值。

在选编过程中,我们实行三编三审制。先由编辑同志对来稿进行初选初编初审,再由主编、副主编逐篇审读并进行精选精编,并提出编审意见,最后由编委会统稿终审。整个编辑过程中,我们既注意确保文稿的经典性和资料性,同时尽可能多选一些小角度、小细节的文章,突出故事性,确保全书的可读性和真实性,体现壮丽历史的发展脉络、主要事件和历史细节的统一,实现本套丛书的编辑思想。  ”

编辑过程中,我们参考了《云南五十年 中共云南省社会主义时期大事记》、《中国共产党云南省组织史资料 云南省政军群组织史资料》、《宜将剩勇追穷寇》、《昆明市文史资料选辑》、《云南剿匪斗争》、《云南土地改革回忆录》、《云南中共党史研究》等书刊,在此,我们对原作者、编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此项工作属于社会公益性质的事业,感谢有关部门给予的大力支持。对广大撰稿的老同志和记录整理编写的同志表示感谢,也感谢为本书付出辛劳的出版编辑同志、印刷厂的同志。

最后需要说明,根据省委老干局文件精神,本套丛书按历史时期共分四卷出齐,希望阅读本书的领导同志、老同志和广大读者,能对本卷提出宝贵意见,并继续为后续三卷《激情岁月》《浴火重生》和《高路云端》赐稿。群策群力,把丛书的出版做得更好。

由于编者水平所限,征稿选编工作中的缺憾在所难免,望广大读者,特别是亲身经历的老同志和专家学者的批评指正。

编委会

2012年9月

目录

铁流万里

 “团结第一,工作第二”

小贴士:卢汉:云南起义通电

 西南边疆的三次追歼战

延伸阅读:关于解放云南的三封电报

 忆滇南战役

小贴士:第二野战军首长忠告滇南蒋军书

 在追歼残敌的日子里

 从渡江战役到建设云南

 我随雄师渡大江

 走,向着大西南走

小贴士:西南服务团

特别导读:红军长征住我家

 鲁车渡夺船记

 我跟红军过雪山草地

冲破黑暗

 从延安返回云南的岁月

 发动弥泸武装起义

 1949年前后的“昆明细节”

延伸阅读:亲历“一二·一”运动

 我见过的闻一多先生

小贴士:李闻惨案

延伸阅读:昆明保卫战

 追着红旗去参军

 滇南战役中的滇桂黔边纵队

小贴士:滇桂黔边纵队的军服和军帽

 游击队的书报是怎样编辑出版的

 忘不了血染的钢笔套

 “边纵”伤员与德国牧师

 小庙结缘,促我走上革命路

 回忆“边纵”二三事

 昆明高校学生与工农联手促和平解放

 让一平浪盐矿回到人民手中

 我在昆明搞工运

 为保卫昆明不断水电而战

 小渔村点燃滇池之滨的革命烈火

凯旋高原

 忆昆明人城式

延伸阅读:在昆明迎军大会上的讲话

 在昆明迎军大会上的讲话

 人城式纪实

 迎军大会喜空前

 揣着毛主席题字到云南

 五华山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红旗

 我曾经三次违纪

 接收国民党第八军第三师投诚

 审讯沈醉

边地欢歌

特别导读:二野前委关于少数民族工作指示

 护卫土司进北京观礼

 争取中甸头人汪学鼎的故事

 难忘赴京观礼

 除夕夜,佤族同胞唱着《东方红》送来牛肉

 我在民族团结誓词碑上第一个签名

小贴士:《民族团结誓词碑》上的48位签名者

 第一个民族工作队

 我为周总理做保卫

 我在中缅边民联欢盛会当翻译

 傣家女翻身记

 一次难忘的特殊使命

剿匪故事

 忆云南解放初期的剿匪斗争

 中越边境剿匪战

 三省交界剿顽匪

 收枪记

 抓捕“死而复活”的土匪头子

 忆曲靖剿匪

 叛徒王耀云伏法记

 智伏“一贯道”首殷成章

 进西南歼残敌剿土匪

 第一次救护伤员

 延伸阅读:解放初期云南的两次“镇反”运动

政通人和

 昆明接管工作和今后施政方针——在昆明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上的报告(节录)

 初到云南工作点滴

 征粮,新政权面临的第一个考验

 和平土改的成功实践

 民族地区的社会形态和我们的务实工作

 警备昆明三年间

小贴士:难忘岁月的集体记忆

 朱总司令来到我们连队

 解放前后云南的财政变迁

 回忆大理地区征粮工作

 记忆至深的两位领导

 19岁,我成了土改骨干

 完成昭通征粮让新政权站稳脚跟

 参与四批土改总结四种样本

 云南:我的爱情和事业在这儿起飞

 亲历抗美援朝战争

延伸阅读:抗美援朝战争简介

 在云南橡胶事业起步的日子里

小贴士:中国橡胶事业的奠基人蔡希陶

 割胶能手罗桂友

延伸阅读:云南胶林垦区第一位领头人

 追忆东川的创业岁月

 难忘的几次建军节

 云南人民出版社的最初岁月

 我到省报当记者

 把新华书店开到边疆小镇

小贴士:云南人民出版社的第一本书《减租退押手册》

 活跃在山区的土改卫生队

 大板桥供销社西南的商业红旗

 防疫战线的三大战役

 打通铁路、公路,加速边疆建设

 陈赓将军和关肃霜的《红娘》

小贴士: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关肃霜

 20世纪50年代:云南军旅文化的多梦岁月

小贴士:20世纪50年代云南文学的名家名作

 逆水行舟怒江涛

 我在中苏友协俄文班当老师

附录

 1950~1957年中共云南省历次代表会议、代表大会一览表

 1950~1957年云南(昆明)军区领导成员一览表

 1950~1957年云南省委、省政府、省政协主要领导成员一览表

 1950~19574i云南省人民代表大会一览表

 1950~1957年云南省人民政府、省人民委员会领导成员一览表

 政协云南省委员会成员一览表(1955~1957)

后记

主要参考书目

序言

一部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

请老同志讲历史讲传统,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和年轻一代继承发扬老一辈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关心、爱护老干部的良好氛围,这一活动经中央组织部的大力倡导,近年来已在全国蔚然成风。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人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云南的几十万离退休干部、老同志来自五湖四海,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亲历并见证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云南革命、建设、改革、发展的难忘历程。他们起伏跌宕的人生阅历、丰厚富有的实践经验,包括特殊历史时期难以避免的失误和教训,构成了云南革命历史和社会主义建设宝贵的精神财富。岁月流逝,这些老干部老同志日渐年迈,有些已经作古。把他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及时抢救、保护下来,创建我们党的“精神家谱”,对于革命事业的薪火传承、继往开来,是一项刻不容缓的历史使命。

云南省委老干部局以高度的责任感,组织编撰《老同志讲历史讲传统》系列丛书,是十分必要的,也是非常紧迫的。通过这一“丛书”工程的实施,动员和组织更多的离退休干部参与到这个具有重大意义的活动中来,全面、广泛、深入地抢救、挖掘、保存这些宝贵史料,让革命传统代代相传,确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本书文稿的作者(包括口述者),既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高层领导,又有在平凡岗位上无私奉献、鞠躬尽瘁的基层党员;既有曾指挥千军万马、攻城略池的军队干部,又有谋划建设蓝图、踏遍千山万水的建设者;既有献身边寨的汉族同志,又有立志家乡建设的少数民族干部;既有随猎猎军旗慨然南下的儿女,又有遥远边地土生土长的同胞……他们各自不同的经历,构成了云南边疆壮阔绚丽、多姿多彩的历史全景画。展卷而阅,我们立即会感到一阵鲜活的、蓬勃洋溢的气息扑面而来。通读各篇,我们不仅重温了几十年来发生在云南边疆那些难忘的生活故事,近距离地触摸到各个社会领域壮烈或者平凡的时代体温,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不同视角的观察、感受和表述,我们可以深深感受到澎湃洋溢的激情和崇高而执著的信念。

本书的文稿和编辑体例也很有特色。文稿内容丰富、思想性强,却又表述得很精粹,很细节,很生动,再加上若干“延伸阅读”、 “小贴士”和许多珍贵的历史老照片,使全书生动活泼、图文并茂,真正做到了思想性、文献性、可读性的有机结合,不仅具有现实的教育意义,也具有长久收藏价值。

古人语:“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一个有道德、有理想、有信仰的革命者,都应该既是社会生活的实践者、创造者,同时又该是社会生活的感悟者、记录者。这套丛书的文章作者,正是践行这个道理的人。我们希望以此书的出版为发端,倡导更多的老同志拿起笔来,把自己的丰富生活和宝贵体会记录下来、传承下去。如是,则我们党必将更兴旺,更发达,更昌盛。

是为序。

2012年8月8日

内容推荐

《老同志讲历史讲传统系列丛书》编委会编写的《边疆晓歌》文稿的作者(包括口述者),既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高层领导,又有在平凡岗位上无私奉献、鞠躬尽瘁的基层党员;既有曾指挥千军万马攻城略池的军队干部,又有谋划建设蓝图、踏遍干山万水的建设者;既有献身边寨的汉族同志,又有立志家乡建设的少数民族干部;既有随猎猎军旗慨然南下的儿女,又有遥远边地土生土长的同胞……他们各自不同的经历,构成了云南边疆壮阔绚丽、多姿多彩的历史全景画。正因为此,打开《边疆晓歌》,我们立即会感到一阵鲜活的、蓬勃洋溢的生气扑面而来。

编辑推荐

《老同志讲历史讲传统系列丛书》编委会编写的《边疆晓歌》内容丰富、思想性强,却又表述得很精粹,很细节,很生动,再加上若干“延伸阅读”、“小贴士”和许多珍贵的历史老照片,使全书生动活泼、图文并茂,真正做到了思想性、文献性、可读性的有机结合,不仅具有现实的教育意义,也具有长久收藏价值。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边疆晓歌(精)/老同志讲历史讲传统系列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周孜仁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云南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22103733
开本 16开
页数 433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410
出版时间 2012-10-01
首版时间 2012-10-01
印刷时间 2012-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1.48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51
丛书名
印张 27.75
印次 1
出版地 云南
293
218
3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2 1:4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