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学走进工作世界——主体化人学初探》由李晓元著,全书由五部分内容构成,共分六章。第一部分是对人文化演进的历史逻辑的考察。第二部分是对既成人学理论的理论解构。第三部分是主体化人学理论的现实建构,主要是融合人的现实境遇,探究主体化人的生活世界存在总体、工作世界本质与结构以及价值向度、伦理原则和生存方法论,是本研究的重点和核心部分。第四部分是主体化人学范式的辨析,主要是明晰主体化人学的主体化人范式对其他人学的异化人、物化人、抽象实践人等人的存在范式的超越性,由第五章“主体化人的超越性”构成。第五部分是主体化人学的应用研究,也是主体化人学在哲学、教育、历史文化、诗文化主体化层面上的进一步展延。
《人学走进工作世界——主体化人学初探》由李晓元著,本书考察了人文化演进的历史逻辑,探寻了马克思的实践主体化人学思想和许茨现象学的主体化人学思想,在此基础上,融合人的现实存在境遇,探究了主体化人的存在、本质、结构、价值伦理以及生存方法或智慧,从而建构了主体化人学理论体系,并应用此理论进一步探究了哲学、教育、历史文化以及诗文化的意义结构。主体化人学以主体化生活世界为总体,以主体化工作世界为基础和价值伦理核心,是走进工作世界的仙人掌理论或人文化哲学,即工作世界人学或工作人学。主体化人学是马克思主义实践人学的现实化和主体化,不同于当今学界既成的“实践人学”,不同于无生活世界总体意蕴和工作世界基础与核心的“存在人学”、“主体人学”、“主体间性人学”、“生态人学”、“道德人学”等人学范式。
主体化人学研究是对主体化运动的客观需要的响应。旨在为社会、单位与个人的文化生存、建构与研究确立主体化生活世界总体原则和工作世界基础与核心。《人学走进工作世界——主体化人学初探》作者认为生态危机、资源危机、经济危机,其根本是主体化危机和主体化困境;城市化、现代化、科技化、产业化,反有“化”的运动最缺少主体化行动。面对各种危机、洛神赋图“化”的运动,应该有主体化危机意识,应该有一场主体化行动。
绪论 人学走进工作世界——主体化人学(工作人学)初探
一、主体化人学研究的缘起
二、主体化人学的概念及理论个性
三、主体化人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观点
第一章 从客体化人到主体化人:人文化演进的历史逻辑
一、古代客体化人文化
二、近代主体化人文化
三、现代主客体化人思想
四、当代生活世界理论或主体问性人思想
第二章 从生活世界到实践:马克思的主体化人学思想
一、马克思的生活世界总体观——生活世界主体化人学思想
二、共同体人论——马克思的共同体主体化人学
三、马克思的共同体实践观——实践主体化人学
第三章 从生活世界到工作世界:许茨现象学的主体化人学思想
一、许茨工作世界现象学的缘起与嬗变
二、许茨与马克思的工作世界理论比较
第四章 主体化人的意义结构
一、生活世界总体:主体化人的存在
二、工作世界共同体:主体化人的本质
三、主体化能力与主体化关系:主体化人的结构
四、主体化人以工作世界为核心的价值与伦理
五、方法与智慧:主体化人的生存律
第五章 主体化人的超越性
一、对“异化人”、“物化人”的否定与变革
二、对“社会关系人”、“实践人”和“全面人”的升华
三、对“自然人”和“道德人”的扬弃
四、对“生态人”、“主体问性人”的承接与矫正
第六章 哲学、教育、历史文化、诗文化主体化问题
一、哲学主体化: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主体化向度
二、工作文化教育: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文化教育向度
三、历史文化主体化:开漳圣王文化与漳台精神共同体构建
四、主体化诗学(工作诗学):诗歌主体化的意义向度
参考书目
后记